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贡献学术力量
2023年12月05日 10:36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3年12月5日第2787期 作者:班晓悦

  本报讯  (记者班晓悦)11月25—26日,中国民族学学会2023年学术年会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与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学术研讨会在京举行。与会专家学者聚焦民族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与前沿领域,积极探讨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实践路径,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所长王延中介绍,学会近年来从理论学习、党建工作、基础建设、学术活动、智库建设等方面,不断加强社团的内部管理和外部引领工作,把学术性的研究与问题性的研究有机结合,为新时代民族学转型转向提供学术支撑。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赵天晓表示,学会将继续以民族学、人类学理论研究和服务国家战略与民族工作等政策实践为基础,推动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建设学术共同体,为推进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和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作出贡献。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需要构建科学完备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中央民族大学副校长强世功建议,应推进民族学、人类学乃至整个社会科学领域的学科建设与理论范式转型,构建一个综合民族学、人类学、哲学、历史学、政治学等多学科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学科。在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院长关凯看来,中国民族学应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对当代的民族现象、现代社会问题提供中国民族学的专业解释,并以这种视角反思中国民族学学科自身的知识建构及其社会意义。

  新疆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教授王平表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承载着中华民族共同的情感和记忆,也是新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表达。文化润疆是在新疆地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题中之义。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教授丁宏认为,各民族海外华人及其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与实践,实现了中华文化的延伸、跨越,为世界文明的发展提供了借鉴,对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价值。中共中央党校文史部教授徐平表示,中华民族共同体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体两面的关系,在研究中应超越单一学科局限,以全球视野思考问题。

责任编辑:崔博涵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