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些美西方政客和机构频繁抛出“中国经济见顶论”,大肆唱衰中国经济发展前景,虽然其“中国经济增长乏力”“中国繁荣接近尾声”的论断被屡屡证伪,但恶意炒作之声仍不绝于耳。究其原因,一方面,美西方人士试图借此影响中国企业和居民预期,削弱国际社会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信心;另一方面,则是对中国超大规模的内需潜力和市场优势认知不足,对中国经济强大的韧性和内生动力不甚了了,或者是故意避重就轻、避而不谈。
中国经济的内生动力源自不断深化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日益完善的内需体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国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深入推进,消费日益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基础性力量。”2023年,我国最终消费支出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累计达82.5%,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进一步增强。其中,乡村消费市场的蓬勃发展尤为突出,正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2024年一季度,乡村消费品零售额达16047亿元,增长5.2%,增幅比城镇高0.6个百分点。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过程中,中国乡村消费市场的潜力不断释放,并逐步转化为经济增长新动能,为中国经济行稳致远提供了坚实保障。
农村居民消费扩容提质明显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持续投入和科技创新在农村区域下沉的效应已经充分显现。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和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使乡村消费环境得到显著改善,乡村消费市场实现内通外联,城乡经济循环加速打通。2023年,我国农村公路总里程超过470万公里,全国累计建成1267个县级公共寄递配送中心、28.9万个村级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站和19万个村邮站,邮快合作建制村覆盖率超70%;全国农村宽带用户总数达1.92亿户,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为66.5%。道路硬化、电网升级、宽带网络普及,极大地缩短了城乡之间的距离,让农村居民能够与城市居民一样,享受到现代生活带来的消费便利。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为农村居民提供了消费新场景,农村居民通过电商平台购买各类商品,不仅重塑了农村居民的消费模式,还进一步激发了潜在消费需求。
收入持续提升催动农村居民消费扩容提质。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和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就业,农村居民收入来源更加多元化,收入水平显著提高。尤其是工资性和经营性收入快速提升,有效增强了农村居民的消费能力。2024年一季度,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596元,扣除价格因素后,同比实际增长7.7%,增速比2023年同期提高2.9个百分点,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速2.4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比为2.30,比2023年同期缩小0.05。收入水平提升使农村居民的消费信心不断提振,消费需求日益多样化。2024年一季度,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5050元,扣除价格因素后,同比实际增长9.2%,增速比2023年同期提升5个百分点,比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增速高1.5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消费支出比下降至1.77,比2023年同期降低0.02。
高品质消费成为新趋势
随着收入水平提高和消费环境改善,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持续优化升级,消费模式从满足基本生存需求向追求更高品质生活转变。农村居民消费需求梯次升级趋势明显,消费增长快、潜力大、追赶城市居民的特点越来越突出。2023年,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2.35%,比2022年下降0.63个百分点。恩格尔系数下降符合居民食品支出比重伴随收入增长而下降的一般趋势,表明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和生活品质改善。相较于“衣食住用”类生存型消费,农村居民在交通通信、教育文化娱乐方面的发展型消费支出增长更快。2024年一季度,农村居民人均交通通信、教育文化娱乐消费支出增速均高于人均食品烟酒、衣着、居住支出增速。同时,农村居民追求更加便捷的出行和通信方式,以及轻松舒适的居家生活方式,耐用品消费需求不断释放。2013年至2022年,汽车、家电等耐用品在农村普及程度快速提高。尤其是在2022年末,我国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家用汽车和电动助力车拥有量分别为2013年的3.3倍、2.0倍。但农村耐用消费品市场仍未饱和,具有较大追赶空间。
发展型消费支出比例的持续攀升和耐用消费品普及率的显著提高,反映出农村居民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在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的加持下,农村居民收入有望稳步提升,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差异进一步缩小,农村居民对健康、休闲、教育等方面的消费需求日益增长,对绿色、智能、个性化产品的青睐也不断上升。这一趋势不仅反映了农村居民消费观念的变化,也预示着乡村消费市场的广阔前景。随着农村居民消费能力的进一步提升和消费结构的持续优化,高品质消费将成为乡村消费市场的新趋势。
乡村旅游与休闲农业成为新亮点
在中国政府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进程中,乡村消费市场的新场景、新业态层出不穷,产业链整体质量显著提升,对本地居民和城市居民的吸引力不断彰显。近年来,乡村旅游与休闲农业异军突起,焕发出勃勃生机,成为激发乡村消费市场活力、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2023年,随着旅游市场全面复苏,中国乡村旅游市场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市场份额不断扩大。农业与旅游、科普、康养等服务业高度融合发展,为乡村消费市场创造了符合消费升级趋势的新的经济增长点。数字科技在农村地区的深入推进也为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发展注入了智慧动力,不断激发乡村消费市场新模式,赋能乡村消费市场步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
2023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数量新增256个,总数达1953个;国家级乡村旅游重点村镇累计达1597个,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镇总数达6000个以上,成为乡村旅游的新亮点。在政策倾斜和金融支持下,以乡村旅游重点村镇为重要载体的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不断提质升级,乡村旅游项目不断创新。以携程平台为例,2023年平均每天推出1.4个乡村旅游新产品,乡村民宿供给量达到历史新高的33万家。各类节庆活动的举办和农旅结合模式的推广,不仅丰富了农村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还为当地经济的多元化发展注入了新动能,为农村居民提供了更多就业机会和创业平台。农村居民通过经营农家乐、民宿等旅游服务项目,实现了收入增加和生活改善,2023年,农村居民第三产业经营净收入同比增长18.5%。
文化赋能与消费创新成为新动力
文化赋能正成为推动乡村消费市场发展的强劲动力。在乡村振兴的壮阔征程中,传统文化与消费创新紧密相连,为乡村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2023年,贵州“村超”“村BA”等村级体育赛事的火爆,成为乡村文化生活的一抹亮色。这些由村民自发组织的体育活动,不仅展示了农村居民对精神文化生活的新追求,也反映了他们对健康生活方式的向往。乡村地区的现象级体育赛事,凸显了农村居民的精神文化需求正逐渐转变为生活中的主导性需求。
与此同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体验与传承活动广泛开展,不仅丰富了农村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还激发了文化产品的消费创新。2023年,随着第七批共50项传统农业系统荣获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认定,累计认定的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数量达188项。同时,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第六批新增1336个传统村落,中国传统村落总数达8155个,传统村落保护工作步入新的发展阶段。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为乡村消费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推动文化产业与乡村经济的深度融合。文化赋能与消费创新的结合,不仅提升了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也为乡村经济的繁荣发展开辟了新路径,展现出文化赋能乡村消费市场的广阔前景。
风物长宜放眼量。展望未来,中国将继续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提升农村居民的消费环境和生活品质;进一步推动农业现代化和农村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提高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加强对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的支持和引导,充分发挥文化资源在乡村消费市场中的赋能作用。广袤的乡村蕴含巨大的消费潜能,乡村消费市场的蓬勃发展为中国扩内需、稳增长提供了重要内驱力,也将继续为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带来新的活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动能正在不断积聚,必将推动中国经济顺利迈入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关口。习近平总书记会见美国工商界和战略学术界代表时指出:“中国的发展历经各种困难挑战才走到今天,过去没有因为‘中国崩溃论’而崩溃,现在也不会因为‘中国见顶论’而见顶。我们将持续推动高质量发展,持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既让中国人民不断过上更好生活,也为世界可持续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