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历史唯物主义对传统道德哲学的超越
2022年02月24日 08:11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2年2月24日第2354期 作者:张广全

  传统道德哲学以抽象观念为致思,认为道德只是一种独立于现实世界之外的意识形式。然而,从历史唯物主义来看,道德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其决定于作为现实社会存在的物质生活生产方式。也就是说,马克思恩格斯彻底变革了传统道德哲学的思考方式,开始从现实的人及其物质生产实践活动出发来思考道德问题。

  以“休谟问题”为例,其缘起于17世纪道德哲学领域兴起的一场关于道德起源问题的论争,因被休谟在其《人性论》一书中对该问题作了第一次描述而被如是命名。休谟将其描述为:人们无法解释从以“是”或“不是”为关系词的事实判断到以“应该”或“不应该”为关系词的价值判断所发生的跃迁。这也就是关于事实知识与价值知识的二元论区分。

  “休谟问题”的提出,对整个西方哲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在认识论领域,特别是随着近代欧洲的经验论和唯理论的发展,人们将知识从作为主观与客观统一的判断转向作为纯粹主观建构的判断,即把全部认识(包括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活动理解为思维内部的纯粹逻辑运动。这不仅造成了西方哲学史上的“实然”与“应然”、真理与价值的关系问题的长期纷争,而且进一步延伸到历史哲学领域,造成了历史观与价值观、客观实践与价值理想关系问题的歧见丛生,甚至导致一些理论误读对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性作出质疑和诘难。

  纵观传统道德哲学发展的历史,其一直面临着一种应然与实然相分离的困境。这就使传统认识论中统一的思维与存在发生了分离,形成了一种不同于传统哲学的认知理路,并在思想史上产生了巨大的理论效应,康德、黑格尔和费尔巴哈实际上都是在此基础上建构了自己的认识论。然而,回到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视域,传统道德哲学视域中应然与实然的关系问题实际上已经从一个纯粹的认识论问题转化成了现实的实践论问题,其在历史唯物主义发展的不同阶段具体地转化成了前后相继的三个问题。

  第一是在历史唯物主义奠基时期的实践转化,即转化为人的实践活动的“实然”与“应然”的统一问题。这根源于马克思对德国古典哲学的继承与发展,其具体地表现为对“现实的人”与“真正的人”的关系问题的解答。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现实的人”是“真正的人”的事实基础,而“真正的人”则是“现实的人”的价值指向,二者统一于现实的社会历史发展中。

  第二是历史唯物主义初步确立时期的历史转化,即转化为历史发展过程的“实然”与“应然”的统一问题。这根源于马克思对青年黑格尔派哲学的彻底清算,其具体表现为对“历史规律”与“道路选择”的关系问题的解答。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历史规律包含主体价值选择的因素,而主体价值选择的实现需要遵循历史规律,二者统一于现实的人及其物质生产的客观过程中。

  第三是历史唯物主义深化完善时期的社会转化,即转化为共产主义实践中的“实然”与“应然”的统一问题。这根源于马克思对各种错误的社会主义思潮和唯心主义经济学的彻底批判,其具体表现为对“资本主义”与“共产主义”关系的科学分析。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资本主义”为“共产主义”的出场提供了现实场域,而资本逻辑的自我否定是“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内在动力,二者统一于现实的资本主义社会矛盾运动中。

  显然,对传统道德哲学进行历史唯物主义审视,具有其鲜明的当代价值和意义。这不仅有助于澄清其应然与实然关系问题的实质及其科学解决的基本思路,而且对于深化对“人”及其双重活动的科学理解、推进历史唯物主义的深入研究和科学阐释、反击人们对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性的质疑和诘难、系统推进对共产主义“运动”与“理想”关系的科学阐释,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因此,回到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视域去重新审视传统道德哲学中应然与实然的关系问题,就显得十分必要。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看,这一问题实际上可以在历史唯物主义的实践论基础上得到科学解答。

  事实上,传统道德哲学的应然与实然的分离所引发的事实知识与价值知识、真理与价值、历史观与价值观、客观实践与价值理想的二元对立关系,历史唯物主义已经通过对人类实践活动所推动的历史发展过程及其规律趋势的科学揭示而统一起来了。因此,从学理上展开对这一问题的历史唯物主义审视,不仅有助于推动哲学史上纷争的切实解答,而且有助于推进历史唯物主义研究及其科学阐释。

  通过对传统道德哲学视域中应然与实然关系问题的研究现状进行分析与研判,发现其至今无解的症结就在于人们没能正确理解和把握这一问题的理论实质。这是因为,人们依然因循着先贤们关于这一问题的认知理路而导致其关于这一问题的理解和认识仍然被局限在抽象的精神领域之中,从而忽视了这一问题得以提出的深沉根由。这就需要我们回到作为“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科学”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视域中来对其进一步分析与研究。

  概言之,历史唯物主义科学地解决了传统道德哲学的理论困境,即将“实然”与“应然”、事实知识与价值知识、真理与价值、历史观与价值观、客观实践与价值理想的关系统一到现实的个人及其历史发展的客观实践运动过程及客观规律趋势的科学揭示上,从而将其还原为一个实践论问题,马克思恩格斯也正是借此实现了其历史唯物主义对传统道德哲学的批判性超越。因此,打破以往关于道德问题的认识论理解的桎梏,回到历史唯物主义对其进行实践论的审视与分析,阐明其理论实质,廓清人们关于这一问题的一系列争论,进而深化和推进人们对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理解和阐释,是一个亟待学界展开广泛深入讨论的重大理论问题。

  (作者单位:天津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责任编辑:常畅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