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入新时代以来,“中国之治”及其创造的诸多奇迹成为国际学术界讨论的热点话题。与此同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展现出的思想伟力与真理光芒吸引着众多国际学者与外国政要持续深入解读与探究。近日,本报记者专访了长期致力于中国议题研究的埃及前总理伊萨姆·沙拉夫(Essam Sharaf)。作为中国时代变迁与社会变革的见证者,沙拉夫对新时代十余年来中国社会的长足发展与民生福祉增进有着深刻感悟。在他看来,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中国梦”凝结着几代中国人民的理想与夙愿,传递出广大世界人民的期盼与心声。正是得益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强大领航,新时代的中国才能成为一个不断进步、日益更新的中国,一个踔厉奋发、卓有作为的中国。如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正在指引中国各族人民迈向梦想成真的明天。
建立起令人称道的国家治理体系
《中国社会科学报》:进入新时代以来,中国日益强大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之间有着怎样的关联?
伊萨姆·沙拉夫:我认为,对中国而言,新时代的十年可谓波澜壮阔的十年。习近平主席以其亲民的风格,受到了全中国人民的喜爱与支持。他在专注于推进中国内政外交方面所展现的坚毅决心及所付诸的巨大努力令世界钦佩。在治国方略的实施过程中,他带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建立起了一套在各个方面都令人称道的国家治理体系。这是一套全新的、与西方不同并且运转良好的治理体系。得益于这一体系带来的社会效益,中国被诸多国家视为“变革的先锋”。
在习近平主席富有远见卓识的领航之下,迈入新时代以来,中国的每一次探索、每一步跨越都备受瞩目。中国创造了令许多国家难以企及的经济增长奇迹,也证明了其具备能够充分影响国际事务的能力,成为引领新型多极世界秩序的重要一极。当前,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格局与过去几十年相比发生了深刻变化,而中国的一举一动无疑比以往更为牵动世界的神经。
中国的国家治理体系展现出了习近平主席深深扎根于人民的执政思想和发展理念。其最大限度地凝聚起全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将中国全社会的人力、物力和财政资源充分有效地整合利用起来,这对于新时代中国的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今天,习近平主席领导下的中国正在政治、经济、外交等领域发起并实施一系列新政策,这将为中国社会带来一些新的变化,从而推动共同富裕等现代化目标的实现。
我对于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中国梦”尤为赞赏。我曾经阅读过许多有关“中国梦”的文章并对此有着深刻感悟。在我看来,中国是一个拥有许多梦想的国家,“中国梦”无疑是中国为自己许下的诸多梦想的至高形式。“中国梦”深植于中国文化向往和平、均衡、协同的传统价值观,这一价值观经历了世代薪火相传,到今天始终如一。仅“梦”这一字,就象征了中国人民对于未来的无限憧憬,饱含着实现发展的无限可能,将追求人民衣食无忧、生活富足作为中国式现代化事业的基本探求,将维护国家社会稳定、经济繁荣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维度。
今天,中国人民脚踏实地致力于实现未来的梦想。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构成了实现这一梦想的关键。在过去一百余年的光辉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作为执政的崇高目标。今天,尽管中国所面临的国际形势与国内条件与以往大不相同,但这一初心未曾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改变。如今,在习近平主席的领导下,中国共产党、中国政府、中国人民齐心协力,好似激荡的洪流般一致奔涌向前,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坚定迈进。
丰富和发展人类现代化理论
《中国社会科学报》:中国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发展历程。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见证者,您对此如何评价?
伊萨姆·沙拉夫:今日中国取得的瞩目成就是多种因素共同促成的结果,而现代化的成功推进无疑是最为重要的因素之一。我十分认同中国共产党二十大报告中所阐述的中国式现代化的五大特征,即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在我看来,中国式现代化充分显现了一种全面、包容、平衡的发展模式,这一模式丰富和发展了人类社会的现代化理论。中国在现代化进程中的突飞猛进充分展示了一个国家的政策规划之于社会进步的重要性。中国人民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这一模式之于中国实际国情、社会条件、历史状况的有效性。
受西方媒体的影响,一些国家的人们对中国的印象还停留在过去。在2005年担任埃及交通部长期间,我首次访问中国。作为一名交通运输学领域的研究人员和教授,我最初较为关注中国铁路、海运等交通运输业的发展。随着访问中国的次数逐渐增多,我对于中国社会发生的深刻变迁,例如惊人的工业化进程,愈加感到触动。有一次,当我结束访华行程回到埃及后,我对开罗大学的教授们说,我目睹了一个伟大国家的变革。
今天,中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的比重、城镇化率、人均收入等都有大幅度提升。庞大而健全的教育体系、现代化的医疗卫生条件、数量充裕且便利的基础设施、发达的信息技术与大数据系统,都呈现出一个现代大国欣欣向荣的面貌。今天的中国拥有全球最大规模的中等收入群体。当前,中国的全国居民恩格尔系数已达到联合国划定的富足标准。
对于埃及等非洲国家而言,中国在脱贫领域的成果可谓鼓舞人心、值得借鉴。2020年,中国打赢了脱贫攻坚战,大量人口从极端贫困中解放出来,这一人类历史上的非凡壮举意味着中国提前实现了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减贫目标。此外,中国在技术领域的创新成果成为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推动力。例如,中国在人工智能、物联网、空间技术等领域取得的经验,可以为其他发展中国家带来宝贵启示。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生的巨大变革令许多西方国家始料未及。可以说,中国式现代化的成果远远超出了许多西方政治家最乐观的预期,也引发了一些西方人士的忧虑。他们未曾料到,一个曾经的贫穷国家,能够在短短几十年内崛起为一个中高收入经济体。中国式现代化用事实证明了一种西方现代化模式之外的现代化道路的有效性。
为中国立场深感欢欣鼓舞
《中国社会科学报》:作为来自埃及这一文明古国的政治家,您如何评价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一系列全球性倡议与理念?
伊萨姆·沙拉夫:同为文明古国,中埃两国均拥有灿烂的文明成果,中华文明和埃及文明两大文明所创造的成果,都对人类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事实上,两千多年前,源于中国的古丝绸之路就已将中埃两国相联结。此外,中埃两国在价值观方面有许多共识,在国际事务上有许多相近立场。因此,当习近平主席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以及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时,埃及十分乐于接受,并为习近平主席的决策和中国的立场深感欢欣鼓舞。
当前,2008年金融危机、新冠疫情、俄乌冲突、巴以冲突、气候危机等带来的负面影响仍然存在,信任赤字增加、国际秩序混乱,世界形势不容乐观。鉴于此,习近平主席提出一系列全球性倡议恰逢其时,顺应时代的呼唤,标志着关键、重要、优质的全球性举措的推出。这不仅有助于应对全球性威胁带来的负面影响,更为重要的是,可以满足国家间互信、人类共享繁荣等当前世界迫切需要的共同价值观,为创造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带来希望与曙光。
当前,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一系列全球性倡议所带来的务实合作已经在非洲生根发芽,其显现出的发展效益切切实实地降低了这些国家的人口贫困率,中国帮助共建国家建设的经济特区以及来自中国的投资项目为当地民众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一些非洲国家因长期处于西方殖民统治之下,曾经面临深度贫困、积贫积弱的状态,正是得益于中国伸出的援助之手,这些国家的许多人民过上了此前无法想象也不敢想象的好日子,国家命运也因此发生了改变。
尤其值得提及的是,中国提出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堪称一项引领全球发展的历史性工程。这一倡议由中国这一个国家发起,如今却已有150多个国家、30多个国际组织以不同方式参与其中。人类历史上鲜有国际性提议能够提供一个如此广阔的全球合作平台,吸引数量如此庞大的伙伴加入。其使得国际贸易更加便利,激发了许多隐性贸易需求。中埃·泰达苏伊士经贸合作区、埃及新行政首都中央商务区等项目,惠及了埃及的工业化发展。埃及政府制定的苏伊士运河走廊开发计划和埃及“2030愿景”也与共建“一带一路”倡议高度契合。
中国梦与世界梦息息相通
《中国社会科学报》:在世界动荡与不安、变革与矛盾相互交织的今天,您对于中国为促进良性国际关系、构建国际新秩序所作的努力作何评价?
伊萨姆·沙拉夫:近年来,中国为构建良性国际关系所作的一系列努力无疑是重大而有益的。中国在国际层面的做法充分映射出儒家思想中“达则兼济天下”的传统价值观。几千年前,古丝绸之路见证了中国促进不同文明和谐共生的历史。如今,中国正在重新挖掘中华文明蕴藏的宝藏,并将其所蕴含的美德和原则用于探索和塑造人类的未来。中国的繁荣复兴与中国社会的传统价值观诸如热爱和平、尊重文明、重视规则等密不可分。如今,这些价值观正在引领向往和平的人们走向共同繁荣的未来。
一些国际政治学者指出,任何一种政治体制都深深植根于文明特性。因此,处理好国际政治关系,其本质是处理好人类多样文明的关系。我经常提及这样一个比喻:全球共同繁荣应当是一幅“美丽的图画”,而这张图画需要用五颜六色去构筑,单一色调只会让它黯然失色。为此,文明交流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要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要超越文明优越。这些原则对于建立全球人民之间的信任,从而打开集体发展与繁荣的大门至关重要。显然,中国对此有着深刻的体察与认知。中国意识到,一个和平、正义、多样性的人类未来,需要依靠共同努力去缔造。
我曾经在多个场合通过一个故事来比喻中国和全世界的关系:“我有一个朋友,他有一个梦想,为了实现这一梦想,他不仅自己努力工作、不懈奋斗,还让他的许多朋友加入,与他一道,共同努力,一起寻找一个更为光明的未来。”这个故事的主人公就是中国。
当今世界正处于重大十字路口,各国都需要作出历史性的决定,选择敌意还是和平、破坏还是发展、分裂主义抑或互联互通,若选择前者,则有可能面临全球性毁灭;而选择后者,则意味着开启人类新的征程,推动实现全球繁荣。当西方在高谈阔论“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时,中国正在用自己的行动构建一种基于对话的国际关系。中国充分意识到,人类生活在一个高度关联、彼此相依的世界,这意味着,没有哪个国家可以独善其身,人类命运休戚与共。中国的成功不仅符合自身利益,也符合全世界的利益。在习近平主席的领导下,中国梦已与世界梦息息相通。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