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英雄精神代代相传
2023年05月04日 09:28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3年5月4日第2642期 作者:孙泊 丁逸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越是伟大的事业,越是充满挑战,越需要知重负重”。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英雄不朽,精神不灭。英雄精神历经岁月洗礼,永不过时,让人永志不忘。英雄模范承载着强大的使命担当和无私的奉献品质,诠释了“越是艰险越向前”的英雄气概,彰显了“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凌云壮志,锻造了民族的血脉精魂。他们以顽强的拼搏、不懈的奋斗,绘就“感天动地、荡气回肠”的时代画卷,成为支撑起中国的脊梁,为推动社会发展提供生动的教材。在新时代背景下,我们汲取英雄力量,发挥好英雄人物的榜样作用,就是要把英雄的人格力量内化为崇高的理想信念,外化为自觉的行为习惯,创造出“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英雄伟业”,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把握英雄精神丰富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英雄精神具有丰富的科学内涵,呈现内在的生成逻辑。生长倾向(先天自然性)的仁性和伦理心境(社会实践性)的智性是英雄精神生成的两大维度,彰显个体内省和发展需要,积淀着深厚的价值诉求。新时代英雄精神的生成动因呈现出多样化特征,体现出“本性之善,敬仰之心,感恩之情,发展之驱,完善之要,时代之需”的内在特质,充分体现了新时代英雄精神的本质特征和优势所在。新时代英雄观蕴含本真的英雄情结、自觉的英雄行为,本质是关于人的内在的道德自我,终极意蕴是自我的回归、道德的回归和主体的回归,让英雄精神充盈新时代道德建设全过程,在全社会培育起实实在在的英雄情感、道德规范和文化氛围。同时,在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基础上,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的感召力,以“坚定执着的信仰精神,自强不息的创造精神,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知行合一的担当精神”,步履不停、不断奋进,不辜负党和人民的嘱托,汇聚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锐不可当的强劲动力。

  着力塑造新时代英雄形象 

  青少年处于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最佳时机。我们要精心引导、悉力栽培,纵深推进青少年英雄观教育落细落地,强化社会舆论的正面引领,选树英雄人物,探寻英雄足迹。用青少年看得见、听得懂的方式,加强革命传统启润心智、培根铸魂的渗透教育。重温峥嵘岁月,维系历史记忆,赓续红色血脉,领悟精神品格,帮助他们“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传承红色基因,激发“从小学先锋,长大做先锋”的意识,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真挚情怀,坚定矢志不渝跟党走的决心。

  “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要把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作为内生动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让崇尚英雄成为国家意志、人民自觉,捍卫信仰高地。一方面,明确政策导向,建立常态化“褒奖机制”,壮大主流舆论,以“许党报国、知重负重”为出发点和着力点,科学建构英雄培育的理论系统、宣教系统,拓展传播渠道,加强崇尚英雄学习英雄关爱英雄的学习机制、接受机制建设,注重思想道德教育,营造礼赞英雄的浓厚氛围。另一方面,心怀“国之大者”,坚定奋斗意志,加强理论学习,提高履职尽责的责任感,增强干事创业本领,追求卓越、敢于超越,用生命践行新时代的使命担当。顽强拼搏,把个人梦融入强国梦、民族梦,完成英雄精神由“文本语言”向“生活语言”的转换,孕育讲情怀讲担当、愿奋斗愿奉献、敢斗争敢亮剑的新时代人民英雄。

  以英雄精神砥砺奋进力量 

  新时代传承弘扬英雄精神,要遵循挖掘历史、立足时代、面向未来的总体思路,统筹继承性和发展性,整体推进、科学部署,为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注入不竭动力。一是深度挖掘和系统整理历史文化资源,尤其是百年党史孕育的英雄精神。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崇尚英雄、敬重英雄的伟大民族。在悠悠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无数先辈以身殉国、以死明志,为了家国理想和民族大义,无怨无悔地抛洒满腔热血,深埋累累忠骨于华夏大地。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征程中,无数革命先烈视死如归、无私奉献,为了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用鞠躬尽瘁和英勇顽强铸就中华民族不屈的脊梁。历史不能遗忘,这些都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我们学习英雄不竭的思想宝藏。二是坚持以新时代英雄观为指引,立足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大力弘扬英雄精神。百年辉煌、人民创造,学习英雄精神,厚植为民情怀,要见思想、见精神、见行动。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我们应当始终坚持想民所想、忧民所忧,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三是努力营造见贤思齐、崇尚英雄、争当模范的良好氛围,让学习和践行英雄精神蔚然成风。首先,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英雄表彰制度体系,推行分层级、分领域表彰奖励办法。依据《国家功勋荣誉表彰条例》《中国共产党党内功勋荣誉表彰条例》的规定,进一步规范表彰奖励的主体、层次、类型和程序,突显精神导向和实绩导向。其次,要日益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英雄荣誉载体形式,进一步突出勋章奖章的中国风格、文化底蕴和价值意蕴。最后,要充分发挥文化熏陶和环境育人的作用,将英雄精神学习融入日常、融入生活、贴近百姓。不断规范学习英雄的内容、场合、形式等,利用好特定节日、纪念日等关键节点,突出强调制度化、仪式感,不断提高英雄人物的社会知晓度和影响力,从而形成对英雄精神的广泛认同和普遍尊崇。

  (作者单位:江苏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南通大学基地) 

责任编辑:张晶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