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中拉学术高层论坛在上海举行
2015年11月30日 07:57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5年11月30日第855期 作者:本报记者 王海锋

  原题:中拉携手迈进命运共同体新纪元 第四届中拉学术高层论坛在上海举行

  11月26—27日,第四届中拉学术高层论坛在上海举行。围绕“建构命运共同体:中拉整体合作的新进程”主题,来自中拉各高校和科研机构的40多位学者就“建构命运共同体的中拉合作”、“中拉经济与贸易往来”、“中拉关系的历史与未来”、“比较视野下的中拉发展”等议题,开展了富有建设性的多学科交流。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常务副总编辑王利民,上海财经大学校长樊丽明,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王立峰,巴西圣保罗州立大学经济学教授、孔子学院院长路易斯·安东尼奥·保利诺出席论坛开幕式并致辞。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助理郑少华主持开幕式。

  王利民首先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秘书长、党组成员,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总编辑高翔研究员,向拉美朋友和与会中方专家及论坛承办方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他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建立平等互利、共同发展的中拉全面合作伙伴关系,打造中拉携手共进的命运共同体。这为中拉双方形成深度融合的互利合作格局,加强国家交流与合作指明了方向。自第一届中拉学术高层论坛举办以来,双方学者的交流一直持续,研讨主题从社会问题不断延伸到经济、政治、文化多领域。实践证明,在全球化、网络化时代,面对面的思想交流、碰撞依然重要,只有汇聚共同智慧才能更好地迎接未来快速变化的挑战。

  在对话交流中建构中拉命运共同体

  樊丽明认为,中拉共同的身份认同与利益交融,为命运共同体的建构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中拉共同体建构以五位一体为格局,以一个规划、三大引擎、六大领域为合作新框架,有望成为全球南南合作的新典范。

  对话与交流是加快整体推进合作进程、建构中拉命运共同体的基石。王立峰认为,中拉双方在经济增长、人文交流、社会发展、人民生活等多领域有着高度契合的共同利益和愿景。这将推动中拉关系顺应世界范围内南南合作的发展潮流,从经济合作伙伴逐步发展为整体合作框架下的命运共同体,成为地域广泛、力量多元的共同体,求同存异、凝聚共识的共同体,相互扶持、共谋发展的共同体。

  保利诺提出,中拉合作的重点在于提升双方的科学、技术和创新能力,尤其是要鼓励中拉科研机构和高校共同开展农业领域、食品生产领域、新材料领域、卫星发射领域、生物能源、生物技术方面的合作。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国际关系研究室副主任谌园庭认为,全球气候治理将成为中拉整体合作的重要抓手。智利科技大学、圣地亚哥大学进步研究所学者罗萨·伊莎贝尔·巴萨乌里·卡贝罗认为,中拉合作不能仅仅局限于现有的贸易、科技、基础设施或者人文交流,应该打造合作的2.0版,加入其他元素,例如,在太阳能、天体物理(深空探测和观测)、自然资源的保护、人力资本等。

  认真磋商中拉合作新规则

  在中拉命运共同体建构中,经济与贸易往来无疑是促进合作共赢、增进共同利益的最为重要的部分。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吴力波认为,推进中拉贸易合作,重点是推进贸易便利化,建立有效的中拉区域合作机制,重塑国际贸易版图。阿根廷拉普拉塔国立大学孔子学院教授安德雷亚·帕皮埃尔强调,中拉在经贸领域的合作可以以文化产业合作为突破口,即在文化产业(电影、网络游戏、音乐等)领域,建立新的合作机制。2016年是中拉文化交流年,将为双方文化产业领域的合作提供新的机遇和空间。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院长石静霞认为,中拉之间应该积极推进贸易自由化,切实推进双边、区域和多边机制的建立。

  学者认为,中拉合作不仅要在合作的领域上有所扩大,更要在规则的制定上展开深入磋商,要研究双方的规则,研究各自的规则,在继续执行既有规则的基础上,制定符合时代需要的新规则。上海财经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教授鲍晓华提出,如在中拉经济与贸易中,食品贸易占据一定份额,双方应该建立相应的食品安全标准磋商机制,以破解双方食品安全标准不一致所导致的贸易壁垒。

  深入了解拉美文明的过去与现在

  当前,中拉合作面临一些新的课题,对拉美文明作出客观的把握与判断在中拉合作中十分重要。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韩琦的研究表明,拉美文明是一种混合文明,既是拉美人创造的物质文化成果,也是一种“悖论”的文明,是和谐与不平等并存、开放与依附并存、多元文明与不平衡性共存的文明。在中拉交往中,要认识到这一文明的本质和特征,才能实现多元文明视野中的中拉对话。

  智利圣地亚哥大学美国问题学者莫妮卡·阿乌马达·菲格罗阿认为,中国学者应该关注拉美的过去和新近发生的变化,一方面要看到拉美曾经遭受的殖民历史,另一方面则要看到目前拉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如古巴今年首次参加美洲峰会、拉共体达成诸多共识等这些时代背景的变革,对于促进中国与拉美国家建立合作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智利安德烈斯·贝略大学中国研究中心主任费尔南多·雷耶斯·玛塔认为,中拉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层面存在的差异,可能会制约双方推进一些合作的效率和效果。巴西圣保罗州立大学教授马科斯·科尔德罗·皮雷斯则强调,中拉合作有可能会挑战美国独霸的世界经济金融秩序,因而,中拉携手建立一个公平、公正、民主的全球经济和金融秩序任重道远。

  中拉合作中的法律问题也成为学者关注的焦点之一。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邵沙平提出,要在法治观、大局观视野中审视中拉合作,同时在合作中为国际法治的建设作出贡献。

  实现中拉智库交流多样化

  加强中拉智库交流是推动中拉发展的重要路径。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副研究员周志伟认为,未来中拉智库的交流应该实现智库交流的多样化、推动交流议题的宏观与微观结合,加强智库与企业、政府之间的互动。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副总编辑孙麾提出,我们现处的这个世界,危机和变革正在成为世界关注的新主题,通过本届论坛富有成效的学术研讨,我们强烈感受到中拉关系与合作也将迎来新的机遇。我们主张摒弃价值皈依的强权思维,倡导相互尊重、优势互补的交往原则。在这个框架下,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中拉学者将共同见证推动历史进步的新进程,共同见证中拉总体合作的新进程。

  本届论坛上,学者们从历史和现实的双重维度探讨完善中拉关系的有效路径,推动创新互利共赢的合作机制,提高协同治理能力等方面,必将为迎来中拉新一波发展浪潮以及经济与文化的深度融合提供智力支持。

  论坛由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巴西圣保罗州立大学、智利安德烈斯·贝略大学与阿根廷国立科尔多瓦大学主办,上海财经大学承办,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协同创新中心、中国—拉美法律研究中心协办。据悉,2016年第五届中拉高层论坛将在阿根廷科尔多瓦国立大学举行。

责任编辑:崔岑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