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2年11月09日 09:36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2年11月9日总第2526期 作者:师博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发展数字经济,将其上升为国家战略。工业和信息化部统计显示,中国数字经济规模从2012年的11万亿元增长到2021年逾45万亿元,排名世界第二,数字经济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由21.6%提升至39.8%。数字经济是一种创新融合经济,辐射带动作用显著,不仅会加速数字技术创新更迭,还能够丰富应用场景,引发多领域系统化、多元化的突破发展。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支撑和内在要求,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对于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意义重大。

  促进关键技术创新

  数字经济的核心是数据和数字技术。数据是经过智能化加工的劳动资料,经过对数据的智能化改造并发挥其作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具体分工协作模型相较于传统生产组织方式发生了颠覆性变化:以智能化技术为基础的机器体系摧毁了传统生产车间内部基于零配件和流水线的单一产品生产组织方式。通过基于信息物理系统的“虚拟车间”和数字孪生技术,主导全新的资源配置方式,使得大规模多样化生产成为可能,催生范围经济。数据在转变为生产要素的同时还在逐渐资本化,并演化出兼具生产关系属性和生产能力属性的数字资本,包括数字基础设施、数字化设备、数字平台、多源异构数据以及数字技术人才。在数字资本的生产关系和功能属性的作用下,生产方式发生重大变革。各种生产组织随之提高了商品生产效率、商品周转速度和货币流通速度,也使传统劳动、知识劳动和新纳入的社会劳动得到重组,创新效应将得到极大的释放。在此基础上以数字化重构科技创新,科技创新过程将更加开放包容。数字经济发展的实质是围绕通用技术的扩散过程形成互补性投资,依托规模经济进一步释放部门协同效应、诱发产业间需求形成自激式增长,引发各技术系统自增强效应,最终增进关键技术创新能力。

  数字技术缩短创新周期。在数字经济时代,数据和信息已深度渗透进价值链的各个环节,精准获取信息有利于企业做出科学决策。数字技术使得数据信息井喷式增长,也促使数据爬取、存储、挖掘、清洗和分析技术快速发展,提升了企业对数据的挖掘和分析能力。大数据平台可以收集、处理、分析市场运行所产生的海量数据,从多渠道广泛收集消费者及潜在用户的购物偏好、搜索记录、使用评价等个性化数据。企业通过数据挖掘、数据分析、用户需求画像等信息化手段深入了解产品市场上的消费需求和消费偏好,在此基础上研判产品市场的发展趋势,结合运行状况及时调整方向、优化生产布局,进而结合消费者需求实施新产品开发,激励企业从事治理创新、管理创新等创新活动,提高企业经营效率。同时,数字技术的可重新编程性和数据同质化特性改变了产品创新、过程创新、组织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等实践,特别是数字孪生技术在虚拟空间内将开发过程虚拟化,并基于模拟结果选取最优方案,以降低产品复杂度,大幅度提高研发效率。企业发布的新产品通过互联网能快速获得用户的测试与反馈,易于企业研发出消费者满意度更高的产品,强化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

  互联网知识外溢催生包容性创新。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能够将过去隐形、未充分利用的知识、惯例等显性化、要素化,并以极低的成本推动这些数据要素的积累、交流和扩散,有力地促进创新活动广泛、深度开展。互联网平台发挥高效联通、溢出扩散等驱动作用,根据市场需求有效配置创新资源,创新要素的数字化渗透为创新活动由地理空间集聚向数字空间集聚提供了契机。依托创新要素数字化,可构建融合互惠的区域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资金链,采取跨区域协同创新模式,提高创新要素跨领域、跨方向、跨区域的协同能力,最大限度整合区域创新资源,推动创新要素高效有序的流动。进而凭借超大规模市场,提升创新要素集聚度,引发更大范围创新要素和创新主体在数字空间的整合和重构,有力推进科技创新资源的合理化配置,提升协同创新水平、区域创新效率和创新外溢效应。此外借助互联网形成的共享氛围增加了知识、经验等创新源泉的社会供给,线上高质量的知识分享、专业问答层出不穷,企业获取创新相关信息的成本大幅降低,也拓宽了研发创新的渠道。

  数字经济带动科技成果转化。在超大规模市场中,数字经济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通过分析科技成果信息、技术需求信息、技术专家信息、企业信息等信息数据,结合丰富的应用场景,对接科技成果的供给方和需求方,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了方向。在此基础上,消除高校知识创新、科研机构技术创新和企业产品创新之间的壁垒,弱化科技交流障碍,推动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知识、技术向企业溢出,促进产学研协同,可显著降低技术创新的成本与风险,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的效率,提升创新绩效,使科技成果充分对接社会需求。

  增强核心产业竞争力

  企业在产品及产业的市场实现能力体现了产业竞争的比较优势,具有高端产业竞争力的企业要具有生产出消费者所认可产品的能力,来提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还要具有培育创新的潜力,使企业能够持续发展。数字经济的规模效应、普惠效应等特征,能够增强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培育企业创新潜力、助力企业绿色发展,进而增强核心产业竞争力。

  数字经济增强企业的经济效益。数字经济具有规模效应,既增加了可投入要素的数量,也提升了可投入要素的质量,还可以提高配置效率,能够有效促进经济增长。同时,数字经济融合生产过程,能够降低工业和服务业的融合成本,使得传统产业链内的分工个性化与规模化并存,改变传统企业的创新模式和创新体系;数字经济融合企业管理环节,倒逼企业优化人力资本供给层次、纠正人力资本创新环节错配,以此可优化人力资本结构,享受人才红利;数字经济融合商品、服务和生产要素的流通过程,能够提高商品、服务和生产要素之间的协同性,通过各产业部门高质量关联互动实现供需动态平衡。换言之,数字经济能够提高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加速生产组织方式变革,进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更为关键的是,数字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是一种全新的生产力,改变了社会的生产方式和人们的生活方式。

  数字经济增强社会效益。一方面,大数据体系根据消费者数据挖掘消费者价值需求与潜在用户,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通过关联性发现形成描述性洞察助力业务价值挖掘,刺激企业改进或创新现有产品及服务,进而为消费者提供差异化的产品或服务,降低产品供给不确定性,以此提升社会效益。另一方面,数字经济发展增加了就业总量、有利于优化就业结构、有助于引发就业保护,进而提升社会效益。数字经济对数字技术的要求,能够创造数据分析、研发设计等知识技能密集型就业岗位,平台经济生成的新就业形态吸纳了低技能劳动者,增加了就业总量。同时数字平台可以拓展新型就业,“互联网+”购物、医疗、教育,发展外卖骑手、在线医生、“到家老师”等零工经济,对于低技能劳动者而言,就业向新型服务业转化,促进了社会就业层面的普惠公平。

  数字经济强化企业创新潜力。首先,数据作为数字经济的核心生产资料和生产要素,企业可以挖掘数据价值,找到新的业务价值点;将数字化战略纳入各职能部门规划,利用数据生命周期匹配企业业务运营流程。例如,将产生的数据通过网络传输到云端,在云端大数据平台上进行存储、处理、共享和分析,通过深度学习等人工智能相关算法实现数据在不同业务场景的应用,推动数据和业务协同化共融发展,实现决策模式创新、组织模式创新、研发模式创新、产品服务创新、业务流程创新。其次,数字经济融合现代产业,围绕产业供需链集成创新能力实施技术创新,推动产业内部新技术的形成和升级。这不仅能够改变产业自身的生产成本函数,还能通过技术外溢促使不同产业之间具有类似的技术基础,进而借助技术融合挖掘现有社会资源潜能,为后续数字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动能,为创新潜力的培育提供有效支撑。

  数字技术强化企业绿色发展能力。数字技术和数字化解决方案能够帮助企业开展绿色供应链管理,帮助供应商和价值链伙伴改变运营方式,提升劳动生产率和企业经营决策效率,降低资源投入和消耗,有效提高资源利用率,并且对企业生产过程进行能耗和碳排放的检测、核查,有利于企业节能减排。同时,数字技术可助力现代金融产业调整业务产品,扩大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和渗透率,支持企业通过数字化转型带动绿色化提升,引导投资者对绿色低碳项目进行投资,提高绿色低碳项目的融资规模和绿色低碳行业的融资水平。

  不同于传统经济只关注产品价格和数量的盈利模式,数字经济借助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和网络经济,提升了企业的盈利水平、运行效率和创新能力。换言之,数字经济能够提升科技创新、强化产业竞争力,借助“数字技术赋能+大数据驱动+微观行为重构”产生颠覆性的发展效应,驱动全国统一市场由大向强转变。

  (作者单位: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西北大学中国西部经济发展研究院)

责任编辑:陈静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