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性理解差异导致人们难达共识
2023年04月24日 10:06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3年4月24日总第2637期 作者:刘雨微/编译

  本报综合外媒报道 近年来,认知心理学家研究了人们在感知和描述现实世界时存在的差异。据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网站近日报道,该校心理学助理教授西莉斯特·基德(Celeste Kidd)等人发现,人们对日常生活常用词语的概念与联想大相径庭,并经常高估对同一个词语持相同概念的人口的数量。基德表示,人们对事物的概念性理解差异让他们很难达成共识。

  如何衡量人们对基本概念的定义差异是一个难题。基德等人决定测量人们共享相同概念的可能性,并设计了一个实验。在实验的第一阶段,研究人员将参与者分为两组:一组需要判断一种动物(如麻雀)是否与另外两种动物(如鲸鱼或企鹅)中的一种更相似;另一组需要对一系列美国政治人物做出同样的相似性判断。基德表示,如果人们对所展示的动物或政治人物的概念完全一致,那么所有的相似性判断都应该是一样的;如果人们对一个动物或一名政治人物的相似性判断存在差异,这就说明人们对事物的抽象理解存在差异。

  因此,研究人员大胆假设,人们更有可能以相似的方式看待普通动物。参与者不仅会共享更多概念,而且还会使用更多类似的高频词。相比之下,参与者不同的政治立场将产生不同的政治人物概念性理解,扩大概念性理解差异。但实验结果显示,即便是对待普通动物,参与者对其概念化的方式也不完全一致。以企鹅为例,随机选择的两个人对企鹅持有相同概念的概率只有12%,实验中参与者对企鹅的定义分歧主要集中在它的轻重上。

  在实验的第二阶段,参与者分别为动物和政治人物列出十组形容词,然后为这些征集上来的特征打分。研究人员再次发现,人类在定义基本概念方面存在根本性差异。

  大多数人对动物、政治人物等表面上看似清晰的事物在概念理解上存在差异。即使是普通名词,也至少存在10—30种可量化的不同词义变体。基德表示,这项研究将帮助专家跟踪民众对主要公共政策的看法是如何演变的,探讨民众在对政策的概念理解上是否存在更多一致性。

  (刘雨微/编译)

  

责任编辑:陈静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