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红色基因传承育人体系
2024年02月20日 14:12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4年2月20日第2835期 作者:赖锋 肖康亮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 ,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人理想信念和家国情怀的集中体现,是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天然载体、鲜活教材和生动榜样,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高度的契合性和内在的一致性。高校是红色基因传承的重要阵地,要通过开发利用、深入挖掘、传承弘扬,将红色基因融入课堂教学、日常教育、校园文化、社会实践,构建红色基因传承的育人体系,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构建红色基因传承的教育教学体系。高校要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积极推进红色基因“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把红色基因教育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一是编著校本教材。将红色教育研究与学校课程的研发和应用结合起来,组织专家学者和教师联合攻关,探索开发以红色教育为主题的校本课程。二是打造思政“金课”。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以红色故事、典型事迹等鲜活素材充实思政课案例库,打造一批传承红色基因教学实践的精彩思政课堂。三是推进课程思政改革。梳理各门课程思政元素,挖掘其中蕴含的红色文化教育元素,构建红色基因教育与专业知识教育相统一的育人机制。四是开设红色讲坛。面向学生开设讲坛、论坛,邀请党史党建专家、红色后代、先进模范等走进校园,与大学生共话成长,播撒红色文化种子,促进大学生提升思想境界、丰富精神家园。例如,赣南师范大学用好课堂教学主渠道,以通识课、专业课、技能课形式列入人才培养方案,形成立体式、特色化的红色文化课程体系,编写《中央苏区历史大讲坛》《红色文化十讲》《红色文化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读本》等系列红色教材,开发赣南苏区红色歌曲、红色诗词、红色家书选编等校本教材,广泛运用到思政课和课程思政中,开设“明湖讲坛”“红土论坛”,邀请校内外专家做红色文化专题讲座。

  构筑红色基因传承的阵地育人体系。将弘扬红色文化与环境建设、班团组织、网络传播相结合,把红色基因有机融入日常教育,营造时时处处红色文化育人的良好氛围。一是建造红色景观。注重发挥校园文化景观的育人功能,高校可结合实际,精心设计红色育人场馆、红色雕塑景观、红色主题文化墙等红色文化景观,使校园内红色文化放眼可视、伸手可触。二是创建红色班级。建设一批以红色地名、革命烈士等命名的红色班级,建立一套标准、规范的班级运行机制,让学生在浓郁的“红色”中得到洗礼。三是推出红色网媒。推动红色文化育人与新媒体新技术有机融合,将红色文化资源以电子化、立体化、形象化方式进行创新性表达,按照思想性、教育性、学术性相结合原则,创作融学习展示、宣传、交流等功能于一体、深受大学生欢迎和喜爱的红色主题网站、微信、微博等。例如,赣南师范大学统筹利用线上线下红色阵地推进红色文化育人,建有“中央苏区历史博物馆”“红色文化育人成果展馆”等红色育人场馆,分三批次命名创建“瑞金班”“于都班”“肖华班”等15个红色班级,建设《红井水》网站和“红土赣师”等一批深受学生喜爱的红色新媒体平台。

  构造红色基因传承的实践育人体系。高校要充分挖掘红色资源,创新开展校园红色文化活动,组织学生积极参与红色文化实践,使红色基因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引导学生弘扬与践行红色精神。一是创设“红色社团”。结合当地红色资源和学校育人实际,成立一批“红”字号学生社团,以重大党史事件纪念日和节假日为契机,开展红色经典诵读、红色故事沙龙、红色影片展播、红色动漫制作、红色文化行为艺术展演、红色剧目创作、红歌赛等一系列红色主题活动。二是编演“红色剧目”。组织师生创作一批反映红色题材的艺术作品,让学生在“教中演、演中学、学中悟、悟中行”,接受沉浸式思想洗礼。三是寻访“红色基地”。建设一批校外红色文化教育实践基地,定期组织大学生前往革命圣地、烈士纪念馆等红色基地开展学习教育、志愿服务等社会实践活动。深入红土圣地,寻访革命前辈和革命烈士后代,查阅地方党史文献,收集整理红色故事,引导青年大学生通过一个个红色故事领会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初心与使命,进而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报效党和国家的决心与情怀。

  构架红色基因传承的制度保障体系。建立科学有效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是高校推进红色基因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把传承红色基因纳入学校办学顶层设计,制定完善相关制度和文件,建立高效协同的领导体制,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二是建立协调机制。高校要构建起红色文化育人的“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工作机制,建立党委定期听取红色文化育人工作汇报制度和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和部署红色文化育人工作。三是强化考核评价。高校要设置规范、有效的红色基因传承考核评价办法,把红色基因传承纳入党建思政工作、意识形态工作考核重要内容。例如,赣南师范大学成立红色文化育人工作领导小组,形成“党委主导、上下联动、协调推进”的红色文化育人格局,建立了红色文化学院,加强对红色文化育人工作的顶层设计、发展规划和组织实施。

  红色是立德树人的鲜亮底色。高校必须自觉担负起“推进红色基因传承”的历史使命,把红色文化育人作为一项长期工程,融入学校办学育人体系,贯穿立德树人全过程各方面,赓续红色血脉,培养时代新人,引领新时代大学生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洪流中踔厉奋发、勇毅前行。

  (作者单位:赣南师范大学党委宣传部;赣南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全国红色基因传承研究中心)

责任编辑:崔博涵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