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百年发展持续焕发生机与活力
2021年09月30日 09:29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1年9月30日第2261期 作者:林婷

  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自诞生之日起,就决定了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性质和使命:矢志不渝地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同时又要在继承、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实践中守正创新,将其发扬光大。中国共产党历经百年的奋斗史,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中国革命、改革、建设的历史,更是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将马克思主义进行理论创新,推动马克思主义不断丰富发展的历史。中国共产党指导实践的理论需求与推进马克思主义不断发展形成的理论供给在百年历史进程中交相辉映,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发展对马克思主义作出的重大贡献。

  中国革命建设道路生动演绎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理论体系。作为19世纪以来人类诞生的最伟大的认识工具和工人运动最有力的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的可贵之处还在于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开放的体系。开放性的理论品格不但充分表现了理论本身的自觉,而且也是这一理论能经久不衰,在岁月长河里仍散发出它迷人魅力的前提。它引导社会主义国家用发展出新的理论形态去破解自身的难题。马克思主义的开放性理论特质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依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的内在要求。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开始以马克思主义为行动指南指导中国革命,成为中国革命最坚强的领导力量。尽管拥有马克思主义这个最先进的思想武器,但早期的中国共产党还不能完全认清在近代中国特殊国情下如何进行革命,是否能够以及如何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等问题。在如何运用这样一个思想武器的问题上陷入了“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极端。在“方法论”的争论中,毛泽东批评了党内存在的“唯书”和“唯上”的不良风气,深刻领会了马克思主义的真谛,首次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并将这一命题和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通过延安整风运动,确立了党“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指引下,我们党制定了正确的政治路线,做出了一系列正确的重大决策,开创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并得到很好的贯彻落实,从而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取得了民族独立,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启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新纪元。

  新中国成立后的一段时间内,中国共产党依据新中国成立后经济、政治条件的新变化,制定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这是党在党的总路线、总任务及发展战略上作出的符合新中国社会发展的实际和规律的重大转变。在贯彻总路线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不拘泥于既有的经验和教条,通过“改造”而非“革命”的方法,确立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为中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和探索奠定了制度基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在“变”与“不变”的辩证统一中将马克思主义实践理性的光辉诠释得淋漓尽致,是整体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光辉典范。

  中国发展成就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时代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自诞生以来就始终“占据着真理和道义的制高点”。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源于它不仅致力于科学“解释世界”,而且致力于积极“改变世界”。马克思主义真正科学地回答了人类社会一切先进思想所提出的种种问题,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发展的特殊规律,为现代人类观察现实的世界和洞察社会发展提供了科学的认识工具。同时,马克思主义并未止步于就“问题”而“问题”,而是基于社会存在的现实,找到了推动人类社会文明进程的现实力量,实现了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的飞跃。

  马克思指出:“最好是把真理比作燧石,它受到的敲打越厉害,迸发出的火花就越灿烂。”尽管经历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探索时期,但中国共产党人很快总结经验,拨乱反正,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这实际上是对新时期全党指导思想的一次全面认识,马克思主义认识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极富政治智慧地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伴随着改革开放拉开序幕。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以高度的理论自觉和“自我革命”的坚韧精神直面改革中的风险和困难,尽管西方对中国现代化建设充满质疑,但中国四十多年改革开放的实践仍处于科学社会主义的光谱里。

  中国共产党用中国发展的巨大成就,证明了马克思主义并没有结束真理,而是开辟了通向真理的道路。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通过中国的实践得到了充分检验,马克思主义的时代价值经历中国的实践得到了彰显。中国用改革开放以来的成就增强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巨大“解释力”,巩固和发展了党的价值阵地,更为人类进步指明了现实的方向。

  新时代向世界宣誓了人类共同价值

  马克思主义着眼于世界问题,根植于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它本身就是一个饱含人类情怀的理论。马克思主义的世界性表现在:其一,马克思主义是维护人类共同利益的理论。马克思主义所揭示的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以人类的“根本利益”“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去规范和引导人类实践活动的发展理念,寄托着对未来人类社会的美好期许。其二,马克思主义是突破各种政治制度的理论。人类文明是相通的,管理人类社会的手段也是相通的,马克思主义的运用应不拘泥于国家的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形式,也不拘泥于实现人类全面自由发展的路径。

  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带领中国人民打赢了脱贫攻坚这一仗,取得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胜利。为世界其他国家解决粮食问题、贫困问题提供了“中国方案”。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发展理念,努力开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为解决世界生态危机尽本分、作贡献。

  可以说,今天中国走进了新时代,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并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进行理论创新的结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由新时代催生同时指导并引领新时代伟大征程的21世纪“鲜活的马克思主义”,也是中国共产党所践行的科学社会主义原则在21世纪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的理论展现。从现实出发我们可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中国独特的发展形态,彰显了马克思主义蕴含的人类共同价值,并向世界展示出人类历史新的前途的强大魅力。

  百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带领中国人民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的坚持和发展是中国共产党能长期执政的重要经验,更是我们在未来面临更多的风险和更大挑战能从容应对,“永葆青春”的必要条件。我们要始终不渝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始终不渝地坚持马克思主义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相统一的理论思维,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作者单位:厦门理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责任编辑:张月英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