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大历史观创新思政课发展路径
2024年09月25日 10:42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4年9月25日第2983期 作者:本报记者 查建国 陈炼

  为强化新时代站位、立足立德树人大局,深化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发展创新,9月21日,第十三届《思想理论教育导刊》学术交流会在沪举行。与会学者围绕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发展创新进行了探讨。

  探究思政课改革创新方位

  思政课改革创新要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树立大历史观,紧扣立德树人目标,遵循教育对象成长规律,提出因应的战略策略。

  思政课改革如何凸显新意?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李冉表示,新时代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发展创新要秉承大历史观,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正确认识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以整体性思维谋划思政课改革创新,增强思政课改革创新的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

  要争做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的先行者、开拓者。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顾红亮认为,对上海而言,要力争成为教育改革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彰显上海地域特色,以构建高水平大思政课建设综合改革试验区、高质量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共同体,着力打造思政课创新发展的创新策源地、研究高地和人才聚集地,打造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的“上海样本”。

  “要树立大思政课观,把道理讲好。”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王新生提出,思政课教师要全面理解大思政课概念,突出强调理论和现实、学校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相结合,提升讲深、讲透、讲活思政课道理的能力。

  与会学者表示,亟须总结好新中国成立75年来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基本经验,增强对课程发展的规律性认识,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与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的联系。

  唤醒课程教学研究新动力

  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咨询委员会主任、《思想理论教育导刊》编委会主任顾海良表示,我们要坚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举世瞩目成就作为内容支撑,把引导学生感悟党的创新理论的实践伟力作为基本教学要求,发挥新时代伟大成就的教育激励作用,探究理论创新如何应用实践、怎么理解实践、如何解决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刻感悟党的创新理论的实践伟力。

  “只有统合好多方资源,才能更好铸牢思政课发展创新内在动能。”在华东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梅兵看来,高校着力抓好思政课教学改革,要统筹资源,善于借力、引力与合力,构建“大思政课”育人格局。为此,要统筹教师教育特色和全国重点马院优势、育人优势、实践优势,联动马克思主义研究期刊等重要学术理论阵地,孵化孕育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高质量学术成果,将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相融合,共同为立德树人伟大事业添砖加瓦。

  思政课改革进入“爬坡过坎”“攻坚克难”的关键阶段,我们要坚持正确理论导向,孕育全国高校思想理论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领域的新举措、新成果。高等教育出版社总编辑、《思想理论教育导刊》主编谭方正认为,思政课研究要强化大局观,增强引领力。强化政治导向,善于研究真问题,敢于批驳假问题。树立教学导向,健全评价导向,立足思政课研究领域与教学领域,建构有利于更好发挥思政课作用的评价指标。

  与会学者认为,推进思政课创新需要从大历史观、统筹“两个大局”的宏阔视野加以审视,明确新时代思政课创新发展的重要关切,强化系统的经验集成、思政课研究及先进理论指引,持续增强思政课改革创新的认识基础和坚定的实践自觉。

  会议由高等教育出版社《思想理论教育导刊》编辑部主办,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承办。

责任编辑:张晶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