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合理流动促区域协调发展
2022年09月27日 10:00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2年9月27日第2500期 作者:王化冰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随着中国经济增长模式逐步向创新驱动转变,人才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越来越大。“人才是第一要素”已成为社会共识,而区域间的人才争夺战也愈演愈烈。相对来说,欠发达地区受财力物力及发展环境等方面因素制约,难以与经济发达地区对人才产生的“虹吸效应”相抗衡,大量人才“孔雀东南飞”,单向流动导致的人才结构失衡进一步拉大了其与发达地区的发展差距。因此,如何兼顾人才要素配置使用效率和区域经济均衡协调发展,是当前我们亟须解决的一项重要课题。

  人才流动遵循客观规律,是大势所趋。人才流动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趋向效率,流入到可以创造更多的社会价值的区域,人才价值能够充分体现。整体上提升人才要素配置效率,对流入地区和全国整体发展都大有裨益。二是趋向公平,流入到获取报酬与付出相匹配的区域,可以提高人才创新创造的积极性和驱动力,提升人才要素使用效率,从而创造更多的价值。三是趋向增值,流入到自身价值可以有再增长空间的区域,身处适宜创新创业环境、位居合适发展平台,人才自身能力水平将得到提升。总体上看,人才流动原因是复杂多样的。人才只有合理流动,才能达到社会、用人单位、人才个体多赢的理想流动效果。为进一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动人才合理有序流动,应着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首先,优化人才发展顶层设计。其一,进一步完善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按照国家总体发展战略和区域发展战略,对不同领域、不同区域、各种类型人才队伍进行系统谋划和战略布局,构建在数量和结构上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人才队伍,努力实现区域与人才的最优配置,为建设支撑高质量发展的人才体系奠定基础。其二,全方位打造“人才特区”,完善所得税减免、发放地区补贴、提高科技成果分成比例、科技资源倾斜等人才优惠政策,增加欠发达地区的留才、引才砝码。其三,鼓励国内人才多维双向合理流动,即上下交互的“纵向流动”、区域间交互的“横向流动”、政企学间交互的“跨界流动”。其四,设计立足人才增量发展的政策体系,创造促进人才快速成长的发展环境,吸引海外人才回归和加盟,实现“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其次,健全人才工作制度体系。用人单位应牢牢把握人才工作主动权,进一步增强在人才培养、引进、使用等方面的自主权和创新的主动性。第一,优化“用才”机制,加强考评体系建设和人才制度建设,发挥本土人才应有的作用,重视人才引入后的“再度成长”,人尽其才,防止人才的“隐性流失”。第二,建立人才的“青训”机制,善于在内部发现人才,加强自身人才尤其是青年人才的选拔培育。第三,完善人才的“交流”机制,既要积极推进访学、合作、柔性引才等各项工作,又要科学设置人才服务期限、保密协议、竞业限制等各项约定,为人才有序流动提供制度保障。

  最后,完善人才的“价值实现”机制。一是建立宽容和谐、奋发向上的人才成长环境,留足人才成长空间。特别是欠发达地区,要善于以事业留才,以事业前景换取人才的职业忠诚,把人才嵌入事业发展平台中,将人才发展与事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二是畅通科技成果转化通道,促进成果的有效转化,创新成果的使用权、处置权和收益权。各地区可根据自身发展状况,采取“政府激励”“市场激励”或“组合激励”等形式,增加政府科研经费投入、提高科研人员待遇,鼓励人才早出成果、多出成果、出好成果、出大成果。优化人才成长机制,努力提高人才的组织效率,实现人才自身成长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良性互动。

  (作者系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黑龙江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

责任编辑:张晶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