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六个必须坚持”引领中共党史党建学科高质量发展
2023年11月28日 09:20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3年11月28日第2782期 作者:王永清

  “六个必须坚持”是贯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深刻揭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品格和鲜明特征,也是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必须遵循的首要原则和科学方法。推动中共党史党建学科高质量发展既是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要求的重要举措之一,也是中共党史党建学科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要以“六个必须坚持”为引领,不断探索和谋划推动中共党史党建学科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新方法、新举措。

  坚持人民至上,筑牢根本立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切脱离人民的理论都是苍白无力的,一切不为人民造福的理论都是没有生命力的。

  任何一个学科都有其坚守的根本政治立场。中共党史党建学科是以中国共产党历史、中国共产党党的建设理论以及马克思主义党的建设理论为核心内容,开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咨政服务的学科。这就天然地要求中共党史党建学科必须坚守人民的立场,围绕学科发展思考和回答“为什么人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强调,我国哲学社会科学要有所作为,就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脱离了人民,哲学社会科学就不会有吸引力、感染力、影响力、生命力。从人民立场出发,中共党史党建学科要生动诠释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这一深刻而又简洁的道理。一百多年来,党紧紧依靠人民赢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伟业,也造就了自己的光辉历史,形成了关于自身建设的科学理论。这表明,中共党史党建学科的创立和发展本质上来源于人民的生活实践和历史活动,其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的丰富完善不仅需要理论研究者持续不断地开展学术研究,而且必须要深深扎根于亿万人民的生活实践中。

  一是要主动向人民学习,自觉拜人民为师,尊重人民的首创精神。中共党史党建学科要充分研究和阐释清楚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党领导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自强不息、团结斗争、踔厉奋发的历史,把党的历史、党的建设理论真正做成人民的学问、人民的理论。二是要主动回应人民普遍关注的理论问题,并在研究和阐释中讲清楚党的历史和党的建设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引导人民树立正确的党史观,科学揭示历史变迁和理论演进的内在逻辑。三是要在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上贯彻落实教育强国建设和人才强国建设的战略要求,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批在中共党史党建学科领域具有学术造诣和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引导他们将学术追求与人民的利益联系在一起,为人民做学问、依靠人民做学问。

  坚持自信自立,增强主动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哲学社会科学的特色、风格、气派,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成熟的标志,是实力的象征,也是自信的体现。中共党史党建学科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中一个具有特殊地位的学科,既承担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咨政服务的学术使命,又肩负着讲好中国共产党历史、传播中国共产党党的建设经验的时代责任。要履行好中共党史党建学科所承担和肩负的学术使命与时代责任,需要在学科建设和发展中坚持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从而不断将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史和党的建设经验凝结和上升为中国道理、中国理论、中国话语,实现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独立自主。

  一是要坚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指导实现中共党史党建学科独立自主建设和发展的最大底气。在对中国共产党历史和党的建设开展研究和阐释的过程中,深入总结和梳理我们党是如何在推进“两个结合”的基础上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是如何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进而为不断丰富和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作出学科应有的贡献。二是要聚焦学科建设和发展的专业化、学理化,构建独立的话语体系和阐释机制,把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党的建设理论经验所蕴含的核心主题、精神实质、伟大贡献研究透彻、阐释全面,并用“飞入寻常百姓家”的语言将我们党的历史和党的建设理论经验向群众宣传好、讲述好,使广大人民在深化对党的理解中,坚定对党的领导的信念。三是要突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时代主题,提出具有原创性的理论观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对历史进程的认识越全面,对历史规律的把握越深刻,党的历史智慧越丰富,对前途的掌握就越主动。中共党史党建学科建设和发展必须结合时代特点和实际,以更加积极有为的主动精神和历史担当,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实践发挥哲学社会科学的理论支撑作用。

  坚持守正创新,激发内生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是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永恒主题,也是社会发展、实践深化、历史前进对哲学社会科学的必然要求。中共党史党建学科既要立足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根本方向和道路,突出学科建设和发展的一般规律,进一步夯实学科基础,又要紧跟时代步伐,顺应实践发展,有突破性地实现学科建设和发展再上一个新台阶。

  一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不动摇,始终将中共党史党建学科与思政课建设、意识形态建设、党的建设等工作有机融合起来,形成良性互动,在守正中为学科发展和建设提供广阔的滋养土壤。二是要继承中共党史和党的建设等学科所形成的深厚历史积淀,不忘本来、开创未来。切实将上述学科的智慧成果和理论资源转化为指导中共党史党建学科建设的坚实支撑,创造性地与中共党史党建学科的未来发展结合到一起,不断激发内生动力。三是要强化创新思维,提高学科建设和发展质量。不同院校、不同地域的中共党史党建学科应凝练和打造符合院校特点、彰显地域特色的研究方向,在一级学科目录下科学合理设置多元化、特色化的二级学科和目录外学科,为中共党史党建学科提供新的研究视域;注重提升中共党史党建学科服务党的理论创新水平,围绕中国共产党历史和党的建设理论的重大问题和前沿问题,打造具有科研潜力的创新研究团队,建设多学科创新发展融合平台,不断完善学科创新评价机制和学术成果评价体系;落实教育强国和人才强国建设战略要求,深化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持续将人才培养作为中共党史党建学科实现创新发展的基本点,进而推动中共党史党建学科的繁荣发展,为其创新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坚持问题导向,突出实践要求。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回答并指导解决问题是理论的根本任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论创新只能从问题开始。从某种意义上说,理论创新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筛选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坚持唯物史观、正确党史观,在党和国家历史问题上正本清源,取得了显著成效。同时,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要真正解决好这个问题,仍然需要党郑重、全面、权威地对党的历史作出科学总结。这对中共党史党建学科的建设和发展提出了更为紧迫的现实任务和要求。

  作为一个全面系统研究和阐释中国共产党历史和党的建设理论经验的学科,中共党史党建学科必须把全部落脚点放在讲清楚中国共产党人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的历史是为解决中国现实问题的,是为坚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这一初心使命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了解我们党和国家事业的来龙去脉,汲取我们党和国家的历史经验,正确了解党和国家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这对正确认识党情、国情十分必要,对开创未来也十分必要,因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

  一是要突出问题意识。紧紧扣住中国共产党历史和党的建设理论的重大问题与有待阐述清楚的理论和现实问题,正本清源叙述历史、讲明理论,作出符合历史实际和时代要求的正确回答,归纳得出符合客观规律的正确认识,解决好人民在历史事件和人物、党的建设等方面认识不足和模糊的问题。二是要将坚持问题导向与开展调查研究结合起来。理论不是抽象的思想堆砌,也不是空洞的说教语言,而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规范。中共党史党建学科的建设和发展要依托调查研究这个“传家宝”提质增效。理论研究工作者要经常深入基层,及时了解和发现广大人民的理论困惑,征求广大人民对理论研究的意见建议,以全面客观、真实可靠的第一手材料为中共党史党建学科的建设和发展作出贡献。同时,理论研究工作者要广泛开展学术交流,有针对性地总结和分析中国共产党历史研究中亟待回应的理论问题,提出解决党的建设中突出问题的对策举措。三是要破解学科建设和发展中存在的瓶颈问题。这就必须在学科建设和发展中不断发现和正视制约学科高质量发展的问题,找到问题症结,科学谋划破解难题的办法,在补短板、强弱项中加快推动中共党史党建学科的高质量发展。

  坚持系统观念,树立科学思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万事万物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只有用普遍联系的、全面系统的、发展变化的观点观察事物,才能把握事物发展规律。推动中共党史党建学科高质量发展不是一项单一的工作,而是涉及方方面面的系统性工程,最重要的是统筹谋划学科与学科之间、学科内部之间、重点研究与一般研究之间的关系。这就要求中共党史党建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必须坚持系统观念,以科学的思维方法引导学科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建设任务。

  一是要善于从前瞻性、全局性的视角准确把握中共党史党建学科建设的发展和定位。中共党史党建学科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使命和时代责任,必须把自身建设和发展放在讲好中国共产党历史、传播好中国共产党党的建设经验这一根本任务的战略要求上,始终从党和国家发展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学科建设的重大意义。二是要正确处理学科与学科之间的关系。中共党史党建学科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哲学、政治学等学科具有高度的关联性,这就需要理论研究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不能静止地、孤立地看待学科建设和发展,必须全面地、系统地、发展地开展理论研究、宣传阐释、人才培养等工作。三是要解决好学科内部之间的关系,即继承与创新的问题。中共党史党建学科是中共党史和党的建设两个学科整合而来的。把握好原有两个学科的发展历史和规律是把握中共党史党建学科发展方向和实践工作的重要依据。因此,必须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学科建设既要贯通过去,立足现在,也要指向未来。四是要协调推进重点研究和一般研究。中共党史党建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归根到底是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四个服务”为中共党史党建学科的重点研究指明了方向,这就要求在一般理论问题研究中突出重点问题,在重点问题研究中深化一般问题。

  坚持胸怀天下,构建宏大视野。以世界眼光观察和解决时代问题是中国共产党的一贯主张。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党,也是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的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围绕我国和世界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着力提出能够体现中国立场、中国智慧、中国价值的理念、主张、方案。这表明,党的创新理论和中国的学术不仅要为中国自身服务,而且要为世界服务、为人类文明进步服务。就中共党史党建学科而言,必须要将自身建设成为具有世界影响,面向世界解决人们关注的共同问题的学科。

  一是立足全球视野办学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共产党历来强调树立世界眼光,积极学习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文明成果,并结合中国实际加以运用。中共党史党建学科的建设和发展不能局限于一域一地、一时一事,而必须要延展全球视野,深化国际交流与合作,在与世界其他国家相关学科交流互鉴中共同开展课题研究,努力寻求自身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建构的有益经验,为提升学科发展提供正向作用。二是立足人类进步办学科。中共党史党建学科的研究和阐释内容为世界上其他国家政党的治国理政提供了值得学习和吸收的智慧成果。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在加速演进,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我们要积极回应各国人民普遍关切,顺应世界人民要发展、要合作、要和平生活的普遍愿望,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作出贡献。在此大变局、大背景下,中共党史党建学科要充分挖掘中国共产党在深化“三大规律”认识中对世界其他政党治国理政具有普遍意义的思想理念、战略构想和行动方案,推出一批具有世界影响力和说服力的高水平研究成果,使中共党史党建学科的研究和阐释成果能够在世界范围内产生更广泛、更持久的共鸣,不断为人类发展重大问题提供具有中国特色的解决之道,进一步彰显中国所具有的大国风范和大国担当。

  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总钥匙”。推动中共党史党建学科的理论研究和学科建设、实现中共党史党建学科高质量发展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引,久久为功、持续推进,最终使中共党史党建学科不断为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发展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作出应有的贡献。

  (作者系黑龙江大学党委书记)

责任编辑:张晶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