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高质量数字经济赋能中国式现代化
2023年05月24日 11:51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3年5月24日总第2656期 作者:崔理想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当前,数字经济发展速度之快、辐射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前所未有,正推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深刻变革,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正确理解和准确把握数字经济与中国式现代化的紧密联系,走好以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赋能中国式现代化高水平推进之路,成为新时代全面开启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的重要议题和路径选择。

  赋能更好契合人口规模巨大实际。让14亿多人口整体迈入现代化,其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进入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成为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数字经济是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有利于更好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实现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建立健全与人口规模巨大实际相匹配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夯实人口规模巨大的中国式现代化的经济基础;有利于切实提高全民全社会数字素养和技能,增强发展数字经济本领,广泛凝聚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大合力,实现人口规模巨大的压力挑战与人的支撑有机统一,更加生动阐释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有利于科学灵活运用数字技术、数字经济手段,及时准确识别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呈现的短板、弱项,并以此为基础,精准施策,有效提高14亿多人口整体迈入现代化的效率及水平。

  赋能加快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数字经济是被实践所证明的破解现代化进程中的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难题、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有效路径。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以数字经济为载体“做大蛋糕”“分好蛋糕”,有利于进一步有效打破时空阻隔,提高有限资源的配置效率和普惠化水平,有效消减数字鸿沟、经济鸿沟等现象,增强区域、城乡、行业、人群等关系结构中贫困端实现共同富裕的内生动力和发展后劲,促进持续性、均衡性增长与共享式、普惠式发展协调统一,在实现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的过程中推动加快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进展,让全体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赋能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在促进物的全面丰富的同时,有利于赋能传统文化供给体系转型升级,扩大优质数字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引领人民群众树立正确价值取向和价值追求,增强文化自信和文明程度,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科学运用数字技术、数字经济手段,可以精准识别和有效解决经济增长过程中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发展不平衡、不协调问题,及时纠偏,确保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均衡发展、相互促进。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还利于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促进人民群众借助数字技术、数字终端等工具在经济发展、社会治理等现代化建设全过程中更好行使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实现现代化建设更充分体现人民意志和保障人民当家作主。

  赋能有效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筑牢中国式现代化绿色根基。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有利于深化数字化和绿色化协同转型,赋能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等调整优化,提质扩容地发展绿色低碳产业,打造低碳智慧企业、低碳智慧园区、低碳智慧政府等多样载体和智慧旅游、智能交通、智慧商贸等新型数字消费业态,促进绿色供给和绿色消费不断协同增效,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推动加快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同时,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也有利于推进生态环境智慧治理、协同治理,赋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智慧实施,有效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和碳汇能力,强化中国式现代化绿色支撑。

  赋能行稳致远地走和平发展道路。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特征和必然选择。数字经济是中国在坚定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中谋求自身发展,又以自身发展更好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力量。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有利于拓展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路径,以数字贸易推动世界各国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塑造和培育面向全球的发展新动能,构建互利共赢的产业链和价值链体系,推进“数字丝绸之路”建设迈上新台阶,让数字经济发展成果造福各国人民。同时,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也有利于应用数字技术、互联网媒介等路径促进各国人民相知相亲,团结更多经济体、国家及地区与中国一道,凝聚致力于和平发展的共识和力量,促进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共同应对各种全球性挑战,让和平发展行稳致远。

  (本文系河南省软科学项目“河南数字贫困时空演变及应对策略研究”(212400410131)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河南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责任编辑:陈静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