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重塑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
2023年07月26日 11:03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3年7月26日总第2699期 作者:安晓玉 李瑛

  追求、获得并享有职业幸福,既是教师职业生活的基本权利,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维度。关注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不仅是教师作为个人的内在需要,也能促成学生成长成才。有研究发现,教师对教书育人工作越满意,感受到的职业幸福感越强,其自我效能、工作动机、教学热忱、职业认同就会更强,其所教的学生学习态度和学习成绩也就越好。高幸福感的教师更容易爱教、乐教、长期终身从教。而低幸福感的教师体验到更多的工作压力、负面情绪、职业倦怠,其糟糕的心理健康状况也会对学生成长造成负面影响。研究发现,影响职业幸福感的因素具有多样性,而工作本身的相关因素是关键影响因素。目前最受关注的影响教师职业幸福的内部因素是教师的心理因素。教师幸福的实现除了需要一系列客观条件外,教师主体的个人努力也非常重要。

  工作重塑(job crafting)是指人们在执行工作的过程中,战略性地调整工作中的任务、方式或关系边界,以优化他们的工作体验,使个人目标与工作要求和工作资源间更好地平衡,通过对工作进行重新建构进而获得工作认同及工作角色的过程。工作重塑涉及认知和行为的调整,通常由那些在工作中追求更大自主性、目的性或社会支持的员工进行,可被看作一种主动适应的应对策略。人们会以不同的心态和方式完成同一份工作,一名教育从业者可以将自己的工作视为辛劳和领薪水的活计,而如果他将自己的工作赋予“人类灵魂工程师”的崇高性和意义,那么在工作中他不会仅仅被动地接受任务,而会主动地对自身和任务进行调整、拓展和提升,以符合他所重塑的工作身份。

  已有研究表明,工作重塑作为一种积极的自主干预,能够帮助员工应对有挑战性的工作,有助于改善其工作动力,激发工作投入;工作重塑也能够提高员工的工作绩效,帮助员工获得可持续发展能力;重要的是,工作重塑还有助于员工构建积极的职业身份认同,获得工作意义感,从而在工作场域中获得幸福感。

  人们能够通过工作重塑更好地完成任务,重新建构工作的意义和工作认同,进而获得更高工作满意度,这启发我们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可以采取自下而上的途径——发挥教师在工作中的主观能动性,增加教师进行工作重塑的动机,从“自助”角度促进教师的职业心理健康继而促进其福祉。国内学者也曾指出,工作重塑是获得意义性工作和个人成长的新途径。

  已有研究发现,工作重塑一方面可以预测教师的工作意义感、工作投入和工作绩效,提高教师的工作满意度,使教师体验到教育工作的价值,另一方面也可以减少教师的职业倦怠和离职意向。针对教师群体的本土实证研究发现,高校辅导员的高工作重塑水平能缓解其职业倦怠,增加其职业认同;中小学教师的工作重塑可以预测其主观职业成就;幼儿园教师通过工作重塑更有可能体验到工作意义和满意度,继而降低离职倾向。这是由于工作重塑水平高的教师有更高的自主性,而教师发展自主性是教师不断超越自我的核心特征。自主性更高的教师更愿意投入到工作中,对教书育人、专业发展等投入越多,对自身职业角色和职业意义的认识就越深刻,随着能力发展和自我评价提升,越能体验到工作的愉悦感和成就感,职业幸福感也就越高。

  我国学者认为,教师群体可以从任务、角色、关系和自我四个方面进行工作重塑。任务重塑包括调整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式,以改善学生的学习体验。角色重塑是指教师需要重新思考和调整自己的职业身份和责任,例如认识到终身学习对教育者的重要性,不应只看重学生的成绩也要看重学生的身心健康等。关系重塑包括改变教师与同事和学生的互动方式,培养积极的专业合作关系,形成教学同盟,成为学生学习和成长的支持者等。自我重塑指的是教师的认知调整和技能提升,包括自我反思、优化教育理念、学习新技术等。

  工作重塑不仅是个体改善工作生活的重要方式之一,对组织也有积极影响。进行工作重塑的教师,职业幸福感更高。研究表明,主观幸福感水平较高的个人更有可能表现出组织公民行为(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s,OCB)。OCB指的是个人工作描述中没有明确要求,但却有助于组织整体效率提升的职责之外的行为。这是由于体验到积极情绪和幸福感的个人倾向于将亲社会行为延伸到工作场所。同样地,进行工作重塑从而体会到工作乐趣和意义的教师,能够努力实现自身发展,并更加愿意付出额外的时间、经验帮助学生或同事,更有动力作出贡献,并与团队一起进行持续性专业发展实践。

  研究表明,工作重塑行为受到内部和外部因素相互作用的影响。内部因素如个人动机、自我效能感等,影响工作重塑行为的启动与维持;外部因素如环境和制度支持等,为工作重塑行为提供必要的信息、资源和激励。组织支持被认为是激发员工自主性和促进积极工作行为的一个关键因素。组织支持是指一个组织向员工提供资源、鼓励和认可的程度,以帮助他们实现自己的目标,并在自己的岗位上卓越发展。

  对学校管理者和政府部门而言,应设法创设支持性的组织氛围,并通过教育培训、心理促进、素质拓展等途径激发教师的工作重塑动机,提供知识与技能帮助教师提高工作重塑能力,引导教师以积极主动的态度重构工作身份和意义,从而提升教师的工作绩效,减少工作负荷带来的负面影响,增加教师的工作满意度,促进教师的职业认同和组织承诺,进而帮助组织有效达成目标。这对激励和稳定教师队伍尤为重要。

  同时也要警惕的是,工作重塑包含个人主动进行的对人—工作匹配的探索,这种主体性强的探索结果并不绝对指向职业保持,也存在教师在工作重塑后发现人—工作不匹配而重新选择职业的可能。最近几年针对我国中小学教师群体的研究显示,较高比例的农村教师有流动、流失意愿。这提示我们,通过工作重塑路径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同时,也要注意职前教师职业动机的筛选和在职教师态度与价值观的引导,让真正热爱教育事业的人自愿进入教育行业,让乐于教育教学的教师幸福地留在教育行业。

  (作者系陕西师范大学教师发展学院博士研究生;陕西教师发展研究院、陕西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陈静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