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直面数字时代挑战
2020年12月01日 09:26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年12月1日第2059期 作者:徐强 苗静静

  《求是》2020年第16期发表了习近平的重要文章《不断开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在该文中,习近平指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要有生命力,就必须与时俱进。”“我们要立足我国国情和我们的发展实践,深入研究世界经济和我国经济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揭示新特点新规律,提炼和总结我国经济发展实践的规律性成果,把实践经验上升为系统化的经济学说,不断开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创新发展贡献中国智慧。”这对理论工作者来说,提出了两点警示:一是不要墨守成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应当保持旺盛活力。二是不能脱离现实,敢于直面问题,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以此开拓新境界。归根到底,从实际出发、与时俱进,才是坚持和捍卫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合理途径,才是符合马克思主义本真精神的有效方法。

  新时代需要理论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不仅是我国政府对不断变化的世界经济形态主动做出的积极举措,也将是很长一段时期中国的经济现实。它不是被动的、孤立的、临时性的调整,而是立足长远的战略决策,是关系到新发展阶段全局的系统性变革。这种新格局的建设对当前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第一,高效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关注的各项重点,需要实现平衡发展。面对群众和市场两大内需相关主体,处理好社会保障与以市场为手段的资源优化配置之间的关系,同时推动社会进步和结构合理化。第二,客观面对建设内生型动力机制与对外开放之间的关系,其既发挥大规模经济体优势,又促进生产要素和商品的充分流动。第三,面对新的经济现象,及时促进理论更新。由此观之,从某种意义上看,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落在了包括科技在内的各个方面的创新上。这些新行业、新现象的出现要求原有的理论体系不断拓展,继续保持对新的经济实践和社会实践的解释力和生命力。理论的创新不能落后于实践的创新,这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时代性命题,也是这一代理论工作者的使命。

  随着时代的变化,必然会出现新情况,产生新问题,原有理论都要接受新的实践检验,并在对新问题的回应中推进和发展新理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真正理论张力,不是源于对一般结论的简单重提,而是直面和正视现实问题,并通过深入思考给出答案。作为后发的现代化国家,以及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的背景,我国当前的经济形态和结构与西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相比,具有与之不同的复杂性和特殊性。这就更加考验理论工作者的智慧,需要从我国现实情况、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出发,积极探求真理,揭示真相。

  新问题引领理论创新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来临,数据包围和游走在人们身边,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它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人们在不知不觉间被数据同构,并在资本的推动下被数据支配。个人在数据的“魔力”下被不断解构和重构,成为符号化的存在或“失真”的存在。个人再也不是原初的自然人,而是被精准定位的社会符号。个人每天在不知不觉间既参与了与资本的博弈,同时也在与资本“共谋”。人们的生活与生产在数据的中介下连为一体。数据在现代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作用愈益显现,渗透进人们生活生产的各个方面,“数据”不仅被界定为生产要素之一,还参与到社会范围内的分配(这被视为重大的理论创新),并且同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一起成为市场化配置的五种要素之一。数据作为一种新的生产要素被视为“新石油”,正在并被进一步大量开发和利用。与原生石油的开采不同,数据开发不会使数据越来越少,反而源源不断,并且使其价值在有效开发中越来越大,实现更大效能。这样一来,作为一种以技术为依托的全新的生活生产要素,数据的出现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常规,而且改变了以往的生产结构,它也向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提出了一些新的问题,要求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必须作出理论回应。

  首先,概念是构成理论的基本要素,理论创新通常从概念创新开始。它一般有两种形式:一是原有概念已经过时,不再与新的时代相称,需要产生新概念;二是原有概念仍然适用,但需要丰富其内涵,拓展其外延。无论如何,在数字时代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概念及其体系都必须牢牢把握对新经济实践的解释力,这对于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至关重要。

  其次,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非物质劳动”这一新的劳动范式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和思考。这一劳动范式是对原有劳动范式的完全颠覆还是一种有限补充,是与“物质劳动”并行不悖还是渗透其中,这些问题都需要理论工作者作出回答。但无论对它的认知如何,以及它的未来发展走向怎样,它对原有以工厂和雇佣劳动为轴心的劳动范式的冲击已然形成,并且给人们带来思想上的冲击和理论上的困扰。如果我们面对的是一个“无人工厂”,或者不是雇佣工人,而是仅对数据的驱动,那么这就意味着资本的权力可以越出生产领域而进入人的生活领域,人们的一切活动都受资本的宰制。这样一来,数据是否还是像以往的机器那样只是转移价值而不创造价值?如果数据参与创造价值,那么它应该被纳入“活劳动”还是“死劳动”的范畴?凡此种种,无论我们持何种观点,都直接或间接丰富着我们对于以工厂生产为研究对象而形成的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理解和阐释。

  再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并以此为核心去看待西方经济制度与其不合理的社会关系。这也正是在新发展格局下我国强调逐步提升消费结构的同时,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完善社会保障的原因所在。

  最后,在马克思看来,资本不是物,而是一种关系。由于在数字化时代生产与生活界限的模糊化,今天的资本更加隐蔽、无孔不入,让人在不知不觉中受其辖制。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独特视角是揭示物与物背后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所以,它从根本上揭示了资本与劳动之间的真实关系。数字时代我们在分析经济现象时如何看待资本逻辑的作用?对资本的分析是否应从关系角度出发?这些都直接关系到我们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深入理解与再认识。

  综上所述,面对当下新发展格局所带来的社会现实,我们既要证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生命力,也要进一步彰显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活力。今天的全球化趋势、科技创新、多元化格局使得整个世界经济更加纷繁复杂。然而我们应该看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张力对于当前经济依然具有强大的理论生命力和实践指导力。同时,作为科技革命和大工业发展的理论产物,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张力也不会因科技进步和发展而被阻隔于当今时代。随着数字化时代的来临,不仅提出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任务,也提供了进一步证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以及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契机。只有本着求真务实的态度,秉持追求真理的精神,不断进行理论反思和实践总结,做真研究和真学问,我们才能迎接好经济结构调整带来的挑战,从根本上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开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哲学系)

责任编辑:张月英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