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枝一叶总关情
2020年08月03日 08:36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年8月3日第1980期 作者:王澄霞

  有论者认为,毕飞宇的小说几乎都聚焦于凡人小事、生活日常,其作品的格局和思想内蕴因此受到拘囿,自然就影响了境界的阔大和主题的深广。换而言之,认为只有宏大题材才能表现宏大主题、成就伟大作品。这样的观点其实并不完全成立。

  首先,作品主题的深刻或肤浅、审美价值的高下,并非取决于题材的宏大与否。例如有着百科全书之誉的《红楼梦》,除了查抄贾府这一重大事件,全篇呈现的主要是大观园中贵族少男少女们的情感交流和世相百态,题材不可谓大,叙事不可谓宏,但这并不妨碍《红楼梦》全面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盛极而衰的时代特征,因而成为举世公认的中国古典小说巅峰之作。同样来自江苏里下河地区的汪曾祺,明确表示他不写宏大题材,只写凡人小事,“题材无所谓大小”,强调“生活的一角落,一片段”才是他的关注所在。汪老代表作《大淖记事》和《受戒》,分别以小锡匠十一子和巧云姑娘、小和尚明海和小英子的恋爱故事为题材,其间再洇染里下河地区的民俗风情,题材或叙事皆与“宏大”无涉,但声名照样远播世界。这也令人联想到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该画细腻展示了北宋都城汴京两岸的自然风光,尤其是三教九流五行八作在清明时节的商贸活动,图中绘就了士农工商、医卜僧道、车夫纤夫篙师等五六百人,动植物十几类,船只车轿20多种。画面上店铺林立、百肆杂陈,汴河水网纵横交错,官府宅地茅棚村舍疏密相间,生动见证北宋社会全貌。

  毕飞宇的笔法传承古韵,其作品主要展示江苏北部平原的世态风情,特别是生活于那片热土上的普通百姓的悲喜爱恨生活日常,钤着“中国故事”的清晰印记,发散着浓郁的乡土中国的文化气息。作者试图突破叙事的有限性而直抵历史和人性的深邃广阔,正如评论家李敬泽所说:“毕飞宇广博地处理了诸如历史、政治、权力、伦理、性别与性,城镇与乡村等等主题,所有这些主题如同血管在人类生活的肌肤下运行。”

  其次,因为强烈的现实针对性,毕飞宇的凡人小事日常书写兼具重要的认识价值和思想价值。《哺乳期的女人》既歌颂了惠嫂这个农村新女性身上折射出的伟大母爱和人道情怀,更敏锐地关注到了精神关爱对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不可或缺。《推拿》则聚焦于盲人按摩师这一边缘人群,发掘他们面对生活的独特心态,礼赞了他们“在黑暗中寻找光明”的永恒追求;《叙事》《林红的假日》《九层电梯》反思现代都市文明,呼唤以乡村为代表的那种自然的生命状态的回归。

  最后,即使像《白鹿原》这样的力作,反映社会历史重大变迁的宏大题材,其实也并非聚焦于英雄豪杰南征北战横扫千军的惊天伟业,而是着力于白鹿两个家族之中男女老少的个体命运和两族之间的恩怨纷争而已。《白鹿原》是许多形形色色的小人物(白嘉轩也非大人物)不同命运的错综交汇,共同展示了那段时期关中平原的历史风貌。《吕氏春秋·察今》中云“尝一脔肉而知一镬之味,一鼎之调”。从毕飞宇《玉米》《青衣》《平原》《推拿》等许多作品中,同样令人强烈而深刻地体察到大半个世纪以来长江下游社会的世情风貌历史演变。20世纪五六十年代至今,中国民众的喜怒哀乐,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国家的日益强大,民族性格的顽强精进和刚毅不屈,青春韶华的美好与岁月流逝的感伤,让人对那个爱恨交织的“地球上的王家庄”欲说还休、欲罢不能。作家迟子建曾说她对毕飞宇小说的印象是“小视野大气象,俏皮辛辣而又细致温暖”,这大概正是“心慈手狠”的毕飞宇想要调制出的一鼎之味。

  (作者单位:扬州大学文学院)

责任编辑:常畅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