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线建设档案保护与利用的新思考
2020年06月01日 09:44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年6月1日第1937期 作者:冯明

  1964—1980年,党和国家针对严峻的国际形势,以国防战备为指导思想,在我国中西部13个省区开展了一场规模空前的国防、科技、工业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运动,即“三线建设”。三线建设建立了我国稳固的中西部后方工业基地,初步改变了东西部发展不平衡的格局,推动了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此外,在全国一线、二线地区的腹地,28个省、区、市还建立了“小三线”。三线建设档案指我国相关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在三线建设实施、调迁时期的各种类型和载体的物质与非物质形态资料,包括档案文献资料、民间文献资料、亲历者口述资料、影像资料等。作为我国宝贵的档案文献遗产,三线建设档案既是中共中央主导下实现工业化的历史见证,也是数百万三线建设者投身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生动体现。

  1.三线建设档案具有多重价值。第一,珍贵的历史价值。三线建设档案翔实地记录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党和国家为了捍卫主权独立和国家安全,不惧艰辛,在我国中西部地区展开的一场空前绝后的国防科技与基础设施建设运动,奠定了我国社会主义工业体系和现代化发展的基础。第二,厚重的社会价值。三线建设档案忠实记录了来自全国各地数百万三线建设者与中西部地区政府和各族人民之间相互支持,共同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动人场景,体现了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人们的爱国与奉献精神,是人们最深厚的集体记忆和时代记忆。第三,独特的科技价值。三线建设档案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工业、国防、交通和科技等领域在生产技术、工程建设、工艺流程等方面的水平与能力,对研究我国现代科技发展水平有重要参考价值。

  2.三线建设档案呈现鲜明特点。首先,主题明确、内涵深刻。三线建设档案反映了“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三线精神”,展示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重大成就,是奠定我国现代工业化基础和城市发展的历史见证。如四川《攀枝花钢铁基地档案》是社会主义国家实施“集中力量办大事”模式成功典范的见证,湖北《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档案》记录了长江干流上的第一座大型水电站和世界上最大的低水头大流量与径流式水电站的建设过程。其次,分布广泛、藏量巨大。三线建设档案反映当时以西南地区为重点,以“两基一线”为核心,先后修建了成昆、川黔、焦柳等重要干线铁路,形成了攀枝花钢铁工业基地、重庆常规兵器工业基地、六盘水煤炭工业基地,豫西、湘鄂西兵器工业基地等,档案藏量极其丰富。再次,类型多样、情感真挚。如成昆、川黔、焦柳等铁路档案记录了西南、西北、中南地区少数民族参与修建三线铁路和重点工程,以及这些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情况。这些档案记载了老一辈党和国家领导人曾对三线建设做过的一系列重要批示和视察,反映了一些曾在三线工作过的同志后来陆续走上了重要领导岗位。此外,既有党中央和国务院及各省市的文件,又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批示,还有各种民间文献以及纪录片、歌曲、老照片等影像资料。最后,内容罕见、价值巨大。根据国家档案局制定的《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工程入选标准细则》,三线建设档案文献遗产在主题内容、时间、地区、民族与人物、形式与风格、系统性、稀有性等方面特点显著。三线建设档案体现了许多三线工程具有的中国第一和世界领先历史地位,如重庆《816地下核工程档案》反映其为生产原子弹服务的中国第一台原子能发电厂、中国唯一解密核反应堆、中国第二个核原料工业基地和“世界第一人工洞体”。2018年,该工程入选“中国工业遗产第一批保护名录”。

  3.充分保护和利用三线建设档案。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军转民工作开展,很多三线建设工程逐渐解密,三线建设研究日渐引起学界关注。进入21世纪,三线建设档案受到学界高度重视。目前,学界从档案文献遗产角度对三线建设档案保护与利用还比较薄弱。此外,很多三线建设企事业单位因搬迁、改制或破产,造成大量档案损失或流失。故对三线建设档案的保护与利用已经迫在眉睫,可从以下方面展开。首先,系统搜集与整理。以各省档案馆主导,全面搜集与整理各省三线建设档案文献资料。不仅要依托各级档案部门,还应积极动员科研院所、社会团体和个人参与,全面了解相关各级政府档案馆、企事业单位和个人所藏的三线建设档案基本情况,还要重视个人信件、日记、工作笔记、手稿、证件等民间文献的搜集与整理。其次,建立数据库。对三线建设档案进行数字化,有利于档案原件的保护和对外开放,方便研究者查找和运用。而且可从档案文献遗产角度,对三线建设档案进行深入研究、数量分析和综合申报各级《档案文献遗产名录》,助推三线建设研究。最后,加强学术研究。各高校与科研院所相关专家学者建立学术共同体,进行跨学科交叉研究。通过申报各类国家课题、举办学术研讨会、设立专项基金、出版档案文献汇编和研究专著等,提升三线建设档案研究的学术价值与影响力。

  总之,从档案文献遗产角度对三线建设档案进行深入研究,不但有助于加强对其保护与利用,还有助于彰显其代表的“三线精神”。

  (本文系2018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三线建设历史资料搜集整理与研究”(18JZD027)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三峡大学民族学院)

责任编辑:崔岑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