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在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中的使命担当
2023年08月29日 09:34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3年8月29日第2723期 作者:王越芬 关媛媛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作为世界上最早进入文明阶段并至今没有中断过自身文明发展的唯一文明体,中华民族在历史上创造过辉煌的文明,为人类文明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党的领导下,在现代文明形态建设的伟大进程中,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中国青年一直发挥着生力军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中国青年才会有力量,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才能充满希望。进入新时代,踏上新征程,要厚植中国青年家国情怀,淬炼其能力素质,使其成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中的创新性力量。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与中国青年发展

  文明是社会面貌开化、进步、光明的状态,是人类取得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和。我国先民创造的许多伟大文明成果具有超越时空的永恒价值,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推动文明转型并构建现代文明就成为中华文明发展的历史必然。文明转型不仅意味着文明形态各要素发生了变化,而且整体文明形态都发生了迭代,同时,人的生存形态也发生着巨大变化。

  中国青年的生存形态伴随着中华民族文明形态而演进。19世纪中叶,随着鸦片战争的爆发,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面对西方列强现代化的猛烈冲击,中国封建社会无可挽回地走向没落。中华民族开始探索文明转型、构建现代文明之路,各种经世致用的改革思潮兴起,在回应现代化浪潮冲击的过程中,大批拥有共同社会诉求的青年人开始在现代工厂和现代学校聚集,具有现代意识的青年群体在中国出现。

  在五四运动中,经历过革命风暴的洗礼和先进理论的滋养,青年知识分子和青年工人密切联系工农群众,其思想和文化逐步觉醒。包含“青年”两字的《新青年》从创刊起就肩负着推动中国现代社会转型的作用,青年成为实践中国社会变革的急先锋。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先进的中国青年在党的领导下挺身而出,愈加担负起革新时代的重任,全面参与中华民族文明转型和现代文明建设。青年作为一支新生社会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伴随了中国人民求索现代化的整个进程。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青年在党的领导下,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积极参与推翻“三座大山”的伟大斗争,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奠定了最为基础的社会条件与制度前提。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带领中国青年积极参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国青年成为中国共产党最可靠最有力的助手,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贡献了青春力量。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青年在党的领导下积极参与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创造,革故鼎新,建设四化,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建立了重要功勋。进入新时代,踏上新征程,党团结带领中国青年积极参与完成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任务,中国青年正以自信自强、刚健有为的精神风貌和饱满的热情投身于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与青年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作为主力军和生力军的中国青年不断参与推动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发展的进程,不断参与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进程,而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建设又为青年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使得中国青年得以施展才干、报效祖国,二者耦合相生、互相促进。

  厚植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中的青年家国情怀

  家国情怀是一种爱国情愫和理想追求,是对家、故乡和国家的深情大爱并基于此产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中国青年对国家的认同与依靠、对民族的责任与担当和对故乡山河的依恋与热爱,无不展现着浓厚的家国情怀。家国情怀的核心是爱国主义,在家国情怀的引导下,青年热爱祖国、心怀天下、增强文化认同,将远大理想与个人抱负、家国情怀与人生追求熔融合一,在危难中寻机遇,在风险中求变革,用行动促进国家的富强和民族的振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坚持从历史走向未来,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我们才能做好今天的事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涵养了深沉的家国情怀。中国青年家国情怀在文化心理上表现为对中华文化的自信与自觉,具体体现为在肯定民族和国家文化的基础上产生自信心和荣誉感。中国青年文化自信不仅是影响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也是青年长远发展的动力源泉。中国青年要在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中形成较为完善的自我认同,与外部世界形成良性的文化互动关系,实现个人的价值追求。进入新时代,作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先锋力量,中国青年责任重大、使命光荣,青年是否具有情系人民、忠于祖国、心怀天下的家国情怀关乎祖国的前途命运、关系社会的和谐稳定和人民的幸福安康。

  厚植家国情怀,将爱国情怀自觉融入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中、个人成长奋斗历程中,坚定自身理想与信念,自觉承担责任、担当使命,是中国青年义不容辞的责任。要引导青年积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激发爱国热情和报国担当、提高自身竞争力,使青年在家国情怀的感召下提升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民族复兴的重任需要代代奋斗、薪火相传。要引领青年自觉践履爱国行为和报国实践,青年应当以思促行,以行促实,激发爱国感悟和情感共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既是中国青年本身担负的使命,也是家国情怀在当今时代的宏伟目标。同时,家国情怀促进中国青年时刻感念和心系国家与民族,以青春特有的方式向全世界传递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以更宽广的视野看待世界,弘扬中华文明的包容性。新时代新征程,要厚植中国青年的家国情怀,让青春年华在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中焕发光彩。

  淬炼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中的青年能力素质

  中国式现代化开辟了人类实现现代化的新道路,中国式现代化赋予中华文明以现代力量,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需要广大青年积极参与。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寄语广大青年: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中国青年身心素质向好向强,用青春能量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贡献力量。在理想信念层面,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更加坚信中国道路,坚守价值追求。在身体素质层面,中国青年体魄强健,身体素质持续提升。在知识素养层面,中国青年受教育水平大幅提升,越来越多的青年通过获取知识实现人生理想。在社会参与层面,中国青年追求政治进步,能够有序参与政治生活并积极参与凝聚正能量的社会事务,譬如公益慈善、社区服务、生态保护、文化传播、养老助残等,凸显了青年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奋斗锤炼本领,磨砺增长才干。我们处在前所未有的变革时代,干着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如果知识不够、眼界不宽、能力不强,就会耽误事。人类的美好理想,都不是唾手可得,都离不开筚路蓝缕的艰苦奋斗。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青年人正处于学习的黄金时期,应当把学习作为首要任务,作为一种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生活方式,树立梦想从学习开始、事业靠本领成就的观念,让勤奋学习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让增长本领成为青春搏击的能量。青年要通过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培育学习文化和健全学习约束机制,保持学习毅力;通过学思结合、创新方式方法、搭建学习平台和倡导团队学习,提高学习能力;通过学以致用、知行合一,强化学习转化力。青年通过学习,形成系统和富有逻辑性的认知结构,培养独立的价值判断力和敏锐的洞察力、常识判断能力,积累知识才干,要“自找苦吃”,寻求更多的实践历练机遇,在重大项目上攻坚克难,争做社会主义事业繁荣兴盛的积极创造者和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积极实践者。

  中国青年通过学习积累充盈的知识储备,积极实践淬炼过硬的业务素养,将党不断创新的科学思想理论转化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物质力量,在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中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鼓励青年在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中建功立业

  新时代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中需要中国青年担当时代重任,要教育引导中国青年在新时代勇担重任,敢于奋斗,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最终目标与每一个中国青年的人生梦想有机结合起来,将宏大目标与当前阶段的工作目标有机结合起来,实现由抽象信念指引到现实目标引领的转化。

  青年人正在成长,更需要引导、鼓励和支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正处在大有可为的新时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风华正茂,时代造就青年,盛世成就青年。在新时代,中国青年拥有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优越的发展环境、更广阔的成长空间,面临着建功立业的难得人生际遇。随着中国的综合国力不断跃升,新时代中国青年的发展基础愈发雄厚。从物质发展环境来看,中国青年拥有更高质量的发展条件,向往更有品质的美好生活,消费需求和消费方式都更趋于个性化,物质发展环境发生了质的飞跃。从精神成长空间来看,惠及青年成长所需的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美术馆等公共文化设施和服务正在不断完善,青年的精神品位不断提升。尤其是随着新兴文化产业的迅速崛起,数字创意、网络视听、数字娱乐、线上演播等接踵而至,使青年文化视野愈加开阔,拓展了其精神文化生活空间。伴随经济飞速发展,中国青年享有更加平等、更高质量的教育机会,并且能够自由、自主地选择职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的背景下,市场主体活力持续提升,新时代中国青年获得了更优越的发展机遇和实现人生出彩的机会。要鼓励青年具备敢于突破自我的勇气,善于运用新理念、新方法,做思想解放、理念创新的先驱,以改革创新精神深入科技攻坚主战场,发扬斗争精神,接好伟大事业“接力棒”。

  青年的成长与他们生活的社会环境密切相关,青年的发展更离不开国家的坚实保障。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治国理政实践中,将促进青年发展放在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健全了促进青年发展的国家机制,在全社会形成爱护青年、关心青年、支持青年的良好氛围。随着全面依法治国的深入推进,在我国《宪法》《民法典》和《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法规的施行中,总是将维护青年权益、促进青年发展作为重要任务,为青年建立了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和“十四五”规划中充分关注青年,政策普遍地覆盖青年,让青年充分享受党和国家政策红利,感受政策关怀。在义务教育、卫生健康、劳动和社会保障等工作中,科教文卫、公检法司、人力社保等部门,总是关心青年成长、助推青年发展,履行了国家机关的应有职能。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群团组织,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围绕引领青年理想信念、维护青年合法权益、引导青年参与社会生活等问题开展工作,为青年成长发展创造了良好组织基础。因此,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拥有更良好的法治环境、更有力的政策支持、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温暖的组织关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广大青年要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生逢伟大时代、肩负光荣使命,中国青年要将满腔热血转化为火热的社会实践,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中挺膺担当,让经变故而不衰、历沧桑却弥坚的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之光照亮人心,永续传承。

  (作者系东北林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东北林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张晶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