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美术教育120年
2023年03月08日 09:08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3年3月8日总第2605期 作者:包子捷

董希文《莫高窟外崖全景》(局部)(纸本水粉),敦煌研究院藏。作者/供图

  在中国现代美术史和美术教育史上,西部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向度。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美术最重要的现象莫过于“本土西行”活动,张大千、常书鸿、王子云、赵望云、关山月、吴作人、董希文、徐悲鸿、林风眠、叶浅予、傅抱石等画坛巨匠均有远行西部的足迹,敦煌、兰州、西安等地一度成为艺术重镇。与此同时,延安成为中国革命美术的摇篮,无疑又为西部美术的繁荣增添了靓丽的一笔。抗战期间与美术西行形成呼应的,是中国高校的西迁,西部美术教育从此开启了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

  西部美术教育的历史传统 

  全面抗战爆发之后,中国大地上开始了历史中最大规模的文化艺术教育大转移,当时最为重要的艺术院校和社团均迁到西部地区,延安的“鲁艺”也在救亡的号角中诞生,成为黄土高原上一个为中国培养新型艺术人才的基地,中国文化艺术的空间格局从此得以重构。

  新中国成立之初,原国立中央大学艺术系主任吕斯百赴西北师范大学创建艺术系,成为西北美术教育的开拓者,不仅吸引了一批留洋美术工作者前来,而且聘任时任敦煌艺术研究所所长的常书鸿和军旅画家黄胄等人兼职授课。一时间,西北美术教育名师荟萃,兰州成为新中国美术教育的前沿阵地。西安美术学院一直是西部美术教育的“领头羊”,新中国成立以来由原院长刘文西所创的“黄土画派”紧跟时代步伐,扎根西部,讴歌人民,成为现代中国画坛最具影响力的画派之一。

  进入20世纪90年代,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西部美术教育形成了多元并存的办学格局和办学体系。西部与国内其他地方一样,拥有专门美术院校、综合性美术院校和综合大学中的美术专业。在近二十年的发展过程中,西部美术教育形成了从专科、本科、硕士到博士的完整人才培养体系,获得了跨越式发展。

  百余年来的西部美术教育是中国美术教育曲折历程的重要参与者和历史见证者。当今的西部美术教育,理应传承这一优良传统。

  “地域化”的西部美术教育 

  近几十年来,西部美术教育深入挖掘区域美术传统,不仅使专业得以立足、发展并更好地服务于社会,而且为诸多艺术类的非遗文化保驾护航。从全国美展情况来看,2009年,新疆师范大学美术团体创作的《“土性文化”——新疆鄯善县麻扎村生土建筑景观规划》获第11届全国美展铜奖;2014年,西安美术学院参与的《“为西部农民生土窑洞改造设计”四校联合公益设计项目》获第12届全国美展金奖。这两件作品均是立足西部本土文化传统,进而实现艺术性与实用性兼备的代表性案例。另外,西部高校美术教育还从喀什土陶、龟兹壁画、敦煌艺术、西北简牍等本土美术传统出发,将其应用于现代美术专业课堂教学与创作实践,并取得显著成绩。

  近年来,各高校与所在区域相关机构合力打造的地缘画派也是西部美术教育注重地域化的表现,如漓江画派对广西美术教育事业发展便带来积极意义。有学者认为,西部地区拥有极为丰富的文化资源,美术家要吸收西部文化的滋养,西部美术院校更要立足西部丰厚的文化艺术沃土,紧紧把握西部地区大发展与“一带一路”背景下艺术交流的时代契机,加强对西部人文历史遗产的研究。

  “民族化”的西部美术教育 

  各类民族美术在西部同生共长,并保持相对的独立性,使得民族艺术的教学与研究成为西部美术教育的重要特色。据笔者所知,早在2008年,开设民族班的新疆美术高校已超过全疆美术专业高校总数的一半;青海美术院校注重藏族传统美术中唐卡的教学实践;内蒙古的民族美术教育特色首先体现在其蒙汉双语教学模式上。

  近年来,为培养满足国家社会发展需求的复合型、高层次创新人才,注重学科交叉、学科融合的新文科教育理念应运而生。未来的西部美术教育,将更加注重美术教育理论与区域美术、民族美术相融合,强化产出导向,服务于我国西部地区发展的需求。

  (作者单位:西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责任编辑:陈静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