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逻辑理路与核心要义
2024年03月22日 09:53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4年3月22日第2858期 作者:范鹏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加快科技创新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是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新质生产力已经在实践中形成并展示出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断,是立足中国国情对新时代解放与发展生产力问题的系统性战略思考,深入阐明了新质生产力的科学内涵、主要特征、实践要求和重大意义,为理论界学习、研究、阐释新质生产力指引了方向、明确了思路,更为中国实践、应用、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了理论指南和行动指引。

  新质生产力是“积”思维框架中的生产力

  当今时代已迈入了第四次工业革命,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是其显著特征。在此潮流中,我国需要加快科技自立自强步伐,全面实施科技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战略有效联动,全力推动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大力助推我国生产力迭代发展和跨越式提升。发展新质生产力因新时代创新发展而生。从习近平总书记2023年在地方考察时首次提出,到中央政治局今年首次集体学习又一次聚焦,再到这次全国两会上共商国是时深入阐释,鲜明体现了人民领袖对中国国情和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深刻洞悉和战略把握,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更是中国共产党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生动体现。

  新质生产力的形成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必然产物,是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需要,也是在当前时期我国经济抢抓机遇、占领产业制高点的必然要求。而“新质生产力”理论的提出则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对新时代世界之问、时代之问作出的科学回答,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

  新质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新型代表,其本质是在科技的推动下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高层次、高质态发展。形象地说,就是在科技的助力下,从“互联网+”“人工智能+”“绿色+”等“+”(和)的思维整体升级为“互联网×”“人工智能×”“绿色×”(乘)“积”的思维,而“有效联动、有效贯通、深度融合、良性循环”是新质生产力“积”的思维鲜明特点。

  在“积”思维框架中看新质生产力,必然会发现“它由技术革新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是“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只有在传统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生产力三要素的基础上以现代科技赋能,以创新驱动,才能有效实现新质生产力诸要素的“优化组合的跃升”,从而实现高质量发展。在这一前提下“互联网+”“人工智能+”“绿色+”必然向“互联网×”“人工智能×”“绿色×”跃升,否则就无法实现“一体部署、一体设计、一体推进”,很难形成“有效贯通、有效联动、深度融合、良性循环”的综合效应,也无法达到“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的核心目标。只有在“积”思维的框架中,科技创新才能够现实地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强自立。

  新质生产力是“高”特征矩阵里的生产力

  马克思曾明确强调:“劳动生产力是随着科学和技术的不断进步而不断发展的。”新质生产力的形成与发展,再一次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基本原理的正确性。习近平总书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提出了新质生产力概念并揭示了其本质特征,进而明确指出:“概括地说,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形成先进生产力质态。”高科技牵引支撑、高效能联动贯通、高质量创新发展,已成为新质生产力之所以“新”的又一显著特征。

  高科技牵引支撑是新质生产力的首要特征,反映了生产力发展的一般规律及其在大智移云时代的特殊表现。正如蒸汽和机器引起了工业生产的革命、现代大工业代替了工场手工业一样,数字化、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也必然引起后工业时代新革命,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必然代替曾经辉煌的大工业而使人类进入信息化、智能化、数字化、绿色化新时代,这完全符合马克思提出的“人们所达到的生产力的总和决定着社会状况”的普遍规律。同时,新质生产力与以往的生产力发展也有明显不同,发生了量变长期积累基础上的部分质变,它正在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而酝酿着整体质变,使人类生产力的发展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中国式现代化正因为赶上了这样一个时代变迁而更具人类历史意义。以科学技术数字化创新、智能化进步和绿色化发展为主要特征的现代科学技术牵引支撑着以几何基数扩散线性增长的新质生产力,使新质生产力形成了不同于以往生产力发展的新特点与新形式,其中最主要最重要的就是创新驱动发展、绿色协调发展和开放安全发展,最根本最关键的就是指向“生产力极高度发展的同时又保证每个生产者个人最全面的发展这样一种经济形态”,这也就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在当下,就是以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确保共同富裕和人的全面发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以此落实高质量发展这个新时代的硬道理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首要任务。

  高质量联动贯通是新质生产力的基本特征。任何时代生产力的发展都要指向为人的效能,但在过去很长历史阶段中,这种效能往往被扭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生产关系必须与生产力发展要求相适应。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要深化经济体制、科技体制等改革,着力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建立高标准市场体系,创新生产要素配置方式,让各类先进优质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顺畅流动。同时,要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为发展新质生产力营造良好国际环境。”这充分说明,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发展新质生产力,基于全面深化改革对生产关系不断调整,旨在更好地体现生产关系服务于生产力发展的态势,从而为高效能联动贯通提供社会环境与制度保障。这里所谓的高效能,首先表现为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这一核心标志,而现实中我们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中的全面性和高质量,都仍与党中央的要求有不小差距。因此,在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实践中,迫切需要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高质量创新发展是新质生产力的根本特征。高质量创新发展体现在把创新特别是科技创新放在现代化建设的核心地位等战略部署之中,落实到高质量发展的方方面面。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要紧扣制约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的突出问题,围绕创新要干什么、谁来组织创新、如何支持激励保护创新,持续深化改革攻坚,加快建设全面创新的基础制度。”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结合各方面具体实际,提出了一系列高质量创新发展的新要求,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忽视、放弃传统产业,“要防止一哄而上、泡沫化,也不要搞一种模式”。针对教育、科技、人才三大领域联动创新,要按照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完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合理流动工作机制。要根据科技创新趋势优化学科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培养急需人才。

  新质生产力是新时代“硬”道理话语体系中的生产力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是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围绕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理念、新战略,其中最重要最主要的就是指导高质量发展的新发展理念。把握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硬道理,首先要坚持“发展还是硬道理”,同时,必须明确“发展必须高质量”。这既是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最好坚持,也是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最新发展。“马克思主义博大精深,归根到底就是一句话,为人类求解放。”马克思主义是随着时代发展而发展的科学真理,在不同时代、不同国度、不同的具体实践中,不仅具有完全不同的形式,而且“具有完全不同的内容”。但是,这些完全不同的内容同时具有完全相同的价值指向与共同本质,体现着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精髓。“为人类求解放”的价值指向和共同本质从重大实践方式来看,在改革开放之初集中体现为“发展才是硬道理”,而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进一步集中体现为“高质量发展才是硬道理”,二者一脉相承,勇毅向前、接续奋斗的紧迫感与责任感在新时代新征程中一以贯之。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必然成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根本着力点与首要战略任务,这也是新质生产力区别于传统生产力的关键所在。

  新发展理念是指导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指导思想,是指向新时代“硬道理”的方法论原则。在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硬道理”话语体系中,新质生产力之“新”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

  一是新质生产力是以创新为第一动力的生产力。离开了创新特别是科技创新,新质生产力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抓创新、促创新实现原始创新、集成创新、链条式创新、颠覆性创新就成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灵魂。

  二是新质生产力是让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的生产力。不平衡不协调导致的低质、低效、低能是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中的最大难题,是我国社会在当下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应该通过创新要素配置方式,让各类先进生产要素顺畅流动、彼此照应、相互支撑、融通协调、良性互动,从而达到整体效能最大化、成本投入减量化、要素运行循环式。

  三是新质生产力是促进绿色发展成为普遍形态的生产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必须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要坚持全面转、创新转、协调转、安全转,助力碳达峰碳中和,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牢固树立和践行“两山”理念,把绿色理念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过程各方面,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生产要绿色化,生活也必须是“绿色健康生活方式”。

  四是新质生产力是走开放必由之路的生产力。当今世界,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地方都不可能“天马行空、独来独往”,世界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紧密地联系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在这个整体中,全人类共同生活于共同时空中,任何封闭的发展道路必将走向死寂。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和构建新开放格局,成为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的必备国际环境。可以说,没有大力度高水平新境界的全方位对内对外开放,新质生产力就不可能顺利发展。

  五是新质生产力是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生产力,这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也是新时代硬道理话语体系中新质生产力的现实愿景。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中国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一以贯之的东西,也是需要在通过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新要求。

  六是新质生产力是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的生产力。安全是发展的最后一道防线,高水平安全是高质量发展的最基本保障,离开了安全,发展就没有意义;降低安全水平,就是降低发展质量。

  面对新时代发展的硬道理和新要求,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背靠生成式人工智能等科技创新趋势,形成发展新动能,具有传统发展方式所不具备的新优势。培育具有创新意识与能力的新主体,运用人类智慧新工具,开发具有高附加值的新对象,促生反作用更加良好且强大的新生产关系,成就绿色安全发展新质态,必然生动揭示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规律的历史必然性,鲜明展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本质属性和根本追求,进而创造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宏阔实践的新辉煌。

  (作者系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张晶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