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贵州实践新篇章
2023年12月14日 10:23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3年12月14日第2794期 作者:张学立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两次亲临贵州视察指导,多次对贵州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批示。2015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贵州时,对贵州提出“四化”的重要要求,要求贵州坚持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旅游产业化“四个轮子一起转”,走出一条有别于东部、不同于西部其他省份的发展新路。2021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亲临贵州考察,对贵州作出“四新”的重要指示,要求贵州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在乡村振兴上开新局,在实施数字经济战略上抢新机,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出新绩,努力开创百姓富、生态美的多彩贵州新未来。2022年4月,贵州省第十三次党代会将围绕“四新”主攻“四化”确立为贵州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主战略。习近平总书记以“四新”“四化”为核心内容对贵州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批示,高瞻远瞩、辩证科学、精准管用,是贵州做好一切工作的根本遵循。我们必须准确把握“四新”“四化”的科学内涵和实践要义,切实把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转化为做好工作的强劲动力,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贵州实践新篇章。

  “四新”“四化”是习近平总书记对贵州的殷殷嘱托。“四新”“四化”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贵州生动实践的集中体现,是新时代贵州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迈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根本遵循。“四新”是习近平总书记着眼全国大局赋予贵州的重大使命,是贵州省高质量发展的主目标;“四化”是习近平总书记针对贵州实际指明的方法路径,是贵州省高质量发展的主抓手。两者是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共同构成了贵州高质量发展的“四梁八柱”。“四新”“四化”的重要要求,同习近平总书记多年来对贵州工作的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一脉相承、相互贯通,又不断根据新形势提出了新任务、赋予了新使命,为贵州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之后,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提供了行动纲领、指明了前进方向、明晰了目标路径、注入了强大动力。

  “四新”是新时代贵州高质量发展的主目标。“四新”是相互贯通、互相促进的有机整体,闯新路是引领、是方向,开新局、抢新机、出新绩是支撑、是路径,共同擘画了贵州现代化建设的新蓝图。“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是习近平总书记从全局中谋划贵州一域作出的战略指引,是在新时代赋予贵州的重大使命,为贵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指明了方向。贵州作为西部12个省(区、市)中唯一拥有国家战略定位的省份,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必须要从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出发,在全局中谋划一域,以一域为全局添彩。“在乡村振兴上开新局”,习近平总书记为贵州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指明的方向。在按时打赢脱贫攻坚战后,贵州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任务最重,必须充分利用好脱贫攻坚时期奠定的良好基础,大力推进乡村振兴,这成为贵州未来农业农村发展的重点工作。“在实施数字经济战略上抢新机”,是习近平总书记肯定“贵州发展大数据确实有道理”的殷切希望,为贵州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实现弯道取直赶超跨越指明了方向。站在抢占新一轮发展制高点、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的高度,贵州必须把发展数字经济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持续巩固大数据发展优势,加速建设数字经济发展创新区,高质量建设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为数字中国建设探索经验。贵州作为长江、珠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是首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试验区。“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出新绩”,既是习近平总书记对贵州“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的再三叮嘱,对贵州过去工作的肯定,也是对贵州未来工作提出的新的更高要求。贵州必须坚决践行绿色使命,在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上展现新作为,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牢牢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把优良生态环境这个贵州最大的发展优势和竞争优势巩固好。

  “四化”是新时代贵州高质量发展的主抓手。“四化”作为系统关联的有机整体,唯有“四轮”协同发力,贵州高质量发展动力才能更加强劲。以新型工业化作为突破口,协同推进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旅游产业化,着力夯实产业根基。新型工业化是贵州高质量发展的首要任务。贵州必须以创新发展能力强、绿色发展能力强、融合发展能力强、支撑带动能力强、产业竞争能力强为路径,全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为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支撑。新型城镇化是贵州高质量发展和投资消费的主要载体。必须着力建设宜居宜业新贵州,通过规划引领优布局、产城融合聚人气、紧盯项目促发展,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提质增效。农业现代化是贵州高质量发展的主攻方向,是推动贵州乡村振兴和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贵州必须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将产业发展作为乡村振兴的关键,认真学习借鉴浙江“千万工程”好经验,加快建设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强省,以农业现代化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旅游产业化是贵州高质量发展和扩大内需的重要支撑。贵州必须充分发挥风景名胜多姿多彩、红色文化资源丰富、民族风情浓郁和空气清新、气候宜人等得天独厚的优势,丰富旅游生态和人文内涵,推进“旅游+”“+旅游”融合发展,加快建设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国内一流度假康养目的地,加快建设多彩贵州旅游强省,实现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四新”“四化”是新时代贵州高质量发展的总纲领。“四新”“四化”集中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贵州发展的高度重视,是贵州高质量发展的总纲领。推动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落地生根,必须坚持紧紧围绕“四新”主攻“四化”,以“四化”的突破支撑“四新”的实现,“四化”联动、“四轮”驱动,打造竞争新优势、打开发展新局面。“四化”之间,有机关联协同,彼此牵引支撑,唯有加快推进“四化”,才能闯新路、开新局、抢新机、出新绩。

  大力推动新型工业化,加快构建具有贵州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推进新型工业化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坚持产业为先、项目为要、效益为本,着力打造“六大基地”,加快构建富有贵州特色、在国家产业格局中具有重要地位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一要夯实工业产业基础,积极推动传统优势产业升级改造,同时加快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形成新动力。二要持续加大工业投资,推动工业强省战略,实施工业倍增计划。三要提升绿色化发展水平,加快产业绿色发展,加速实现绿色园区建设,实现企业绿色发展。四要提升科技创新能力,鼓励企业研发创新,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构建“借智引智”创新产业研发机制,加大重点领域核心关键技术攻关突破,加强“专精特新”企业扶持,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五要提升园区建设,推动优势园区提质增效、提档升级,加快智慧园区建设,加大重点企业配套招商引资,理顺开发区体制机制。六要加强开放协作,积极融入“一带一路”“陆海新通道”建设,主动承接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产业转移,积极探索贵州与粤港澳大湾区高端产业深度合作。

  大力推动新型城镇化,着力建设宜居宜业新贵州。推进新型城镇化,既是要解决突出短板问题,也具有巨大发展潜力;既是产业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必然要求。一要聚焦城镇协调发展,努力提高城镇承载能力,深入实施“强省会”行动,努力推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二要聚焦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努力提振城镇经济,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和优化营商环境,加快提升城市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三要聚焦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努力提升城镇品质,创新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提高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和生态环境品质,全面开展“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四要聚焦城镇治理现代化,努力提升城镇治理能力,大数据赋能城市社会治理,大力推动法治城镇建设,加强安全城镇建设。五要聚焦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努力提升城乡融合发展水平,提升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质量,协同推动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

  大力推动农业现代化,加快建设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强省。农业强则国强,农业兴则国兴,农业在发展大局中始终发挥着“压舱石”作用,农业现代化既是贵州围绕“四新”主攻“四化”主战略的重要一环,也是推动贵州乡村振兴和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一要坚决扛起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全力抓好粮食生产,持续保障重要农产品供给,持续开展撂荒地整治,做好防灾减灾工作。二要做强特色优势农业,不断健全现代山地农业产业体系,持续提升蔬菜、水果、野生菌、中药材等农产品竞争力,继续大力发展生态畜牧业和生态渔业,因地制宜推动林下经济发展。三要全面加强现代山地高效农业发展的要素保障能力,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快提升贵州农业良种化水平,继续推进山地农机化工程,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以科技要素赋能农业现代化,推动山地农业绿色发展。四要加快完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继续培育壮大以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为主的现代农业经营主体,不断提升农产品质量与品牌影响力。五要深入推进农业农村改革和对外开放,继续抓好农村改革试验区、农村宅基地改革试点的推进工作。

  大力推动旅游产业化,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贵州生态良好、气候凉爽,红色文化、民族文化资源丰富,发展旅游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具备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的条件。一要聚焦“站位、方位、定位”,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贵州省委、省政府关于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的目标定位上来,尤其要把握好关键吸引物、高品质服务、全球美誉度、国际化客群的内涵要求,以及旅游方式、旅游空间、旅游业态正在发生深刻变革的趋势。二要聚焦资源、客源、服务三大要素持续发力,不断提升贵州旅游业发展的层次和水平。要围绕资源要素做足精深化文章,用好自然珍宝、文化瑰宝两个宝贝和丰富厚重的红色资源,更好把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强势、经济优势、发展胜势;要围绕服务要素提升精细化水平,坚持硬件、软件“两手抓”,让游客“食之爽心”“住之安心”“行之顺心”“游之舒心”“购之称心”“娱之开心”;要围绕客源要素补齐结构性短板,持续营造旅游宣传推介强大声势,创新思路吸引游客、留住游客,努力实现贵州旅游淡季不淡、旺季更旺。三要聚焦“特意性”资源,推进业态升级行动提品质、服务质量提升行动水平、市场主体培育行动增动能、闲置低效项目的盘活“四大行动”,特别是要大力丰富旅游业态,做强旅游经营主体,加强业态创新和学习借鉴,全力培育引进头部旅游企业,做好体旅融合大文章,大力推进文旅、酒旅、康旅等融合发展,全面提升旅游产品供给能力。四要强化多业态融合,把大力实施红色文化重点建设、阳明文化转化运用、民族文化传承弘扬、屯堡文化等历史文化研究推广“四大工程”的文化元素融入旅游载体,推动交旅、体旅、康旅、酒旅、农旅等融合发展,加快创建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

  (作者系贵州省社会科学院院长) 

责任编辑:崔博涵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