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推进环保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2020年06月10日 08:38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年6月10日总第1944期 作者:牛桂敏 郭珉媛

  资源环境约束趋紧是我国经济社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解决当前生态环境保护问题的重要抓手。自2016年4月原环境保护部出台《关于积极发挥环境保护作用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指导意见》以来,围绕着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有效促进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的保障。

  经济增长结构转变的内在要求

  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的努力,我国经济实力得到极大提升,已跃居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长期积累下的结构性矛盾越来越凸显,对发展速度和发展质量的提升形成了双重的制约。社会生产对生态环境的“透支”,迫切要求调整经济增长结构,改变资源在高资源消耗、高环境污染产业的大量无效和低效配置状况,以提升社会的全要素生产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要通过优化要素投入结构,降低经济发展对资源、土地等的依赖程度。

  环境保护产业发展是连接公共环境质量改善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环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旨在用改革的办法矫正要素配置扭曲,降低经济增长对土地、资源消耗的依赖程度,扩大有效供给。具体到环保领域就是要提高环境治理主体的数量,提升环境治理主体的治理能力水平,也就是要壮大环保产业规模,优化环保产业结构,提升环保产业技术水平和市场化程度。从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切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能够有效促进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为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提供有力保障。

  构建充满活力的环保产业生态系统

  环境保护供给侧改革的目的在于,构建充满活力、结构优化的环保产业生态系统,健全有效支撑环保行业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市场环境,提升环保产业满足环境治理复杂需求的高水平技术保障能力,进而提高我国污染治理与环境保护实际效能。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主要有三个。

  一是加快各类环保市场主体发展,培育有序发展的环境保护供给端生态系统。通过顶层设计,促进环境保护、环境治理需求的有效释放,培厚各类、各领域环保企业生存发展的“土壤”,降低环保企业“进场”门槛,构建利于公平竞争的良好营商环境。在环保产业供给端,推动涵盖环保设备制造与销售、环境技术研发服务、环境咨询服务、环境工程建设服务、污染治理设施运营服务、环境贸易及金融服务、环境教育培训服务等不同业务类型企业发展,形成既有体现规模化、集团化、一体化发展方向的“航母”型环保产业集团,又有体现“小而精”细分领域领军企业的具有复杂形态结构特征的环保产业体系;构建起能够充分满足源头减排、末端治理、检测监测、治理服务等全过程治理需求的环保领域供给端企业生态系统。

  二是健全环境治理的市场支撑体系,完善环保行业发展的市场环境。环保行业供给端四类经营主体中,除环境保护与治理装备材料生产制造商之外,重资产型环境集团、区域环境综合服务集团、环境细分领域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的长期盈利能力都显著受到环境治理甲方支付能力的影响。这就要求创新环保行业的商业模式,完善有利于商业模式创新的市场环境建设,构建有利于不同市场主体充分履行自身生态环保职责的绿色市场体系。特别是应发挥好绿色金融对环保产业要素资源的配置引导作用和对环保服务模式创新的支撑作用,如完善信贷项目的环境风险评估,规范绿色债券发行评级,探索强制性绿色保险制度等。

  三是提高环保产业核心竞争力,增强高端环保技术供给保障能力。与国际同行相比,我国环保产业技术能力处于总体并行、局部领跑的态势,但环保技术供给保障水平总体尚处于可用和基本满足现阶段国家污染防治要求的一般水平。环保技术创新缺乏前瞻性、支撑环境质量改善的基础研究薄弱、科技成果转化困难等因素相互交织,制约我国环境保护技术供给保障水平。这就要求充分释放环保企业创新活力,将国企基础性研发投入规模和能力上的优势,与私企在应用性开发上的敏锐性优势相结合,完善环保产业技术创新体系,提升核心技术突破能力。

  增加技术创新和金融支持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五个主要任务(“三去一降一补”)落实到不同的产业领域是有所差别的。对环保产业而言,作为当前国家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从整体看不存在落后产能,或形成过剩产能的问题。环保项目除了PPP模式存在国有资产企业变种为融资平台的风险,其他融资模式目前基本不存在杠杆率提升的问题;相反,在整个经济“去杠杆”的大背景下,环保行业融资面临的是渠道萎缩或关闭的冲击。因此,环保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要以降成本和补短板为主,主要任务包括增加环境保护的技术创新供给、金融支持供给以及信息支撑供给。

  任务一:增加环境保护的技术创新供给。增加环保技术创新供给需要把握好先进环保技术研发、环保技术研究成果转化、环保技术管理机制建设三个环节。第一,加大对重点共性技术和应用技术的投入力度,聚焦重大区域环境问题,培育组建一批国家环保科技创新基地,完善生态环境领域平台基地布局;强化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科技创新供给,开展关键核心技术研发。第二,鼓励体制内科研机构的冗余科技供给能力与企业的市场化能力相结合,鼓励企业与院校研究人员直接合作;加强技术专利保护,提升技术的自主性和适用性,推进产业技术装备的高端化、成套化、智能化,降低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对外依存度;建设绿色技术银行,鼓励建立专业化的生态环境技术转移机构。第三,以科技部与相关部门、地方的合作机制为基础,结合区域环境治理重大需求,建立部省合作会商机制;探索节水节能、环境综合治理、工业污染治理、环境修复领域科研与管理、政策、产业的协同机制创新。

  任务二:增强环境保护的金融支持供给。增强环境保护的金融支持供给的根本途径就是大力发展绿色金融服务。第一,继续深化对绿色金融的理论研究,明确绿色金融的定价机制、环境社会效益及其对经济增长和可持续发展的作用机制,为管理层出台相关政策提供支撑,凝聚社会共识。第二,完善绿色金融标准体系,研究构建国内统一、与国际接轨、清晰可执行的绿色金融标准体系。第三,完善制度环境,不断丰富绿色金融支持政策工具,适当降低对绿色资产的风险权重,对绿色信贷等业务给予较低的经济资本占用,完善绿色债券监管政策工具箱。

  任务三:扩大环境保护的信息支撑供给。充足、对称的信息供给是削弱环保要素自由流动障碍的重要保障。一方面,进一步深化环保领域“放管服”改革,继续加强环境保护政策信息、环境质量信息、环评信息等信息公开;进一步完善企业环境信息披露制度,支持和培育提供环境信息分析的中介机构,强化环境信息披露的监管与执法。另一方面,规范环保信息发布,针对不同环境要素,制定各类环境要素环境质量信息公开细则,规定各类环境要素环境质量信息的发布主体、发布内容和发布频率。另外在操作层面,加强包括环境部门、经济部门、企业的综合环境信息共享平台建设。

  (本文系天津社会科学院年度重点课题“多元化环境治理体系:理论框架与实现机制”(18YZD-08)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天津社会科学院资源环境与生态研究所)

责任编辑:王宁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