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文物活起来是我们的重要使命
2020年07月13日 09:53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年7月13日第1965期 作者:冯雅颂

  文物以器物、雕刻、图像、纹饰等多种形式承载着中华文明。在文字还未产生的史前时代,文物是真实可靠的实证。文字产生以后,文物依然有着不可替代的历史使命。近百年来,中国考古出土文物数量多,文化类型丰富,研究成果也非常多。挖掘、研究、保护、展览并不是终极目标,如何激活文物中蕴含的文化因素,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人类文明互鉴、和平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是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和使命。

  随着史前遗址大量发掘,人们逐渐将目光转移到生命力顽强的史前文化。在各遗址修建博物馆,运用科技技术,通过录音解说、3D投影、虚拟漫游等多种方式建立起数字模式,使静止的文物和枯燥的数据活起来,丰富了人们的感官体验,将物质与非物质文化结合起来,让参观者身临其境地感知历史。这样不但能够有效保护文物,还为参观者提供了广阔视野,激发人们对历史、文物的兴趣。同时,博物馆文创产品不再是单一的复制文物摆件,而是更趋于实用性、多样性。在日用品、化妆品、工艺品、食品中都融入文物元素,让参观者把文物“带回家”,将博物馆内容延展,拉近人们与文物的距离,消费者同时也成为文化传承者。我国博物馆数字化建设已经逐渐走向成熟。例如,敦煌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以“虚拟洞窟”和“数字敦煌”为主题,让参观者不用进洞窟就可以看到莫高窟精美的壁画和绚丽夺目的石窟艺术。影视与艺术行业也在积极探索传播文物的多种途径。综艺节目《国家宝藏》邀请当红明星当讲解员,通过舞台剧的表演,让观众深刻了解每一件国宝文物的历史故事和内涵。不少旅游景区还以歌舞剧等贴近人们生活的形式传播传统文化。新媒体也是让文物活起来的重要途径。新媒体引领着社会舆论,不同于传统媒体的单一化,人们可以随时感知身边发生的事,参与讨论,发表看法。新媒体平台发展迅猛,微信公众号、微博、知乎、今日头条等都是比较有影响力的新媒体代表。文物借助新媒体力量进入人们视野,让历史爱好者参与讨论,将历史文化辐射到更为广阔的社会生活中,一代代人通过文物将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下去。

  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王巍表示,通过新媒体传播文物知识需要把握适度性,需要通过传播去引导大众,而非过分地迎合、娱乐大众。不管社会如何高速发展,不管选择何种传播形式,“让文物活起来”必须注重对考古学术研究成果的解读和利用。近年来,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和文化建设的不断深入,有些考古学成果在保护、研究、传承、推广的同时也转化为助力新时代文化产业发展的社会生产力,并且促使形成新的经济模式。例如,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兴隆洼文化遗址发现8000年前的炭化粟。敖汉旗委、旗政府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等考古单位合作,连续举办六届世界小米大会,不但进行世界范围内粟文化学术研讨,还在世界著名旱作农业区成功地打造出“敖汉小米”品牌。通过电商向国内外营销、配送,最大限度提高了农产品附加值,在脱贫攻坚中发挥巨大作用。2019年10月10日,辽宁雨桐玉文化博物馆、辽宁岫岩满族博物馆玉文创馆正式对外开放。“万里长城”主题玉雕和展现中华民族大团结的玉雕图谱——巨型玉雕《万里长城》同时亮相。这是中国玉雕史上的壮举,也是玉雕界走进新时代的精美华章,是保护、传承岫岩玉与中国玉文化,推动岫岩玉文化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

  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和考古遗址公园的建设也是代表性成功范例。2019年10月19日,笔者参加“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开馆仪式、第二届世界古都论坛暨纪念二里头遗址科学发掘6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开幕大会”。从1959年发现后60年间,二里头夏都遗址挖掘考古工作一直持续,已经发现中国最早宫殿遗址、中国最早城市主干道网、中国最早青铜铸造作坊和“绿松石龙形器”等珍贵文物。2019年10月20日起,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和考古遗址公园同步开放,进一步整合考古、学术、文学、艺术、旅游、传媒等各学科,在考古成果转化为社会生产力、弘扬黄河文化、促进旅游产业发展等方面发挥巨大作用。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李伯谦认为,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建成开放,观众将亲眼看见夏代先民遗留下来的生活用具、生产工具、装饰品及礼仪用品,了解当时社会发展状况、人们生活面貌和创造能力的空间,提高文化自信,从历史中汲取营养和动力。2019年10月18日,在河南安阳召开“纪念甲骨文发现12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专家深刻认识到,以甲骨文、殷墟为代表的丰厚历史文化资源是助力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突出优势。

  中国传统文化随着时代变迁、人类文明进步,也被赋予更为深刻的内涵。毫无疑问,中国在“让文物活起来”方面已经取得很多重要成果。但是,这项伟大文化复兴工程不可能是短期的、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多学科合作和跨国际合作,需要人们坚持不懈、脚踏实地地去传承、探寻、创造和发展。作为世界文明古国和文物大国,如何“让文物活起来”,让传统文化走进国内国际人们的生活,任重而道远。这是历史赋予我们的伟大使命。

  (作者单位:西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责任编辑:崔岑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