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两记
2023年09月08日 10:43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3年9月8日第2731期 作者:韩水法

  青羊宫

  成都我来过几回,却没有一访青羊宫,不知何故它被忽略了。2019年11月在成都,周六忙过大半天之后,忽然想到外面透透气,查了攻略,青羊宫悄然出现,又隐约觉着先前在哪里读过介绍它的文字,是一处道教圣地。说走就走,20多分钟的车程,从成都边缘来到市中心的这个道场。

  青羊宫大门立在路边,在高楼和宽阔道路的衬映下,略显低矮,貌不惊人。周边部分道路被围了起来,又稍觉零乱。当站在正面前,门楼看起来还算高大,在当年的街市中应是很有气势的。售票窗口内,一位道士高高地坐在凳子上,面前桌上散乱地堆着纸币,前面放了一张纸条写着:只收纸币。我身上未带分毫纸币,想要通融,这道士打着四川官话,只说不行,不免想起“抵多少门外即天涯”的唱词。再次交涉,他说可到旁边小卖部换钱。走到山门西边的小超市,我买了一瓶无糖可乐,换了十元纸币。

  进大门,迎面就是灵祖殿,殿前两边各放着一长条凳,上面各坐两人,收票的和戴红袖套的保卫,一边收票,一边用四川话快乐地谈天,全不顾神龛中那位尊神的威严。灵祖像立在影壁栅窗后的玻璃龛内,透过玻璃闪耀的反射光环,影影绰绰地看见一块牌位,上书“先天主将王灵官位”。王灵官的名字很熟悉,却一时想不起来他主管什么事务。匾额上写着“雷火总司”,想必乃司雷火之神。绕过神龛,看见观内空间原来很大,道路洁净,树木参天,别有一番天地。心中小有欢喜,世人在这里或可遐想一会儿世外的神仙福地。

  往前走到混元殿,供奉的是太上老君。老君像虽然慈眉善目,但少了些仙气,殿内两边靠墙处各放着一排售卖纪念品的柜台,倒令这位道教之祖有了几分鸡犬升天的热闹。

  走出混元殿,眼前一亮,一座两层飞檐亭阁跃然而现,檐角翼然而上,灵动欲飞,引人注目。亭子外面的几根柱子金闪闪的,原来饰有描金盘龙。飞檐角上的蹲兽太过抽象,近前研究了一番,也没有弄清是何种动物。亭中有阁,阁里面有些神秘的气氛。道家尚黑,阁间板壁皆刷成黑色,凹槽刷成深红色。阁中央供奉老子,是骑青牛出关西去的形象。阁背面的匾额上书“老儿不老”四个行书,着实有趣,不觉一哂。

  道家好诙谐,纯粹道家应是杂糅世事而有趣味的一派。他们认真地念经而臻于说唱的节奏,是一本正经地令人开心。升天亦要带上鸡犬,原是照顾仙世升平的念想,不乏日常的乐趣。我有做道家研究极好的大小两位朋友,除了读经典,还以黑人为修养的功夫,常常惊醒黄粱梦中的时人。这大约也是不如念四句教的人受欢迎的原因。汤显祖写道家,也是一样的风味。何仙姑唱着“翠凤翎毛扎帚叉,闲踏天门扫落花。你看那风起玉尘砂,猛可的那一层云下,抵多少门外即天涯!”落花会塞碍天门,打扫并不清闲,只是这活容易让人伤感。见吕洞宾要下凡寻人替自己扫地,何仙姑却先黑一把,“你再休要剑斩黄龙一线儿差,再休向东老贫穷卖酒家”。然后才殷殷倾诉,“你与俺眼向云霞。洞宾呵,你得了人可便早些儿回话。若迟呵,错叫人留恨碧桃花”。何仙姑是否钟情吕洞宾,汤显祖没有交代,人们也就无从了解。不过,如此套路一般人是理解不了的,所以,道家通常不怎么招人喜欢。但这就是人世日常,亲切、絮叨亦有味道。

  三清殿大约是正殿,从外面看来,没有佛寺正殿那样高大,殿堂结构也简易,不知是道家崇尚俭朴,还是经费不足。大殿供奉三位天尊,中间元始天尊,左边道德天尊,右边灵宝天尊。这样排位总是有佛教的影子在。三位尊神排排坐在一起,又平衡,亦可以谈玄理,很符合人世的道理。三位天尊都有触目的黑长须,这与佛像不同。我对道家的了解也仅限于日常的情事,对教义和教派的那些门道很懵懂。门口那两头青羊引起我的兴趣,就很自然了。好事者将十二生肖的特征一股脑儿塑在了它的身上,就成了十二不像。直观而言,却是相当的匀称和耐看。这样的做法原是中国习惯,远古有龙,后来又有麒麟。麒麟放在大门前头,很有一些祥瑞之气。北大办公室楼西面正门台阶下就有一对,整天无所事事地立在那里企望北大西门,而办公楼西门是经年不开的。

  斗姥宫是青羊宫的镇宫之宝,它是明代的遗物。从外表看,斗姥宫是两层楼房,楼上窗户零乱地开着。在宽阔的院子里,它看起来普通平常。殿内不许照相。我跂足细细地看了一会儿。殿内木构与一般民房没有多大差异,简单分明,没有什么雕塑,还比不上少时还有的江南民居大门墙宅院的繁复。抬起头,可以很清楚地看见檐子和盖瓦的衬板。走到室外,从回廊往上看,连衬瓦的木板也没有了。四角柱子的斗拱雕成龙头状,很古旧的样子,不知是否真为明朝的旧物。梁柱一概漆成黑色,墙壁则刷成土红色。以为是明代的旧物,我绕着房子走了一圈,发现更动之处不少,比如窗格装上了玻璃,后面房檐下张着塑料布,房顶有些部分蒙有塑料布,不知是何故。墙上壁上安装的电线、插座和管道不少,且多是直接钉在那些明朝的木板上,这应当不是保护明朝古物的做法。

  斗姥宫外稍往后东西两侧有两个高台,台上有小亭阁。右边为降王室,左边为说法室,看来都是为后造的神话而建,不过,亭阁看起来不俗。从降生台下来就转到右首的二仙庵,供奉吕洞宾和韩湘子。这个庵亦犹如普通民房,但要高大一些,这两位仙人的像看起来重塑不久,没有什么美感。我想,既是现代重塑,不妨造得仙气飘逸一些。

  庵外有一个茶室,坐满了喝茶打牌吃闲食果的老年人。上次来成都,公园和茶室里消闲的人,多数围在一起打麻将,所谓成都一片云,万桌麻将声。这次在几个茶室,竟没有看到一桌麻将。时代变化如此之快,除少数打牌的人,多数也就闲谈天、看手机。

  二仙庵西面是吕祖庵,中间有一个院子,有二十来人正跟着一位师傅模样的女士练操,无非扭腰转颈拍臀。边上厢房的门柱上挂着一块牌子,写着“青羊宫老庄学院道家武术养身”,看来功法虽然简单,学术底蕴却很是深厚。练功的人群里有一位金发碧眼的西洋女子,令人一时想起几位做着中式学问的洋道士,不过这位女士却是成都女子的普通打扮。

  站在那里看了一会儿,觉得这些动作简单,做好却不易,效果或许就像八段锦,可以活动身子以疏通筋骨。在挂牌的房间里,一位身着中式对襟衫的男子有节奏地将右手甩起拍击左肩,发出啪啪的响声。乍一见,这个动作似乎很难,不禁模仿了一下,我右手甩起来竟然也可以拍到左肩,不过做不到既流畅和大幅度,又发出清脆的声响。心想,回家不妨照此练习,也可与老庄沾上些功夫的关系。

  从这个院子出来,出文昌殿,又转回三清殿后,想再去看看宫内的布局,却听得殿里有诵经的声音,道士念的经却还没有听过,于是转到殿前,只见三座天尊前立有两道围栏,灵宝天尊像下围栏里跪着四位身着黄袍的道士,正在认真地念经,声音似乎比和尚念的要急促一些。听不清他们念的是什么,也没有去猜是不是灵宝经,这灵宝经是在哪里瞄过一眼的。正在思想时,传来一阵犹如黑人说唱(Rap)一样的节奏,细一看是四位道士念经的节奏变得快而短促。好奇心顿时激发,似乎恍然大悟,原来黑人的说唱源于道教诵经。细一想,抑或相反,道士们将说唱糅合进了道经之诵,也未可知。这一发现让此游很有了一点意思。道家的诙谐原来无处不在而且与时俱进。

  从青羊宫大门出来时,见大门内条凳上的人少了一位,我特地用手机拍了一张照片留存。先前的道观门口或许也是这样的应世而为,但衣着肯定不太一样。

  文殊院

  文殊院也在青羊区,从青羊宫开车过去不远,但成都现在太堵,出租车开了近半个钟头。到达院前,只有一些南亚兄弟在紧闭的山门前合影,出租车司机说,啷个那么早关门嘛?他在车上告诉我,五点之后门也一定开着。我想,既来之,则逛之,下车,随意逛逛,亦是意思。

  但见山门东南前方人进人出,心想或许那里才是进出的大门。走前几步,果然有门,走进院内,只见一个碑廊,一座每层塔身都写满文字的瘦塔。左前方还有几家小商店,心里疑惑,这一带或许是文殊院这家佛院的周边产业带。但见人们络绎从商店门前往来,并不进商店,往前探头一看,原来里面别有洞天。紧走几步,果然来到一座大殿之前,它比刚去过的青羊宫三清殿要华丽。殿门上高悬“南无释迦牟尼佛”的金字红底匾额,大门由铁栅栏围起,不让人进入。这就是三大士殿,供奉观音、文殊和普贤三位菩萨。门前有香炉和跪拜垫,跪拜人接连不断,看来香火很盛。文殊院,顾名思义,就是文殊的道场。但诸菩萨平等,坐在一起以方便世人一并膜拜。

  殿前两侧分别是三重飞檐的钟楼和鼓楼。从这边走廊进到第二进院落,正面是大雄宝殿,却大门紧闭。因担心天晚清场,我又急往前走,来到说法堂前,见两只铜麒麟被人摸得锃亮,张嘴瞪目,装出一副凶相,却并不令人害怕,也没有多少威风。康熙为此院所题“空林”两字的匾额就在此殿正中壁上。

  最后一个殿堂就是藏经楼,匾上写的是“宸经宝楼”四个字,大门亦已闭了。树坛上悠闲地坐着游人,没有离去的意思,想来这文殊院一时晚来也不清场。在这仲秋的傍晚,人随意地坐在佛殿之间,无所事事,大概也是佛的本意。我觉得景象好,就拍了几张照片。

  从东边走廊出来,看见说法堂上的围廊上挂着一根巨大鱼形撞木,而前头挂着的却是一口直径与撞木仿佛的小钟。这口铜钟显然是经不起这根撞木的敲击的,但它或许表示一个聊胜于无的意思。正在研究间,只见一道红光一闪,循色望去,一位身着灰色袈裟的小和尚手捧一碗红油面条匆匆走过。走前几步,只见左边一条穿道中人往人来,进出穿道中的一扇门,捧出一碗碗诱人的面条。忽然记起,文殊院的素餐在成都很有名气,很想径直就去他们的膳房看看,能否买上一碗,只是晚上有聚餐,忍着不动,看了几碗红油浮动的面条飘过,向外走去。

  往山门前行,瞥见旁边一个门前挂着“佛法心理咨询室”的牌子,往室内看,坐着几位妇女在谈话。回头又看见左边柱子上还挂有“烦恼咨询室”的金字红牌,边上还书有“免费”两个小字。佛要普度众生,烦恼为人生第一苦,这也是人间佛教的意思。这样想着又回到三大士殿前,见有几位衣着考究的男女正在虔诚膜拜,一招一式,颇有程序。不知他们是求保佑,还是求去烦恼,或单单是心诚而已。

  文殊院不收门票,院落相当干净,房舍修理得也整洁,而世人可在此处随意休憩,立地成佛是否含有这样一层意思,也未可知。从小山门出去右边,见有一空林书画院,这令我想起了人间佛教的观念。据介绍,文殊院的建筑都是川西的民居式样。在我看来,此地人们行止亦都透露出成都人的悠闲随意,从容处世的态度。人世安宁,就有这样的好处。文殊院隔壁有一个大的露天茶座或餐厅,隔着灌木看不太清楚,但场地不小,坐满了人,成都人的日常休闲又可见一斑。在中国旧时代,城里寺庙周边,通常也是集市的所在、游玩的去处,这一点与欧洲教堂之外的广场有几分相似。

  傍晚时分的这走马观花,文殊院的建筑和布局只看了外观,文物宝藏几乎没有见到,碑廊里石碑上的字很有一些可看的,亦未观摩。但自己觉得很有体悟,于是就写就了这样一篇文字,记下当时的印象。当年到成都,曾去新都县参观宝光寺,寺内大雄宝殿正面两边柱子上的对联一见便不会忘记:“世外人,法无定法,然后知非法法也;天下事,了犹未了,何妨以不了了之。”现在想来,这同样适用于佛教自身,寺无定寺,这样人世无碍融通的世界,就是世人欢喜的日常场所。 

  (作者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

责任编辑:张晶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