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实践价值和理论意涵
2024年03月29日 09:47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4年3月29日第2863期 作者:王存刚

  文明是人类社会实践的结晶,具有主体性、实践性、社会性等特征。文明形态是文明的结构化表现,始终处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创造文明新形态是人类的一种创造性社会实践活动,既需要实践主体的能动性,也需要理念、理论的方向引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引下,在成功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这是一场伟大的社会实践,也是一次重要的理论创新。

  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一场伟大的社会实践

  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中华文明发展史上的一次伟大实践。绵延5000余年的中华文明,是东方文明的代表和世界文明百花园中的瑰宝,具有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国人民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努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实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谱写了中华文明的崭新篇章。可以说,中华文明成就了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也赋予中华文明以现代色彩。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成功创造,为世界其他古老文明与时俱进、赓续发展创造了新典范。

  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史上的一次伟大实践。俄国十月革命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历史性转折,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史上的重大事件。十月革命后陆续诞生的一批社会主义国家,在各国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下,在马克思主义指引下,先后开启建设社会主义文明形态的征程。虽然这种探索在20世纪末遭遇重大挫折,但其历史意义不容忽视,历史经验弥足珍贵。在成功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长期探索和实践,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成功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蓬勃生机。它意味着社会主义实践在当代人类文明进程中可以有更大作为,人类对美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有了不同于过往的新样板。

  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世界现代化史上的一次伟大实践。世界现代化进程由西方国家率先启动,现代文明社会就是“资本处于支配地位的社会形式”。在西方现代化进程中,一些国家通过战争、殖民、掠夺等方式实现了自身生产力发展和物质生活丰富,推动形成了具有深远影响的世界市场,但是那种损人利己、充满血腥的国家发展方式,居高临下、颐指气使的对外交往方式,也给广大非西方国家人民带来了深重苦难和持久负面影响。与此相反,当代中国既遵循现代化一般规律,又立足本国实际,始终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坚定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和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了世界现代化史上的重要范式转换,昭示着人类现代化道路的光明前景。

  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是发展中国家崛起史上的一次伟大实践。近代以来,发展中国家长期处于世界体系边缘,是居于世界体系中心的发达国家剥削、掠夺、欺凌、讹诈的对象。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实现民族解放、国家独立为旨归的发展中国家崛起,是当时世界舞台上引人注目的现象;而发展中国家的群体性崛起,则是21世纪世界舞台上最重要的事件之一。作为拥有14亿多人口的发展中大国,中国崛起对发展中国家的整体实力增长意义重大。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当代中国经济实现了历史性跃升,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比重接近20%;科技实力不断增强,全社会研发经费居世界第二位,研发人员总量居世界首位,基础研究水平不断提高,原始创新能力持续增强。国家发展已经迈上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健康之路。中国在世界体系中的重新崛起显著增强了发展中国家的整体实力,有力改变了当今世界的力量对比,为推动世界多极化进程提供了强劲的新动力。

  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理论意涵

  实践是理论的源泉,也是理论创新发展的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和阐发的“人类文明新形态”这一范畴,根植于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延续着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和血脉,具有十分丰富的理论内涵,是人类文明观的重大创新。

  以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为核心目标,创新物质文明发展方式。实现物质财富增长,是现代化的基本目标,但现代化国家对物质财富的分配方式却是千差万别的,两极分化现象屡见不鲜。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属性和社会主义属性,决定其必然把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设定为核心目标。为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这一核心目标,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合理分配方式,极大激发了广大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用短短几十年时间走完西方发达国家数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同时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在世界现代化史上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

  以全过程人民民主为特征,创新政治文明发展方式。政治文明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本标志。作为全人类共同价值之一的民主,则是衡量现代化政治文明发展水平的重要尺度。在具体实践中,实现民主的道路多种多样,民主的形式多姿多彩。中国式现代化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广泛开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保障和实现人民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等广泛权利的真实的民主。人民当家作主更为扎实,基层民主活力增强,人权得到充分保障。全体社会成员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约数,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真谛,也是人类政治文明的一大创新。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创新精神文明发展形式。精神文明指称人类智慧的成长状况和人类道德的进步状态,体现着国家现代化的性质,衡量着国家现代化的水平。经济发展而精神失落,不是真正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吸收和借鉴古今中外优秀文明成果,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丰富人民精神世界,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夯实了全体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形成了具有强大凝聚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着中国式现代化的前行方向。在此过程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国人民的文化自信显著增强,全社会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以人民为中心,创新社会文明发展方式。社会文明标识社会的开化状态和进步程度,具体体现为国家在推进社会治理、维护公平正义、培养公民素质等方面达到的水平。推动社会文明程度不断达到新高度,应当是建设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目标要求和基本保证。中国式现代化不断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实现政府治理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的良性互动,努力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注重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文明的重要目标,就是构建既充满活力又拥有良好秩序的公正社会。

  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旨归,创新生态文明发展方式。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和发展共同体。发展生态文明,应当顺应而不是违逆自然规律,合理开发和利用而不是肆意掠夺和破坏自然。中国式现代化以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和生态伦理思想为指导,继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天人合一与道法自然的价值理念,自觉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科学发展道路,实施生态文明发展战略,建设美丽中国,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命共同体。中国生态环境保护由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不仅破解了世界现代化进程中长期存在的发展与保护难题,也为人类有效应对气候变化等全球性挑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人类文明新形态”这一理论范畴的提出和阐发,具有重要实践价值。它赋予当代中国发展以文明意涵,极大提升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价值位阶;它增添了当代人类文明发展新维度,有力推动了人类文明版图在21世纪的重塑;它拓展了全人类共同价值实现新思路,昭示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光明前景;它开辟了科学社会主义新境界,彰显着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人民性和实践性、开放性和时代性。

  不断丰富和发展人类文明新形态

  实践永无止境,理论创新永无止境。一部人类文明发展史,既是一部鲜活的社会实践史,也是一部生动的理论创新史。无论从哪个角度、哪个层次看,人类文明发展从来都没有平坦大道可走,而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兼具实然和应然两种属性的人类文明新形态,其创造和发展同样如此。可以说,不断丰富和发展人类文明新形态,始终在路上。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在这个充满挑战也充满希望的时代,继续丰富和发展人类文明新形态,应当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深刻洞察人类文明发展规律中掌握历史主动,在积极推进各种文明交流互鉴过程中引领文明前进的正确方向,以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新成就不断丰富和发展人类文明新形态,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成就开创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

  (作者系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南开大学国家安全研究院研究员)

责任编辑:张晶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