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抓国家战略机遇 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
——江苏省社科界第十三届学术大会区域专场综述
2020年12月23日 10:16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年12月23日总第2075期 作者:

  近年来,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先后制定实施“一带一路”、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长江经济带、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等国家战略,有力地推动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其中,多个国家战略在江苏密集叠加,为江苏的发展提供了不竭的动力。江苏省委十三届七次全会提出,加强区域发展治理,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江苏省委宣传部、省社科联先后于2019年11月19日、12月18日、2020年1月13日举办了省社科界第十三届学术大会苏中、苏南、苏北三个区域专场学术活动,聚焦国家战略叠加背景下江苏的机遇和挑战、发展路径和重点任务等议题。

  协同打造开放型产业体系

  苏中区域专场围绕“长江经济带战略与苏中高质量发展”主题,重点研讨了长三角一体化和长江经济带等多重国家战略叠加带来的机遇,深入研究了落实新发展理念、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等现实课题。与会专家聚焦城镇发展、产业协同、综合交通、对外开放等重点领域,分析现状,讨论问题,提出对策。

  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刘尧飞认为,苏中地区产业集聚发展面临产业结构不合理、集聚度不高、产业链较短等问题。苏中地区应积极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和市场的倒逼作用,同步发展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发挥企业主体功能,鼓励和引导企业持续创新。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实质是通过资源合理配置实现整体利益最大化。在一体化的进程中,要素资源按照市场规则和动力自由流动,形成高效率的集聚规模合力,最终提升区域整体竞争力。针对推进扬子江城市群一体化发展问题,扬州市职业大学唐彩虹建议,在产业层面,培育现代服务业新增长点,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和旅游产业;在空间层面,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在制度层面,通过联合机制平台设计城市群一体化。

  扬州大学苏中发展研究院张荣天表示,应以长三角城市群为基本单元,推动苏中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中共宝应县委党校吴滨兰建议,构建苏中三市产业协同发展机制,统筹产业发展规划和政策协同;深化产业分工和专业化,提高产业一体化水平。江苏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宋丽霞建议推进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融入更高水平开放格局。南通大学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杨凤华认为,苏中地区要复制推广长三角地区自贸区经验、推进投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与上海相关投资经营主体以股权合作方式,协同打造开放型产业体系,融入更高水平的开放格局中。

  借助一体化制度优势

  苏南区域专场聚焦“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战略与苏南高质量发展”,研讨了苏南五市融入一体化、服务一体化、推动一体化的具体政策措施。

  江苏省社科联副主席徐之顺认为,一体化涵盖规则的一体化、标准的一体化和制度的一体化。目前,长三角区域内存在着发展阶段不同的直辖市、副省级市、地级市与县级市,区域内不同地区之间的规则、标准、制度存在差异化,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一体化的进程和效果。当前要树立全局思维,尽快推动落实长三角区域内部不同城市间的规则、政策、标准等全面接轨。与会学者表示,长三角一体化要借助一体化的制度优势,整合长三角地区产业资源,促进产业协同发展,共同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提升长三角地区在世界经济格局中的能级和水平。常州工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任慧玲提到,苏州、无锡和常州的产业结构都是在承接上海产业转移和产业溢出过程中形成的,因此,苏锡常三市产业同构率较高。过于同构化的产业结构使苏锡常在各自产业经济发展过程中所需人才、技术等创新资源具有很强的共性,提高了创新资源的竞争和配置成本。苏锡常三市要以推进“苏锡常一体化”为契机,以局部一体化支撑整体一体化,在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中增强其战略地位。

  中共镇江市委党校周秋琴认为,镇江要以宁镇扬一体化发展为契机,加强与南京、扬州的对接合作,以局部一体化促进更大范围的一体化。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刘敏华表示,苏南五市在融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战略的过程中,要把握三个方向。一是扬长避短,分工合作,创造更多合作红利;二是加强区域合作的制度创新,降低合作成本;三是在高效率发展的基础上,注重可持续和包容性增长,增强合作红利。政府、企业以及社会组织有机结合,共同发挥各自优势与作用,是有效促进并实现长三角地区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因素。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陈艺提到,在一体化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中介组织作用,推动一体化内部的人才互亲、信息互通、生活互融、产业互动、创新互联。

  进一步扩大开放

  苏北区域专场聚焦“‘一带一路’与苏北高质量发展”,研讨了苏北区域如何进一步扩大开放,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加快区域一体化及协调发展。

  中国矿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胡霞表示,苏北区域处于多个国家级战略的叠加区和交汇点,要借助自身沿路沿海、连接南北、沟通东西、宏观区位突出的空间优势,积极推动苏北区域外向型经济和蓝色经济耦合同步发展,在发展外向型经济中刺激蓝色经济的增长,在发展蓝色经济中拉动外向型经济转型。盐城工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赵永亮认为,陇海线是跨越中国东西的交通大动脉,要研究丝路基金、亚投行等平台和机构的资金利用规则以及江苏省内设立的“一带一路”基金、江苏沿海产业投资基金等资金投向,争取专项资金支持,因地制宜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地方配套措施和实施细则,突破发展瓶颈。宿迁学院杨浩建议,新兴经济欠发达城市可以选择跨境电商与物流产业作为突破口。

  连云港市社会科学院蒋红奇提出,苏北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不完善,建议统筹规划布局,加强融合和互馈,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城市化进程、新农村建设和特色小镇建设等进行统一规划,强化多层次交通网络的一体化建设。淮阴师范学院淮安发展研究院何伟表示,河下古镇是淮安历史文化名城的核心保护区之一,在国家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背景下,应抓住机遇,打造全国运河文创名镇,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文化动力。以文化生态学为理念,按照文化优先、文创产业优先的原则,活化、显化丰富的河下古镇文化内涵。

责任编辑:陈静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