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新时代深化新闻舆论研究
2023年05月12日 09:24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3年5月12日第2648期 作者:本报记者 李晶

  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是治国理政、定国安邦的大事。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创新,为新闻舆论工作提供智力支撑,是当代学者的职责和使命。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为新时代新闻舆论研究与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

  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强舆论支撑

  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部署、亲自指导党的宣传思想工作、媒体建设与国际传播工作等,形成了一系列新论断、新思想、新成果,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新时代新闻舆论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意识形态工作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5月7日,在第三届当代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学术研讨会上,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院长周勇表示,中国化的新闻舆论思想以面向当代实践为特质,构成了中国特色新闻学观念体系的核心。探讨如何在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中研究和阐释新闻舆论工作,必将对中国特色新闻学理论的创新提供重要助力。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所长胡正荣提出,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多个重大实践议题都与新闻传播学的发展直接相关,新闻传播学科的发展进入了历史机遇期。

  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复旦大学新闻学院院长张涛甫认为,执政党应成为意识形态的领导者、社会心态的引导者、社会情绪的疏导者和中国话语的主导者。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胸怀大局,把握大势,采取了一系列举措,从民心出发,从顶层设计角度寻求叠加共识,塑造核心价值观,以党性与人民性的统一寻求中国社会“最大公约数”,为保障国家稳定运行、经济高质量发展、人民安居乐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构建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

  进入新时代,党的二十大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闻舆论实践在时代激荡中被赋予新的内涵和更丰富的内容。其中,构建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是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教授雷跃捷表示,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是反映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独特经验以及社会意义的话语体系,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践的表征和表意系统。以宏观的世界视域来审视中国式现代化的独特性、科学性和系统性,既立足中国视角,又对接世界认知,从而打破西方现代化话语的垄断,对于保障中国现代化发展的主动权具有重要意义。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教授张昆建议,要立足全球民意制定国际传播策略,精准掌握全球民意动态,最大限度地争取全球民意的支持,巩固国际话语权基础。

  基于对海外媒体有关中国的报道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传播学院院长李本乾提出,充分了解中外受众之间的差异性和驱动性是做好国际传播的前提,在此前提下找到融通中外的话语共同点并追求最佳传播效果是有效做法。在这一点上,更加凸显了提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对于讲好中国故事的国际传播具有建设性意义,而从小切口入手,以小见大往往比宏观叙事更能打动海外受众。

  把握学科建设历史方位与时代使命

  夯实学理基础是顺利开展新闻舆论工作的有力支撑。在学科建设中,自主知识体系的建构居于核心地位。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陈刚表示,我们要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指导思想的框架下,推动概念创新、理论创新和研究方法创新的系统化,以中国实践和技术逻辑的理论提炼为基础,加快形成作为话语体系支撑的标识性概念,同时推动数字社会、数字中国建设,更好地服务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愿景。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院长韦路认为,有效提升中国新闻传播学国际学术话语权,就要建构中国新闻传播学的国际话语传播体系,优化中国新闻传播学国际话语的传播政策,推动原始理论创新,重塑国际学术出版体系。

  媒体竞争的关键是人才竞争,媒体优势的核心是人才优势。面对全媒体建设的新趋势,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支庭荣表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基于空间格局的完善,更多强调硬实力的增长,是一个相对缓慢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如何吸引年轻受众的注意力,是行业和学界需要共同面对的巨大挑战。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周庆安认为,相比以前,现在的年轻人面对复杂多元的社会环境,形成其舆论观念的因素也更加丰富,观念冲突的外溢在年轻人身上日益明显。这意味着在新闻舆论教育中,我们必须有效回应不同社会思潮的问题,这种与时俱进的学理回应有时比引导年轻人认识舆论、理解舆论更加重要。新闻舆论教育建立新型舆论观念,首先要理解新闻舆论工作的政治意义,理解社会思潮的变迁和价值塑造的整体过程,理解舆论引导的历史背景,同时要有效理解舆论引导的能力、来源、数据源头及其内在要素——构建中国特色的学术话语体系。

  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强月新认为,新闻传播学科具有强烈的意识形态属性和鲜明的社会实践属性,以培养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基本要素的课程思政,是培养新闻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院长张明新表示,课程思政是中国特色德育教育的理念和实践,新闻传播学科要为其注入内涵,在专业课程教学中融合国家战略,融入经典文献,融入行业前沿,融入中西比较,用好体系化案例、先进技术、场景情景和教学互动,通过课程思政以文化人,以德立人,让新时代的青年学者理想更加坚定,精神更加饱满,情怀更加深沉,生命更有意义。

责任编辑:崔岑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