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提升中国学术期刊话语权
2021年10月26日 09:35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1年10月26日第2273期 作者:赵蓉英

  2021年6月,中宣部、教育部、科技部印发的《关于推动学术期刊繁荣发展的意见》中指出,“学术期刊是开展学术研究交流的重要平台,是传播思想文化的重要阵地,是促进理论创新和科技进步的重要力量。加强学术期刊建设,对于提升国家科技竞争力和文化软实力,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具有重要作用”。当前,学术期刊已成为学术传播、交流的重要载体,是全球学术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际学术交流中,学术期刊话语权已成为国际学术话语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建设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国学术期刊是让世界真正了解“学术中的中国”“理论中的中国”和“哲学社会科学中的中国”的重要代言人和有力推动者。在全媒体技术融合创新的背景下,中国学术期刊的国际话语权已在话语引领力、话语影响力和话语传播力上得到快速提升,深刻影响和改变着国际受众的知识结构,并努力引导学术研究和学科发展方向。当前,提升中国学术期刊话语权,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正确办刊方向,立足国情、面向世界,力争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学术期刊发展道路。

  高举旗帜、服务大局,提升学术期刊话语引领力。学术期刊应紧跟全球挑战和需求变化,主动设置学术议题和学术框架,有效引导学者开展研究,这是提升学术期刊话语引领力的核心举措。长期以来,中国学术界,包括学术期刊,学术议题和研究体系等受制于西方,许多研究只是“引进”“复制”“吸收”和“接轨”西方研究理论、框架和成果,导致当今我国国际学术期刊极少。提升中国学术期刊国际话语权,需借力使力,通过加强与国际学术专家群体进行学术交流、分享学术研究观点,围绕我国和世界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主动设置研究话题、议程与框架,力求提出能够体现中国立场、中国智慧、中国价值的理念、主张和方案。同时,学术期刊应善于提炼标识性概念,打造易于为国际社会所理解和接受的新概念、新范畴和新表述,刊发有利于推动实践研究的理论范式和学术思潮观点,引导国际学术界产生共振与聚合效应,从而展开激烈讨论和深入研究,提升话语引领力。

  追求卓越、创新发展,提升学术期刊话语影响力。在学术期刊中,以学术质量为基础的学术内容在传播过程中对学界、业界所产生的直接或间接的话语影响力,是一种单向性的正式的科学交流。学术期刊话语影响力主要表现为学术期刊的内在价值和品质给受众带来的话语影响,以及其学术声誉、学术品牌和学术质量等方面为学术期刊带来的话语控制力。拓展开放合作渠道,培育一流办刊队伍、审稿专家和作者,追求卓越、创新发展是提升话语影响力的有效途径。学术期刊出版单位应积极参与全球学术治理,深化国际合作,探索与国际出版机构共同成立海外市场合资公司,共同投资、风险共担,推动刊物运营与国际接轨;积极主办或承办国内外高水平学术会议,扩大作者群和读者群,形成高水平学术思想策源地;重视国际化办刊人才引进并制定人才培养计划,采取多种形式加强编辑队伍建设,创造条件吸纳和培育高水平编委、审稿专家和作者,提升话语影响力。

  优化布局、规范发展,提升学术期刊话语传播力。学术期刊依靠庞大而专业的数字出版集团、新媒体传播媒介和传播平台,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形成了强大的话语传播力。在学术期刊知识传播的过程中,尽管传播的内容大多来自学术话语主体,但传播媒介和传播平台有权决定选择哪些主体的学术话语进行传播。因此,借助哪些媒介、载体或平台进行传播,怎样发声,对能否形成强有力的话语传播力起关键作用。优化布局并推动学术期刊出版集团化、建设数字化出版与传播平台是提升话语传播力的关键。当前,我国自建的一流数字出版集团与传播平台较为欠缺。相关部门可对国内出版单位给予政策层面的扶持,强化学会办刊能力,强化政府、产业有效互动,探索“学会+出版集团”“高校+出版集团”“科研机构+出版集团”等协同或联合办刊模式,走出一条强强联合、合作共赢的中国特色学术期刊发展之路。要加快建设数字化出版平台,促进高水平学术资源与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融合,提倡建设多语种、多媒体、多渠道的传播平台。特别是在5G时代,通过刊网融合等新媒体传播手段,引导受众就刊载的学术信息进行点赞、评论、转发、采纳、收录、索引等多模态话语行为。同时,依靠数字化OA出版平台,积极探索中国特色OA模式,抓住机遇、顺应国际OA出版运动趋势,抢占学术期刊发展先机和首发权,提升话语传播力。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构建中国话语权的评价科学理论、方法与应用体系研究”(18ZDA325)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

责任编辑:张晶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