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吴楠)10月22日,中国非洲问题研究会第十届会员代表大会暨非洲发展与中非合作战略研讨会在南京大学举行。来自非洲研究领域的近60位学者和30多位扎根非洲各国的民营企业家聚焦非洲经济社会发展趋势、中非合作战略等议题,共同搭建非洲研究跨界协同机制。
与会学者表示,非洲是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区域,不仅人口众多,资源丰富,而且与中国在政治上相互支持,在经济上互助互补,在文化上互学互鉴。中非合作发展潜力巨大,非洲研究大有可为。与会学者提出,中国非洲研究智库不仅要聚焦国家战略,还要关注企业需求,从问题出发,形成一个跨学科,跨学界、政界、商界的多界协同合作机制。
中非合作论坛召开以来,中非经贸合作和人文交流不断增多,共建“一带一路”得到非洲大陆的广泛支持。南京大学校长助理丁爱军表示,“十大合作计划”“八大行动”“九项工程”谋划中非合作高质量发展,助力非洲实现《2063年议程》愿景。中非合作已经成为南南合作的典范,在互利共赢、共商共建共享原则的指引下,中非合作正步入新时代。
“中非合作是我国对外合作、外交工作的重要方向,非洲研究智库大有可为。”中国前驻卢旺达大使孙树忠提出,非洲问题研究智库要积极承接政府有关部门的科研项目,与政府部门建立长期沟通渠道;充分协调研究会会员单位联合开展研究,积极发挥团体的作用,抓住战略性课题,动员专家分专题研究,最后汇总形成有分量的研究成果。浙江师范大学非洲问题研究院副院长徐薇则提出,中国非洲研究智库要多与企业合作,共同搭建跨学界、政界、商界的多界协同合作机制。
非洲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热点区域。北京语言大学区域国别和区域研究院土耳其研究中心主任寿慧生表示,2018年之后,世界各国领导人都密集访问撒哈拉以南非洲,贸易和投资相应增加,非洲外交地位也在快速上升。重庆交通大学贝宁研究中心主任沈林提出,除了英国、美国、法国以外,黎巴嫩、日本、印度与非洲国家的民间交流也呈增多趋势。中非问题研究有很多新的问题有待发掘,需要进一步走进田野,走进民间。
南京市委党校副教授苏瑞娜在对培训的非洲学员调研后发现,相较于减贫经验、改革开放史,非洲官员更关注中国共产党组织建设;然而,非洲各国的基本资源、海关投资壁垒、贸易规则等都缺少标准化手册,期待学者们给予进一步关注。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王兴平表示,非洲现在的发展水平相对偏低,但未来提升的空间很大。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有很多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经验得到非洲国家的认可,如建设开发区,以工业化驱动城镇化进而实现现代化的路径。
30多位扎根非洲各国的民营企业家就关心的问题,同与会专家进行深入交流。与会专家从这些企业家的亲身经历中了解到了真实的非洲各国国情以及非洲民众现状,也了解到他们在非工作中切实的想法和困难。与会企业家表示,期待与研究会学者们加强交流,共同为中非合作贡献力量。
中国非洲问题研究会第十届理事会会长张振克表示,今后研究会将主导发起一些有组织的科研项目,加强我国非洲研究学界、商界的跨界互动,托举年轻学者;也期待更多学者加入非洲问题研究队伍,群策群力,共同推进研究会高质量发展。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