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陈雅静)6月2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主办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共同体思想研究”开题论证会暨“马克思主义共同体:历史、理论与实践”前沿论坛在京举行。
项目首席专家、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谢惠媛作开题汇报。她认为,我们不仅要关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提出的理论本身,而且应重视在现实中的具体实践,尤其需要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共同体思想是如何在中国语境下展开的,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要体现。“共同体涉及人的命运问题,应该用马克思的‘类’概念来界定作为类的人的生存与发展问题。”清华大学资深教授万俊人表示,人类“真正的命运”是偶然和必然的辩证统一,应从人类整体福祉和共同命运的视角理解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共同体思想。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赵义良强调,挖掘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共同体思想在历史逻辑中的不同表现形态,能为理解当今人类处于何种共同体形态提供世界坐标和理论参照。
与会学者一致认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不仅在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上有着重要贡献,还在理论体系的构建上做出了系统性的工作。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李萍提出,要着重研究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共同体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总结提炼中国共产党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共同体思想的历史进程及其取得的重大思想成果。首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陈新夏建议,强化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共同体思想的当代阐释,需要从世界历史意义上讲清楚当代问题和面临的挑战,以共同利益和共同价值为基础建构真实的共同体。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