拓展二战史研究深度与广度
2023年10月10日 10:22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3年10月10日第2747期 作者:张清俐

  中国社会科学报讯 (记者张清俐)9月16日,中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研究会2023年年会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的战争与和平研究”学术研讨会在山东曲阜召开。

  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局势复杂多变,虽然和平、合作、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但局部战争与国际冲突极大地影响着世界格局。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党委书记罗文东表示,回答大时代提出的大问题,深刻认知当前国际态势及其来龙去脉,需要二战史研究学者回顾一个世纪以来的战争与和平进程,提供基于专业知识、具有中国特色的历史观念和思维框架。

  2023年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105周年,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78周年。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徐蓝认为,两次世界大战是20世纪的两个重大事件,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极为深远。二战后中国的发展以及中国与世界关系发生重构,中国通过作为二战东方主战场的抗日战争,赢得了重要国际地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及其70多年的发展,使中华民族前所未有地迎来了实现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中国参与国际秩序建设、维护世界和平的作用更为明显。

  战争形态往往随着历史演进而变化。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政治系教授、中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研究会会长林利民认为,引起二战战争形态变化的最直接根源是科学技术基础,尤其是军事科技基础及军事装备出现了重大变化。研究二战时期战争形态的变化及其根源,不仅有助于从学理上进一步认知科技基础尤其是军事科技基础变化对战争形态的影响及其必然性,也有助于前瞻性地认知21世纪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生物工程、隐形技术、高超音速武器等颠覆性科技,尤其是颠覆性军事科技的最新发展等对未来战争形态的影响。

  2023年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深刻指出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和平性。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为反抗法西斯、赢得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贡献。2023年也是《开罗宣言》发表80周年,该宣言是体现世界反法西斯战争重大成果的历史文献。武汉大学原副校长胡德坤梳理了《开罗宣言》产生的背景及内涵,以及《开罗宣言》产生后的国际社会变化。他认为,运用《开罗宣言》进行海洋维权可以使我国占据国际正义、国际道义和国际法的制高点,是我国海洋维权的有力武器。

  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形势下,中国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解决方案。在徐蓝看来,这是基于中国对当今世界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潮流不可阻挡的大势的准确把握,也是源自中华文明“以和为贵”“协和万邦”的和平思想与和谐理念,它从根本上否定了西方大国实行了几百年的强权政治,是中国为推动国际体系和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为推动世界实现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给出的可供选择的理性可行的行动方案。

  21世纪以来,围绕“战争与和平”这一人类文明史上的关键议题,国内学界取得一系列重大成果。如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于2011—2012年编撰出版的8卷《世界历史》中,专列出一卷《战争与和平》。该书在考察第二次世界大战时,以相当的篇幅阐述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作用和巨大贡献。曲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肖文超介绍,就二战史研究而言,20世纪90年代以来,学术界的研究出现了社会史、文化史、全球史、跨国史、后殖民、性别、记忆及环境史等八大理论转向。

  近年来区域国别学交叉学科的异军突起,引发了传统学科守正创新的浪潮。中国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研究也因此迎来新机遇。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梁占军认为,区域国别学所倡导的一些新理念,如以现实问题为导向、侧重学科交叉的综合性研究、倡导全球国别和地区的全覆盖等,为拓宽二战史研究的深度、广度和高度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在深度方面,二战史研究未来应该加强国别和区域视角下的战争动员、战时宣传、战时管控、战时经济、难民问题、历史记忆和史观教育等方面的研究,以夯实二战史研究的事实基础。在广度方面,可重点关注战时东欧、巴尔干、东南亚非重点国家和区域的战时经验及影响总结,扩大我国二战史研究的范围。在提升二战史研究的站位方面,应加强二战史研究服务国家现实需要的咨政意识,强化在全球视角下开展国别和区域间的横向对比研究和历史与现实间的互动研究的问题意识,加大与全球各国同行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切实推进我国二战史研究在守正创新方面取得新突破。

  论坛由中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研究会主办,曲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区域国别研究院与武汉大学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研究所承办。

责任编辑:崔博涵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