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斯·罗利:不确定时代与批判性思维的必要性
2022年08月29日 11:06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2年8月29日第2480期 作者:克里斯·罗利(Chris Rowley)

  

  牛津大学凯洛格学院访问研究员、英国伦敦大学城市学院贝叶斯商学院荣休教授,从事亚洲就业和人力资源管理以及商业和管理研究。

  此次论坛的主题是“大变局中的文明:中国与世界”,我打算从不确定性的宏观角度来探讨这个主题。我的演讲将主要探讨“不确定时代与批判性思维的必要性”。新冠肺炎疫情和当下的俄乌冲突正提醒着人们:世界在不断变化。如何应对这种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才是关键所在。想要弄清这个问题,首先就要理解不确定性是什么,以及如何在不确定的前提下运用批判性思维。

  我们先来谈一个实质性话题:不确定性。关于此次论坛主题的关键词“大变局”,你脑中可能会想到许多其他同义词,其中肯定会有“动荡时代”这个词,各种相关著述已经出了不少。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曾说过,动荡时代最大的危险不是动荡本身,而是仍然用过去的逻辑做事。我认为这句话直击要害。类似的词还有“反复无常”“尚不明朗”和“极其复杂”,等等。

  因此,就不确定性本身而言,我们可以梳理出以下三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最理想,决策制定者能够在完全确定的情况下做出决定。他们明确地知道每一个行动会带来什么后果,同时还清楚各种替代方案。虽然这种理想的决策环境并不常见,但还是有可能存在的。第二种情况最次,即决策者必须在不确定的情况下做出决定,全然不知会有什么结果。当然了,介于这两者之间的是风险,在有风险的情况下做决策,即决策者清楚各种结果的可能性。他们清楚自己决策可能带来的后果,但是他们并不能完全确定,也无法确定任何的不确定性,他们是在有风险的情况下做出决定的。

  关于这个问题,最著名的例子就是2002年时任美国国防部长唐纳德·拉姆斯菲尔德运用了鲁夫特和英厄姆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乔哈里视窗”的概念,有效地梳理出一个有关不确定性的思维方式。他曾这么说过,已知的已知是存在的,也就是说,我们知道我们知道。当然了,他还提出过已知的未知。他说,这指的就是我们知道有些事我们不知道。但最经典的还是他提出的“未知的未知”,指的就是我们自己并不知道自己不知道这件事。听起来是有些云里雾里,你不知道自己不知道。因为就我们已知的而言,许多不确定性是非常不同的。

  如果不确定性的程度和速度有所不同,人们的接受程度也不同,那在这样不断变化的时代里,我们该如何应对呢?这就需要一种思维方式。从历史角度和传统角度来看,我们的思维方式主要就是死记硬背。死记硬背是传统的学习方式,其实就是一种有准备的学习方式,或称之为标准化思维。标准化思维的另一面是批判性思维,就是当你遇到问题时,通过思考找到对策。批判性思维技巧与死记硬背不同,它强调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需要创造力、分析力和交流技巧,最重要的是开放性思维。兼具以上几个技巧才能获得批判性思考的能力。

  也许有人会问:这有什么重要的?批判性思维之所以重要,是因为我们在思考、讨论,以及得出结论的过程中带有偏见。而我们抱有偏见的原因就是所谓的“合意偏误”,也就是一厢情愿地只看到我们想看到的。与之类似的概念是“确认偏误”,即我们倾向于看到能印证自己观念的东西。我们选择性地采纳能够证明自己观点的事实,却忽略其他事实,从而愈加坚信自己的观点。我们都存在这种认知偏误,但我们至少要意识到合意偏误的存在,也就是只看到自己想看到的,或者说确认偏误,即寻找我们想看到的。

  批判性思维另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社会各界都需要适应改变。如果你要适应,要向好的方向发展,合作共享资源是一个很好的途径。因此每个人都需要具备批判性思维。能够充分考虑事实和问题并表达出自身观点的人越多,结果对每个人就越好。而想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交流想法,二是保持冷静。也就是我所说的“理性辩论”。理性辩论一般来说包含以下几点:首先就是得涵盖所有事实;其次是要尊重专家意见,针对所谓的事实,要能接受不同判断,观点论述要明确,尊重观点正反两面的依据,或者说是所有观点的两面性;要承认观点的局限性,最终目的须正当有益,要能够带来广泛利益。因此想要实现理性辩论,就需要做到理性劝说和理性讨论。

  我们该如何培养并习得批判性思维呢?在我看来,教育和互联合作就是很好的方式。我想用爱因斯坦的一句名言总结一下,这又不得不回到是选择死记硬背还是批判性思维这个问题上。爱因斯坦认为教育并非只是学习事实。他说,教育不是为了学习具体的知识,而是为了训练大脑思维的能力。这个看待教育的角度很好,是一个广泛、全面的观点。教育绝不是死记硬背和学习事实,尽管它们也是重要的。教育要训练大脑会思考,会批判性地思考,掌握批判性思维的技巧,学会分析、交流、收集证据、理性辩论。

  回到今天论坛的主题,大变局也就意味着不确定性。我们刚刚也了解到了,无论是在等级、强度还是速度等方面,不确定性都是因人而异的,关键就在于对于变化的接受程度。从吉尔特·霍夫斯塔德的不确定性规避的维度来看,很显然有的人、有的国家对于不确定性或巨大变化的接受程度较高,而有的人和国家则更害怕变化,所以会试着规避不确定性。此外,在充满变化和不确定性的时代,批判性思维对我们所有人而言都非常重要。无论是对于社会、商业还是学术界都是如此,而且我认为这种作用是不会消失的。最后,我想号召人们主动培养批判性思维,尤其是在这个深刻变革的时代,不仅仅是对中国,对于世界其他地区亦然。

责任编辑:陈静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