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重在提升减贫韧性
2023年05月31日 09:54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3年5月31日总第2661期 作者:胡联 盛迪

  2021年3月,党中央和国务院发布《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见》指出,要建立健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长效机制。党的二十大报告和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都指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需要脱贫人口面对各种风险和冲击后能够保持脱贫的状态和进一步发展的能力,也就是需要提升减贫韧性。减贫韧性指的是低收入人口(包括脱贫人口)在风险冲击下保持持续脱贫的能力。

  提升减贫韧性意义重大

  减贫韧性与传统减贫和贫困脆弱性定义不同,减贫韧性更注重长期性,关注的是可持续发展能力,符合当前我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理念。提升减贫韧性不仅是新形势下全球减贫工作的重要支撑,同时也是进入新发展阶段,我国实施巩固脱贫攻坚战成效和乡村振兴规划高效衔接的关键落脚点。

  从世界减贫总体形势来看,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需要提升减贫韧性。世界银行报告(2022)指出,2020年新冠疫情造成了全球减贫事业数十年来最严重的倒退,极贫人口比2019年增加了7100万人。近年来,全球减贫效果存在一定波动。全球减贫伴随着政治不稳定和地方冲突、经济边缘化、农村衰落、自然灾害和气候变化,这些共同影响着最不发达地区,使世界减贫工作容易受到外部冲击的影响。从全球范围看,提升减贫韧性是必要之举,贫困往往集中在经济处于次要地位或边缘化的国家,这些国家大部分属于发展中国家,伴随着国际国内多种不确定因素,减贫工作易受影响,因此更需要注入减贫韧性理念。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2020年底,我国现行标准下绝对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对全球减贫进程贡献巨大。在新的阶段,我国需要形成稳定扩大脱贫攻坚战成果的持久激励机制,为全球减贫贡献更多的中国智慧和力量。

  从扶贫开发进程来看,我国已经进入新的阶段,需要提升减贫韧性。在地区精准扶贫工作时期,我国以全国大大小小的偏远地区为扶贫重点,由县到乡,再到集中连片的乡村贫困区域进行范围广泛的地区精准帮扶工作。在全国精准帮扶时期强调“六个精准”,坚持分类施策,2020年底,在现有水平下的贫困农户全部脱贫之后,不仅消除了绝对贫困,也实现了地区人口总体脱贫的艰巨目标,创下了世界减贫史上的奇迹。当前,我国已经进入巩固与扩大脱贫攻坚成果时期,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之后,为避免人口大面积返贫,巩固和扩大脱贫攻坚成果将是中国在“十四五”时期的重点工作。脱贫攻坚的基本制度和运行机制同乡村振兴政策有效衔接,脱贫人口的“两不愁三保障”政策成效持续积累,防止返贫动态控制的帮扶制度健康完备和高效运行,基本完成不发生大规模返贫的任务。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需要提升减贫韧性。前者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前提,也是实现有效衔接的根本措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需要结合乡村振兴规划,以提高新阶段脱贫攻坚的水平和效率,推进脱贫地区可持续发展。但我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也会面临经济波动、自然灾害、疫情等不确定因素的冲击。我们可以通过努力减小这些不利因素的影响,但不可能消除所有潜在危险,与其防守不如进攻,主动去提高自身减贫韧性。提高减贫韧性,不仅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避免返贫,还能通过自身进一步发展达到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目的,最终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升减贫韧性,是实现两者衔接的重要措施。

  如何提升减贫韧性

  韧性来源于物理学概念,起初表示物体受到外力作用后回到初始状态的能力。随着韧性研究的发展,一些学者认为韧性不应该仅仅被认为是系统遭受到外部冲击恢复到初始状态的能力,而是复杂的社会生态系统为了抵抗外部压力和限制因素而持续被激发的变化、适应和改变的一种能力,将韧性概念运用于环境方面能更好地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时也能更好地衔接乡村振兴战略中的生态振兴战略。

  我们需要采取更多有效的措施,提升农户减贫韧性,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结合我国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本文将减贫韧性理念与乡村振兴战略相结合,从环境韧性、经济韧性、社会韧性三个方面,来分析如何在新形势下提升减贫韧性。

  其一,提升减贫韧性需要提高环境韧性。在我国贫困地区,环境因素制约人们的发展,受地区限制等因素的影响,农户应对灾害等不利冲击的反应能力和灾后重建的恢复能力相对薄弱,一旦灾害发生,造成的损失巨大,由此更加突显环境韧性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这些易受环境影响的地区,大自然的侵害具有不可抗性,而环境韧性包含生态系统为了抵抗外部压力所展现的抵御、适应与转变能力。构建环境韧性,就是根据各个地区的异质性,制定适宜的生态政策,以抵御自然灾害,避免造成重大损失。当前脱贫攻坚任务已经完成,现阶段工作重心是防止脱贫人口返贫。由于脱贫人口的生计脆弱性,没有能力应变突如其来的灾害干扰,很容易重新陷入贫困,因此增强环境韧性是提升减贫韧性的重要措施。

  其二,提升减贫韧性需要提高经济韧性。经济韧性是乡村系统平稳运行的重要支撑和保障。脱贫攻坚阶段政策的实施使一部分人通过精准扶贫、易地搬迁扶贫等手段实现脱贫,但是这些脱贫人口具有贫困脆弱性,容易重新陷入贫困。考虑到这些低收入人口具有就业渠道少、自身技能限制、收入不足等特点,政府不仅需要继续在政策上向脱贫地区倾斜,而且要向脱贫地区提供产业扶持,培训技术工人。与此同时,鼓励脱贫地区经济多元化发展,使农民收入持续增长,提高农民就业的积极性,鼓励其发挥自身优势,增强地区经济韧性,才能更好地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在拉动经济增长的同时,也要搞好基础建设,基础建设与经济增长不可分割,尤其需要完善医疗、教育等行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户的人力资本水平。农村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创新,要在产业扶持和促进人才引进等方面有序引导和支持回乡创业,增强农村经济韧性,提升农村的发展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其三,提升减贫韧性需要提高社会韧性。社会韧性是社会的结构性,是各部分之间的连接性,是维系社会结构和社会发展的力量。提高社会韧性需要以政府机构为核心,社会和个人共同协作,针对不同社会、不同个体实施不同的举措,以此来提高社会韧性。政府、社会、农户三者耦合互动,可以激发农户的内生发展动力,提高农户创新、创造的积极性。社会各部分协作互补,使得治理目标更加明确、治理手段更加清晰、治理结果更加有效,增强脱贫地区社会韧性。同时,文化是社会链接的纽带,文化具有传承性。例如在一些贫困地区,应塑造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在提升农户文化素养的同时提高他们的发展积极性。以区域文化发展增强社会韧性,提升政府、社会和个人多维度协作的社会关联度,更好地服务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贫困治理对外话语体系的建构与传播研究”(20&ZD140)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安徽财经大学城乡发展研究中心)

责任编辑:陈静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