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第二语言存在好感差距
2024年01月03日 10:16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4年1月3日第2807期 作者:练志闲/编译

  本报综合外媒报道 加拿大康考迪亚大学官网近日发文称,该校应用语言学实验室的研究人员调查了第二语言为英语的人的“元感知”(meta perception),即一个人对自己在他人心目中形象的看法。研究表明,大多数人在说第二语言时通常会对自己过于苛刻,以英语为第二语言者同样存在这种“好感差距”(liking gap)。在之前的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人们经常低估自己有多“讨人喜欢”,即出现好感差距。这项研究的特点是将研究对象设置为第二语言为英语的人。

  研究人员招募了76名以英语为第二语言的大学生,并将他们按照男男、女女、男女的结对方式分成人数大致相等的二人小组,参与者的母语背景不尽相同。研究人员让每对参与者用10分钟时间阅读英文短文并以英语展开讨论。之后,参与者需要填写表格,并按0—100的尺度对他们的互动进行评分。

  问卷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要求参与者从三个方面评价搭档,包括他们对对方的整体印象(例如,喜欢与否、是否愿意再次互动)、对方的口语能力(口语水平、流利程度)、对方的行为(合作成功度、舒适程度)。第二部分要求参与者回答类似的问题,但这次是从元感知的角度(即估计同伴对自己的印象)来回答,需要猜测其搭档对自己的整体印象以及对方如何评价自己的口语能力和行为表现。最后一部分围绕未来可能进行的学术与社会交往展开,如是否愿意参加学习小组、分享课堂笔记或与搭档一起度过课外时间。

  研究人员表示,和英语母语者一样,第二语言为英语的非母语者也存在这种好感差距。平均而言,参与者对自己的受欢迎程度低估了约14个百分点。虽然“好感差距”很常见,但可能会对讲第二语言的人产生不利影响。在这项研究中,许多参与者都是留学生,而这个群体更容易感到被孤立、与外界格格不入、缺乏归属感。

  研究人员发现,在所有二人小组中,人们都低估了自己的整体印象。此外,有16%—17%的女性参与者低估了自己的口语能力和行为表现,并且这一发现与搭档的性别无关。

  这些发现对有大量英语为非母语的留学生的高校来说有重要意义,因为留学生群体的不安全感可能会对他们的学业及社交融合产生潜在影响。研究人员表示,如果留学生认为自己不被他人喜欢,因而不愿意与其他学生交流,可能会限制潜在的有益互动,继而妨碍自身人际关系发展和第二语言技能进益等机会的把握。

  (练志闲/编译)

责任编辑:张晶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