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运营凸显经济学原则
2023年05月10日 10:28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3年5月10日第2646期 作者:刘海若

  过去几年,世界范围内的博物馆事业经受了极大的考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网新近发布国际博物馆协会(ICOM)的研究结果:全球博物馆业受疫情影响巨大,近90%的博物馆(超过85000家机构)选择暂停开放,其中近13%的博物馆可能永久关闭。

  毫无疑问,博物馆的运营方始终面临经济问题。在不容乐观的现实面前,移动互联网时代引领了博物馆发展的新时尚。2022年,短视频的独角兽抖音发布博物馆数据报告显示,当年5月,中国三级以上博物馆抖音内容覆盖率达98.64%。抖音上的博物馆类视频内容,在数量上同比增加70%,点赞量超过12亿次,播放量超过394亿次,相当于全国博物馆年接待观众数量的70倍。

  数字时代的博物馆正在以崭新的面貌吸引着受众,云端博物馆已然成为博物馆建设不可或缺的一环。在这种情况下,常态化的博物馆发展路径需要被重新评估,而评估的前提是博物馆的国别化区分在经济学原则下需要被“一视同仁”地对待。

  经验常数需突破长尾效应

  博物馆从建设到运营需要漫长的过程,主要是由于建设成本占先期投入的比重过大,博物馆也就理所当然地被归为重资产行业。传统意义上的博物馆有其准确定义。2022年8月,国际博物馆协会发布关于“博物馆”的最新定义,即“为社会服务的非营利性常设机构,其设立的目的在于研究、收藏、保护、阐释和展示物质与非物质遗产”。其实,这个定义与以往的定义比较起来并不新鲜,并未对博物馆的生存现状做出全面评估,对现实的考量是严重不足的。

  2015年,我国施行的《博物馆条例》从经营性质上将博物馆分为国有博物馆和非国有博物馆。明确国有博物馆的正常运行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非国有博物馆的举办者应当保障博物馆的正常运行经费。国家鼓励设立公益性基金为博物馆提供经费,鼓励博物馆多渠道筹措资金促进自身发展。依法设立博物馆或者向博物馆提供捐赠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享受税收优惠。无论是何种性质的博物馆,惯例化的博物馆建设通常只会考量所谓的“经验常数”,即将同类型的博物馆作为案例报价,并酌情考虑可能的溢价作为预算参考指标。这实际上是基于博物馆的投入与产出符合长尾效应的假设做出的,即需求头大尾小,后期需求或累积效应忽略不计。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策展人或博物馆的投资人必须深入思考数字化时代给博物馆行业带来的革命性变化,博物馆行业的尾部需求不仅可能足够大,甚至可能经久不衰,直到累积成天量需求。如此看来,经验常数就不可靠了。在博物馆开馆前,对于后期数字的产品更新与维护、注意力经济的持续性考量等诸多问题,就都需要拿上桌面讨论,对项目的可行性与性价比进行充分论证,以便更合理地安排资金,实现博物馆的可持续性发展,最终达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共赢的局面。

  技术支撑不是沉没成本

  数字化时代下的博物馆无法回避技术成本的考量。博物馆数字资源已成为博物馆发展的应有之义,数字资源的资产化更是体现了藏品的经济属性,文物保护与利用需要齐头并进。

  当下,新技术手段的发展日新月异,区块链是一把双刃剑,在使博物馆去中心化的同时,也让所有博物馆实现自身发展成为了可能。AI技术使藏品充满了“活力”,受众与其对话便可瞬间完成“穿越”。以元宇宙为代表的新兴虚拟现实技术是众多技术手段的交叉融合,在计算机技术、人工智能、人机交互理论以及仿生学等多种技术结合的情况下,迅速为藏品实现由静转动、由古到今赋能。ChatGPT让所有的藏品具有了文本全方位关联的操作空间。藏品数字化后,不适宜展出的展品就有了适合的呈现空间,从而不再“犹抱琵琶半遮面”。技术更新为博物馆带来了更多的红利,从经济学的角度反观当初被认定为沉没成本的技术投入,反倒成了机会成本。

  当然,我们不是技术至上主义者,也并非所有的博物馆都必须前置技术成本。以国际博物馆统计数据为主要参照,国际博物馆协会制定的国际标准博物馆在类型上可划分为水族馆、动物园、考古博物馆、美术馆、生态博物馆、人种学和人类学博物馆、一般博物馆、植物园、植物标本博物馆、自然历史博物馆、露天博物馆、科技馆等15种类型。哪些类型的博物馆适合技术深度投入,以便更好地服务受众,获得市场认可;哪些类型的博物馆可以借助技术手段实现藏品共享,丰富受众的情境体验等,都需要进一步探究。

  博物馆“周边”带来边际收益

  从经济学的角度考虑,投入势必期待产出或者收益。作为博物馆运营的决策者,为了确保博物馆能够长久运营下去,不可避免地要考虑收支平衡问题。博物馆的主要收入来源也就是门票收入、授权藏品的收入等。于是,“开源”问题显然成为博物馆运营中的一个重要事项,拓宽收入渠道也就迫在眉睫。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博物馆中的藏品简直就是会“跳舞”的精灵,如果选择合适的方式开发并利用,其藏品就不仅能在博物馆内“舞动”,还可能飞到世界舞台的中央“翩翩起舞”。这种“舞动”必然会带来长期的边际收益。

  “边际”是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边际收益就是新卖出或新得到一项产品带来的收益增加。“边际主义者通常围绕着市场需求来构建经济学理论,即在满足特定的条件下,一个竞争性的市场体系将从给定的资源禀赋和技术中产生出更多的收益。”奥地利经济学家、现代边际效用理论的创始者卡尔·门格尔(Carl Menger)认为,“大量的商品无法复制(例如古典和早期绘画大师们的画作),因此,就许多例子来说,我们可以观察到价值,但没有再生产的可能性。由于这个缘故,与再生产相关联的任何因素都无法成为一般价值的决定性原则”。

  博物馆的藏品往往具有独占性,其藏品“周边”产品化后,长期投入市场,甚至不需通过降价来刺激消费。可以预见的是,其文创产品的常态化经营策略不是追求畅销品的思路,而是追求常销品效应,细水长流有助于“永葆青春”。当然,如何决策,还需要精算师上场替博物馆的运营者精打细算。

  博物馆发展的变革与时代同步,但万变不离其宗,发展的前提是生存,生存就必须考量经济成本。在数字经济时代,移动互联网为博物馆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在机遇面前,最为重要的是革新发展理念,只有将博物馆事业主动放置在市场的文化土壤中接受检验,按照其特有的发展规律运营,才有可能迎来更大的发展。

  (作者单位:黑龙江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

责任编辑:崔岑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