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全区域教育一体化发展中的要素流通机制
2024年03月14日 10:41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4年3月14日第2852期 作者:李丽

  区域教育一体化发展是新时代国家重大教育战略之一,是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和实现2035年远景目标的重要驱动。《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明确指出,构建长三角教育协作发展新格局,进一步加大区域内教育资源相互开放的力度,搭建各级各类教育协作发展与创新平台,实现资源优势互补和有序流动。教育一体化在区域一体化发展进程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战略性地位。为进一步推进区域教育一体化发展,2024年1月31日至2月1日,教育部与江苏部省会商会议、推进长三角教育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在南京举行,会议围绕长三角教育一体化发展等重大战略议题进行了充分商讨。当前,区域教育一体化发展面临的一个共同性问题是壁垒,而破解这一难题的关键在于协同、畅通、流动,建立健全要素流通机制,以促进更高质量教育一体化发展。

  变革区域教育行政管理制度是前提。当前,区域教育一体化发展遭遇了不少阻力,一体化发展的效果并不明显,一些政策的执行效果较差,其根源在于行政管理体制及在此基础上的财政体制的阻滞。例如,在长三角区域义务教育发展方面,一市三省之间仍存在较大差距,在省域内部也存在着不均衡,这不仅不利于义务教育朝向更加优质的方向发展,也不利于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构建。因此,要实现高质量区域教育一体化发展,前提工作就是推进行政管理制度的变革。然而,行政管理制度的变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作。一是涉及观念变革。要有区域一体化发展和跨界发展的思维,区域教育一体化发展必须打破传统的省域行政之间、部门之间、行业之间、校际之间的围墙,突破行政区域限制,打造区域教育一体化新样态。二是涉及利益协调。在推进区域教育合作发展进程中,不可避免地要整合各地区的教育资源,这不仅需要中央与地方教育部门之间统筹好总体目标和地方诉求,还需要设法打破区域内各省市间的条块化行政壁垒。例如,各省市的发改委、财政、人事等相关部门应做好协同配合工作,共同研究制订区域教育深入合作及一体化发展的规划纲要,明确未来一个时期内区域教育的发展方向、战略目标、工作步骤和配套措施,并制订相应的监督和评价机制,以确保各项规划工作能够如期开展和顺利完成。

  完善区域教育一体化协商机制是基础。行政管理条块化分割带来的一个后果是在区域教育一体化进程中缺乏稳定的统筹和协商机制。在区域教育一体化进程中,由于各省市在地方立法、总体规划、政策制定和执行操作等层面存在诸多差异,这就导致了教育一体化发展的力量无法突破各地区之间的行政壁垒。这些差异和壁垒又因缺乏成熟的协商沟通机制而容易发展为地方保护主义思想和以邻为壑、以邻为“敌”的心态,从而导致区域内部主体之间的不良竞争与非合作博弈问题。由此带来的后果是各地区之间各自为战,无法形成教育发展的合力。

  只有进一步建立区域内各教育主体之间多元化、多层次的深度协商和合作机制,才能实现中央、省市、区县之间政策法规的协同、规章制度的协同和发展规划的协同。也就是说,区域教育一体化发展中各类要素的畅通,迫切需要建立统一协调的跨区域协商合作与管理机制。协商机制的建立,要做好以下两个关键工作。其一,建立协商机构,在组织上保障协商顺畅。这既是为了及时解决各地区之间在区域教育一体化进程中发生的利益冲突,还是推进区域教育协作机构进一步实体化并赋予其一定的实质性协调权力的需要。唯有如此,才能使之在政策制定、规划协同、资源调配、利益补偿等方面起到更加积极有效的作用。其二,确立重大决策的协商程序,即在区域教育政策制定和规划编制过程中,建立重大教育决策协商机制。在重大决策出台之前,需要在区域内各省市之间进行广泛协商,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各省市的教育利益诉求,实现区域教育一体化的整体性推进。

  确立区域教育资源要素互补是抓手。区域教育资源互相之间不能顺畅地流通,是行政管理体制条块化和协商机制不健全带来的后果。从资源配置角度看,如何通过共享机制统筹配置区域教育资源、实现资源使用效益的最大化,是促进区域教育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抓手。例如,在人力资源方面,由于长三角区域内尚未建立人才有序流动和教师共聘互聘的机制,目前区域教育一体化诸要素的流动、共享与统筹布局仍然存在较大阻碍,致使人力资源分布不平衡,甚至出现不同城市间对高端人才的追逐和恶性竞争的现象。在经费管理方面,由于缺乏统一的区域一体化经费基金投入机制,各省市间的财政经费成本如何分担、如何统筹配置,也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此,在人力资源方面,要加强区域内师资培训、教师教育模式创新以及师资队伍建设,探索建立区域内教师多校聘用、挂职交流制度,共享教师资源,促进优质教育资源的充分利用。同时,建立区域人才市场自由流动或共享制度,通过市场来引导和扩展区域间的开放与合作空间。在财力资源方面,要在中央财政部门的指导下建立区域教育基金制度,区域内各主体共同投入,共享协作成果。区域内的各主体可以通过签订互惠协议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学费等诸多方面,进行资源的互补和合作,从而突破省域间财政经费成本分担的瓶颈问题。在物力资源方面,要借助教育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时代契机,利用云端服务等现代信息技术打破区域间的边界束缚,打造基于教学一体的现代化教育资源集成共享平台,充分发挥区域内有限资源的使用价值,促进地区间的优势资源互补,推进区域教育一体化发展水平的整体性提升。

  (作者系杭州师范大学中国教育现代化研究院、经亨颐教育学院副教授)

责任编辑:崔博涵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