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艺术教育作用 抚慰突发心理情绪
2020年06月11日 08:19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年6月11日第1945期 作者:汪代明 哲他

  18世纪德国美学家席勒在他的《审美教育书简》中提出,人性是感性和理性的统一,而在现代人这里,感性和理性是分离的,因此人很痛苦,减轻和解除这种痛苦的途径之一就是美育——艺术教育。通过艺术教育,可以弥合感性与理性的矛盾和悖论。他提出的通过审美、艺术教育提升人性、完善人性,为艺术教育社会功能奠定了理论基础,极大地影响了西方教育中艺术的地位和作用。20世纪,艺术教育的功能在西方逐渐被拓展,兴起了艺术治疗热潮,并于20世纪40年代成为了一门独立的交叉学科,跨越了教育学、艺术学、社会学、心理学、精神病学、临床医学等。艺术治疗又称艺术心理治疗,属于心理治疗的方法之一。它有别于语言表达的理性教育,主要是通过非语言的表达和沟通诉诸人的感性,在潜移默化中抚平人们精神层面的创伤。一般意义上的艺术治疗可以在两个领域发挥作用,一是面对人格发展迟缓、情绪障碍、自闭症、多动症等生理、心理创伤人群的特殊教育、临床医疗;二是面对遭受天灾人祸时承受巨大精神压力人群的一般治疗。

  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波及范围广、隔离时间长、情绪冲击强、心理创伤深、未来影响大。但由于数字信息网络的普及,民众在获得疫情信息时,还能接受心理咨询师在线辅导。不少心理咨询师利用抖音、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普及应对疫情心理障碍的常识和方法。更多的人则是在家唱歌、跳舞、听音乐、画画或展示自己的手工制作、厨艺、服饰、妆容等,既锻炼了身体,也缓解、宣泄了因疫情而来的焦虑、恐慌情绪,发掘出自我实现的潜能,在被关注与点赞中获得肯定,在观众留言中获得亲情和友情,极大地愉悦了身心,有利于增强免疫力,抵抗新冠病毒的入侵。

  艺术活动包括创作和鉴赏两个阶段,而艺术教育则是兼顾创作和鉴赏的培养学生艺术潜力的活动。创作可以缓解情感的冲突,本质上是一种情感的宣泄,艺术鉴赏是情感共鸣基础上的陶冶或升华。艺术教育在培养和提高人们从事艺术活动能力的同时,也具备艺术创作和艺术鉴赏的心理情感功能。虽然新冠肺炎疫情中实体的艺术活动受到了极大的影响,与艺术教育紧密相关的美术馆、博物馆、画廊、影剧院等暂停营业,艺术展览全部取消。但是,艺术活动并未消失,只是转移到了网络空间,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让世界再一次见证了中国人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很多艺术家及其作品正是借助网络平台,为民众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正是这些全民化、大众化的艺术视频,让民众在虚拟平台文娱作品中,度过了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漫漫长夜,让全国人民受惠于艺术的心理治疗功效与潜力。打开短视频平台,我们不得不惊叹,中国人的艺术表现天赋迸发了,成千上万的点赞和留言的背后,都是一个个鲜活的欣赏者。艺术强大的心理抚慰和治疗功能,已经深深印入我们脑海,或许正是这次新冠肺炎疫情给艺术教育提供了一次机遇。疫情过后的心理恢复期,发挥艺术治疗功能,抚平疫情心理创伤,应该是学校艺术教育的重要内容,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学校要进一步把艺术教育和美育教育结合起来,把艺术教育作为重要抓手,突出其功能和作用,把过去往往停留在政策、文件、课表中的艺术课程落到实处,全面贯彻执行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加大校园文化建设中的艺术氛围,尽可能举办各种艺术活动,提高国人的艺术审美素养,降低焦虑心态,以更加从容的姿态、科学的态度坦然面对病毒疫情的冲击,理性调节因隔离、停工停产停学等带来的心理不适,以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筑起抵御新冠病毒侵扰的精神篱笆。

  第二,把艺术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起来,充分发挥艺术的心理治疗作用。学生返校后,学校课堂教育开设的第一门课不应该是专业课,而是心理健康课程。对于学生来说,长期的隔离与焦虑,让他们渴望返回学校,此刻的他们最需要的不仅仅是知识的灌输,更是情感心理的疏导和抚慰。对于学校教育而言,尽早甄别出有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再有针对性地进行个别心理治疗。而大面积的群体心理疏导,艺术教育是最可行、最有效的方式。通过艺术教育,发挥艺术的心理治疗功能,激发学生心理自我修复与保护机制,尽快排除、宣泄疫情期间积累的不良情绪,可以有效地协助学生认识自我、了解自我、肯定自我并超越自我,建构应对挫折和灾难的防疫心理体系,健全健康人格。然而,目前中国的艺术治疗还处于初期阶段,艺术治疗主要归属心理学范畴,艺术作品只是心理疗法的一种工具。与国外较为成熟的艺术治疗课程体系和专业设置、学科建设相比,中国的艺术治疗学科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起步。中国最早的音乐治疗专业(大专层次)是中国音乐学院1989年开设的,1994年开始招收硕士生。中央音乐学院于1997创办音乐治疗研究中心,1998年招收硕士生,2003年开设本科专业并招生。其后,上海音乐学院、四川音乐学院、沈阳音乐学院,还有几所综合大学和医学院纷纷开设音乐治疗本科专业,其余20多所高校开设了一些音乐治疗的专业课程或选修课程,台湾约有10所高校也开设了音乐治疗基础课程。

  我国开设艺术治疗专业的院校不仅数量少,而且主要集中在音乐、绘画领域,而舞蹈、戏剧等专业尚处于空白,这与我国的人口基数、开设艺术专业的高校数量、艺术类在校学生人数等极不相称。通过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我们看到了艺术教育的短板和未来奋斗的目标所在,应该抓住这次艺术教育改革的机会,首先,在有条件的艺术院系逐步开设艺术治疗专业。其次,在高校艺术专业普及艺术治疗基础课程。最后,在普通高等院校开设带有艺术治疗功能的艺术教育选修课程。

  第三,进一步改革与完善艺术教育的课程内容与形式。通过这次新冠肺炎疫情,学校艺术教育的内容和方式也应该有所改变。目前艺术教育教材选用的多半是古今中外的经典作品,跨越时代民族的审美性是其唯一的标准。而今后我们的艺术教材,应该适当选用一些具有普适性艺术治疗功能的作品。在教育方式上,也不能只满足课堂教学,还应该利用校园文化园地,在现有课程外有针对性地开展艺术治疗选修课程。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师资是关键,这正是高等艺术教育的新课题和学科建设的迫切任务。

  从艺术专业教育的角度看,社会无法全部接纳如此多的纯艺术专业学生就业,艺术院系专业调整和学科建设必须适应社会需要。相对于纯艺术专业而言,艺术治疗属于应用型专业,其跨学科交叉的特点,也给艺术院系的专业调整和学科建设提出了挑战。挑战与机遇并存,有条件的艺术院系应积极行动起来,率先在艺术治疗学科建设上取得突破,推动教育课程、学科建设和创新能力再上新台阶。我们有理由相信,经过这次新冠肺炎疫情,中国艺术教育课程改革必将有大的改观和飞跃。

  (作者系西南民族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西南民族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

责任编辑:张月英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