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国内文化心理学发展趋势与走向
2020年05月08日 05:31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年5月8日第1921期 作者:王静 霍涌泉

  伴随着当前全球化矛盾冲突浪潮的日益高涨,近年来国内外文化心理学研究热潮再创新高。文化维度的心理学研究较之于十多年前又有了新的调整和变化。
  
  国内文化心理学发展的主要趋势
  
  国内文化心理学兴盛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学术研究机构和实体的相继设立。2019年,中国心理学会文化心理学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2019年学术年会在中国人民大学召开,会议主题为“多元视角下的文化变迁:冲突与融合”,彰显了中国文化心理学工作者在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背景下,着力提升文化自信、化解文化冲突的学术努力。近年来,武汉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湖南师范大学等多所高校创立了文化心理学研究中心,纷纷举办高峰论坛,为文化心理学研究的繁荣打造了新的实体性发展平台。

  积极开展国际化和本土化的新探索是当前国内文化心理学研究的又一个显著特点。近年来,国际文化心理学的新理论、新视域、新方法持续引入国内。国际化与本土化的兼容在20世纪70—80年代形成了跨文化心理学、文化心理学、本土心理学“三足鼎立”局面,文化与人格学派、国民性研究、心理人类学等视域成为文化心理学探讨的重点。20世纪90年代以来,文化心理学经历了文化与认知研究、多元文化心理学的黄金十年,认知人类学与多元文化走到文化心理学的历史前台。新千年以来,文化认知神经科学、文化动态心理学、文化解释学和文化进化心理学成为新的热点。当前,国内文化心理学研究冲击了心理学发展的固有格局,深入开展国际化与本土化的探索和兼容,倡导国际化与强调本土化立场的心理学工作者,各有其合理性,两者并不存在必然矛盾。同时,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发现,心理学将被来自西方传统之外的思想重塑,体现在对中国和印度等国家的传统思想资源越来越感兴趣。中国文化心理学研究者也在不断超越“中西之争”的发展道路,探索中国文化背景下的独特规律,尝试提供一种能够实现“文化包容”的理论发展方案。

  应用文化心理学的兴起是国内文化心理学研究的新亮点。长期以来,文化心理学属于软实力的研究,而如何塑造文化心理学的硬实力实践品质这一问题,已经开始受到学界的关注。随着文化与心理问题研究的不断深入,研究者发现应用文化心理学的内容与方向是相当广阔的,并能够在现代化持续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西方文化智商概念在国内的流行,标志着跨文化心理学研究已经走向了现代管理文化的深层内涵。中国科学院的一些学者对文化产品的心理机制与营销活动策略进行了实证研究。清华大学彭凯平教授进一步指出了文化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在政治、经济、商贸及国际关系等领域的应用价值。因为关注如何实现科学和人类所期望的所有转变,正是文化心理学追求的重要实践目的。
  
  推动文化心理学迈向新阶段
  
  当今文化心理学以更加开放的姿态面向世界,践行文化自觉理念,为我国心理学的健康发展和社会服务奠定了现实基础。然而,目前文化心理学的学科建设和理论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翻开国内外心理学杂志,我国学者发表的研究基本上还是处于西方主流范式框架之中,将中国文化的元素转化操作为实验设计中的自变量、启动变量或者调节变量等,再进一步考察出与西方学者各式各样理论的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关系。目前国内还缺少系统化的文化心理学教材及专著。我国心理学界的文化研究仍处于补充性质的角色,尚需要进一步努力,以走向文化研究的前沿阵地。

  第一,进一步积极回应世界性的重大文化理论与实践问题。文化心理学自兴起以来,对国家社会政策及人民生活的影响力就远无法与其他分支学科相比。从总体上来看,虽然最近几年在研究中国传统文化、探索前沿性文化问题等方面的研究已有所开拓,但仍缺乏系统的基础研究,与社会实际结合较少。在理论上,需要进一步加强全球化及其文化冲突问题、多元化与本土化的负面影响问题,推动文化心理学理论建构与实践应用的纵深发展。文化心理学家伍锡洪教授指出,“在跨文化交流中,人们往往从自身熟悉的文化框架出发解释对方的言语和行为,这是导致误解甚至冲突产生的重要原因;理解文化差异有利于缓解当前中美贸易战背景下的文化交流不和谐因素”。文化心理学既需要回应时代紧迫的实际需求,也需要力图为解决文化差异、文化交往冲突提供科学的策略,助推文化心理学领域出现更具生命力的理论范式和思想。

  第二,积极建设文化心理学的理论知识谱系。未来的文化心理学崇尚的是一种集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于一体的综合科学研究。根据当前文化动态心理学的研究,可以将文化心理学的知识谱系分为三个部分:微观文化动态,指的是有助于传播和保留文化信息的社会和心理过程;关于微观与宏观之间的动态,研究微观层面的过程如何产生宏观的文化动态;关于宏观文化动态人口中涉及文化信息的分布和长期趋势,这反过来又促成和约束了微观的过程。行为改变的研究是文化动态转化研究的焦点内容。目前,文化心理学的微观与中观的积累比较多,而对宏观知识、关键性特征的分布和长期趋势研究薄弱,这影响了文化心理学的知识贡献水平。研究文化现象,首先看到的是差异和不同。犹如站在山脚下,我们可以看到各有各的风景,各有各的差异和不同。而我们一旦登上顶峰,便会看到相似的、共同的境界。这就需要文化心理学进一步加强与文化哲学、认知科学、人类学等学科的联系,提升文化心理学元理论的研究水平,提炼总结出文化心理活动规律的关键问题、重要问题。研究微观层面的过程如何产生宏观的文化动态问题也是有待加强的领域。以中国文化心理学为例,传统文化研究最多,水平也最高,而对于民俗文化心理等重要文化现象和主要内容的研究却很少。推动文化心理学本土化的发展,需要探讨中国文化心理学的重要问题、关键问题。中国梦,要有根,根基无疑在东方传统文化积累。中国文化心理学发展一方面是以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传统文化的发展为深厚根基,另一方面又结合了伴随时代发展和历史演进的革命文化、社会主义文化,以及不断吸纳西方优秀文明成果。文化心理学的本土化及其相关研究的纵深发展,必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第三,倡导迈向人民的文化心理学新理念和研究方法。文化心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人民心理学。人民是文化生成、发展、建设的主体,人民的赋权、需要、情感、创造是文化心灵生成发展的根基。改革开放40多年的辉煌成就既是党和国家创造新文化的结果,也是人民群众及大众文化的创新结晶。文化心理学的发展需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切实回应人民的心理需求。目前文化心理学发展面临的诸多困境,其本质大都忽视了人民性立场和品格。西方心理学研究的主流文化主要集中在小部分群体如大学生、精英人士等,而对其他群体的关注较少,对群体极化现象的学理总结不够。精英心理无法取代大众心理,因而需要对大多数人的需要、动机、人格研究加以重视,同时还需要对阶层文化、边缘文化加强研究。武汉大学钟年教授近年来提出文化心理学研究需要高扬“人民心理学”旗帜。文化与人相辅相成的关系更是要求文化心理学做到关切人民。以人民为中心并不是一句空话。文化心理学研究者可以从人类学、社会学等相关学科那里获得启发,面向活生生的文化,发展出基于人民、服务实践的文化心理学。

  文化心理学研究逐步破除藩篱、不断走向繁荣发展和理论自信的过程,也是中国心理学逐渐走向国际心理学研究前沿的大好时机。文明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鉴而繁荣。面向人民、建设更加务实的文化心理学,就成为极有意义的心理学战略发展与路径选择。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马克思主义与当代心理学理论前沿问题”(17FKS027)、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西方实验哲学的兴起与心理学的理论创新问题”(2019TS139)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责任编辑:常畅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