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在北京胜利闭幕。国际学术界认为,此次二十届三中全会吹响了中国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将为中国与世界的双向奔赴拉开新的序幕。回望历史,中国走过了不平凡的改革历程。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第一次划时代的改革;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推动了又一次划时代的改革。如今,从“全面深化改革”到“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从除疴疾、破藩篱到迎挑战、解难题,中国的改革之路越走越宽广、越走越坚定。为解读二十届三中全会的重大反响,本报记者特邀三位长期致力于中国议题研究的外国学者,请他们谈谈此次全会作出的一系列部署与决策所具有的深远意义。三位学者认为,改革是一场深刻的革命,不仅改变了中国面貌,也影响着世界格局。此次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明晰了新一轮改革重点任务,为未来中国的改革方向绘蓝图、定目标、明方向,也将为全球共同发展带来曙光与信心。在国际环境纷繁复杂的今天,中国共产党展现出了不畏艰险、锲而不舍的战略定力。
改革开放是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
德国柏林—勃兰登堡普鲁士协会名誉主席福尔克尔·恰普克(Volker Tschapke):我全程关注了此次二十届三中全会的动态以及全会发布的相关政策性文件。全会的召开对中国和世界而言,都是一个重大的利好消息。可以说,中国好,世界会更好。鉴于此,有必要热烈祝贺二十届三中全会的胜利闭幕,并向中国共产党过去所进行的持续改革致以最深的敬意。
二十届三中全会是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会议。在对过去中国改革道路进行回望和总结的同时,全会提出了“七个聚焦”“六个坚持”等令人耳目一新的改革政策。其中,“坚持系统观念”作为“六个坚持”的一大内容,令世界印象深刻。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系统性思维与方法看待“改革”这一概念。这种全面、宏观的整体性视角,使得改革在中华大地上始终存在并持续发力。这意味着不断追求变革、不懈探索和尝试,同时也意味着思想观念、生产方式、利益格局的深刻演变。改革开放是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
我想借此机会再次回顾习近平主席的著作《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就我个人的阅读感受而言,该著作在某种程度上是理解改革开放尤其是新时代以来中国发展与变革的重要根基。在习近平主席的领导下,中国共产党在国内实行的令人赞叹的壮举,莫过于成功地与贫困作斗争,帮助数亿中国人民摆脱贫困。中国共产党在国际层面提出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成功助力许多其他国家尤其是非洲国家解决了贫困问题,并与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非盟《2063年议程》等紧密对接。
二十届三中全会对于中国新时代以来全面深化改革宝贵经验的总结,是相当精准到位的。世界上很少会有哪个政党如同中国共产党一样,以召开三中全会的方式定期举行全体会议,共同检视过去并展望未来。就此而言,一些西方国家应当进行反思,学会倾听中国的声音、接受中国方面的邀请,以参与更多的全球性事务,为全球发展进行富有成效的观点交流并献计献策。
以高度凝聚力解决发展难题
印度社会科学研究院院长阿什·纳莱因·罗伊(Ash Narain Roy):二十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可谓恰逢其时。全会让世界了解中国下一阶段改革的主题、原则与方向。随着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作出系统部署,中国改革的未来走向将迎来宝贵契机。在国际形势复杂严峻、全球经济正在经历艰难时期的当下,许多国家在发展之路上都面临着这样或那样的挑战,中国也不例外。难能可贵的是,中国通过多方面的辛勤努力与不懈追求,以高度的凝聚力解决了改革进程中遇到的诸多发展难题。
在全会审议通过的《决定》中,“改革”二字作为高频词反复出现。在当今中国的其他政策性文件中,“改革”也被频繁使用,从中可以看出中国对于改革举措的高度重视。几十年来,从一个发展重点到另一个发展重点,从一个行业部门到另一个行业部门,中国的改革轨迹覆盖多个领域。应当说,改革之于中国,并不只是一个流行语,也并不只是经济、社会领域的努力,更代表着一种对于中国所处现实的透彻感知与睿智应对。
从全会传递的信息来看,中国的改革措施进一步将社会资源引导至教育、科技与人才领域,也进一步向保护贫困和弱势群体的利益倾斜。此次全会上作出的一系列经济体制改革决策,将推动中国经济的市场化和国际化进程。这不仅对于中国的自身发展有重大影响,也将直接影响到中国与其他国家的经济合作、贸易关系、投资流向。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经济政策调整及其未来方向,对于全球经济格局有着显著影响。
在过去,日本经济发展曾经历了“失落的十年”,其经济前进的步伐一度陷入停滞,日本花了多年时间才渐渐走出了经济衰落的阴影。一些西方评论人士由此片面地断言,经历了几十年经济高速增长之后的中国,也将重蹈日本的覆辙。然而,需要指出的是,与日本不同,中国拥有更为健全的国家制度、更为稳定的政治体系、更为丰富的经济工具,可以解决这些西方人士口中的“问题”。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中国拥有较强的技术优势,尤其是在尖端技术领域的发展速度令许多西方国家惊叹。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了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统筹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重要性。可以预见的是,在未来,中国将通过研发颠覆性技术、扩大高端制造业规模等,更加专注于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之路,成为令人瞩目的全球科技创新领军者。
对于任何国家而言,现代化并不只是有关麦当劳、凯迪拉克和耐克运动鞋的故事,也并不只是一杯香槟或蛋糕上的樱桃。现代化应当是关乎公平与正义的终极人文关怀。令人遗憾的是,虽然西方的现代化模式承诺为“所有船只”服务,但最终却只为“高级游艇”服务,这并非中国式现代化的初衷和愿景。一直以来,中国式现代化注重以人为本的增长模式,并以实现社会利益分配的公平性为出发点。纵然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均衡现象,但中国政府正在通过税收调节、乡村振兴等改革举措,努力消除这些现象。
二十届三中全会的召开表明,中国共产党善于在正确的时刻做出正确的选择,采取创新性措施以应对改革进程中的种种挑战。在全球性危机频发和地缘政治动荡的背景下,二十届三中全会的召开,象征中国共产党向中国人民也向世界人民作出公开、透明、有力的承诺。这一承诺关乎社会契约,关乎民生福祉,关乎全球发展,因而对于广大发展中国家有着巨大的感召力。
与世界各国共享繁荣的承诺
西班牙“与中国对话”项目主任苏傲古(Augusto Soto):国际分析人士认为,二十届三中全会是世界观察中国的重要渠道。二十届三中全会的意义不局限于中国国内,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广泛关注。我注意到,此次全会对于中国当前改革形势进行了准确、深入的研判。全会锚定到2035年要实现的改革目标,重点部署未来5年的改革任务。通过发布《决定》,中国共产党让世界知晓中国在下一阶段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方针和决策。
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此次全会强调更加注重改革实效,推动生产关系和生产力、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更好相适应。我深信,这些内容在指导中国自身未来改革之路的同时,将为世界其他国家带来互利共赢的机遇,也体现了中国对于国家发展事业的执着追求。
如今,中国经济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日益凸显,货物贸易总额居世界第一,但中国并未因此而骄傲或自满。2014年11月18日,一列载有几十个集装箱的“义新欧”中欧班列从中国浙江义乌启程,历时21天后抵达西班牙马德里。中欧班列行程几乎跨越整个欧亚大陆,成为人类历史上运行距离最长的货运列车之一。这辆“一带一路”上的黄金列车不仅仅是一个贸易和货运通道,更体现了中国对与世界各国共享繁荣的承诺。
《决定》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这向世界释放出一个重要信息,即未来的日子里,中国仍将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崛起道路。我认为,对于中国的这一立场,一些西方大国不应该产生应激反应或感到过分焦虑。在二十届三中全会闭幕的当天,全球安全倡议研究中心作为落实全球安全倡议计划的一部分,在北京正式启动。同时,中国发布了首份《全球安全倡议落实进展报告》。这一举动表明,中国将继续致力于帮助破解全球复杂安全难题,以应对快速演变的全球极端天气和突发的网络安全紧急事故,并为消弭国际安全冲突作出更大贡献。
中国近年来的经济体制改革表现优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于7月16日发布的最新《世界经济展望报告》,将2024年美国经济增长预期下调0.1个百分点至2.6%,而将中国经济增长预期上调0.4个百分点至5%。报告对于今年中国经济增长的预期,高于对G7成员国如德国、法国、意大利、英国的普遍预期。在全球经济陷入困境、各国普遍面临经济下行压力之际,中国彰显了继续深化经济改革以确保可持续增长的意愿。昨日的点滴行动,汇聚成为今日的改革辉煌,并将铺就未来改革之路。这一切都基于中国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巨大战略勇气与决心。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