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水与国际政治的联结
—— 评《中东水问题:地理、政治和经济考察》
2022年07月14日 09:36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2年7月14日第2448期 作者:王志坚

■《中东水问题:地理、政治和经济考察》 资料图片

  朱和海所著的《中东水问题:地理、政治和经济考察》一书,是在1996初版的《中东,为水而战》基础上,历经二十余年思考、完善的最新版本。该书详尽描述了水在中东地区扮演的资源、财富乃至武器等角色,系统论述了中东水问题及其解决手段,不仅是水文水资源研究的重要资料,而且为国际关系研究带来可资参考的水政治信息。

  水与国际政治的联结出现的时间很早,除了河流可以作为国家之间的天然边界外,河流的航行利用也是国家间合作的纽带,例如,1648年形成的《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就开放了下游莱茵河的自由航行。国际水政治的实践虽然从国际河流边界与航行问题起步,但因此类问题的妥善解决,已很少受水政治学者关注。随着全球水资源的安全化,国际河流的非航行利用在冷战结束以来一直是国际水政治的核心和热点问题。

  该书在全面考察中东水文水资源的基础上,重点考察了利塔尼河、尼罗河、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约旦河和阿西河等地表水资源以及巴勒斯坦的山区含水层等地下水资源,详细回顾了中东各地通过凿渠、修堤、建闸、筑坝、掘井等方法,利用地表水、地下水和雨水,发展农业水利、工业水利和城市水利漫长而悠久的历史。但该书的最大亮点却是围绕上述水资源及其利用的水政治的探讨。该书全面梳理了尼罗河、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和约旦河四流域沿岸国争夺水权利短暂而曲折的历史,剖析了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两流域水权利争夺与库尔德人问题、石油问题和复兴党领导权问题等复杂而微妙的关系,详细介绍了约旦河流域水权利争夺与阿拉伯—以色列双边关系和宗教问题的密切联系、“约翰斯顿斡旋”这一美国重大外交活动的来龙去脉,以及阿拉伯国家首脑会晤机制的形成。

  例如,该书详细论述了叙利亚和伊拉克如何在与土耳其争夺中东两河用水权时利用关联策略,将库尔德等问题引入水谈判,由此提升自己讨价还价的能力。库尔德工人党一直是土耳其关注的重要政治问题,叙利亚利用库尔德问题,将其作为与土耳其围绕水源博弈的手段并获得成功。1987年,叙利亚利用库尔德问题迫使土耳其与叙利亚签订了保证向叙利亚提供最低500立方米/秒流量的水协议。与此相对,土耳其为了应对下游两国的结盟,提出了具体的水利用与评估措施进行化解,即开发利用两河的“三阶段”理论。该理论在对各方灌溉需要的河水进行系统评估的基础上,由三国的工程师团队具体实施,总共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仔细研究水资源,第二阶段详细研究土地资源,第三阶段评估水和土地资源。土耳其围绕“三阶段”理论进行了一系列宣传,该理论的提出无疑为土耳其正在实施的东南阿纳托利亚(GAP)项目赢得了时间,并在抵制有关项目的批评声音方面发挥了有利作用。“三阶段”理论较为温和,使水霸权的阴影得以部分消除,也为土耳其在国际河流利用上赢得先机。

  该书对国际水问题的地理、政治与经济进行如此深入细致的考察,意义深远。说到底,国际水政治是一个地区性问题,水政治作为一个学术热点,是伴随着安全概念的扩展和国际政治研究重点地区化而逐步深入的。冷战结束后,安全研究的范围被以巴里·布赞(Barry Buzan)为代表的“哥本哈根学派”拓展到军事、政治、经济、社会、环境等五个领域。20世纪90年代,世界各国把注意力集中到本国发展的道路上来,随着工农业发展,日益增加的用水需求与有限的水资源之间的矛盾日益扩大,水危机开始出现。中东国家由于面临水资源短缺的共同威胁,而产生了共同合作以解决水问题的愿望。科学的地理、文化考察,严谨的地区政治、历史论证,是评价解决水问题经济与管理手段的先决条件。对地区、流域有关地理、政治、经济等诸多领域的考察是解决水问题的一串钥匙,国内外水政治研究的诸多学者都认识到了这一点。他们从不同学科出发,依托自身深厚的学科背景和理论知识,从各个学科不同角度对国际河流冲突与合作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冲突、促进合作的建议。我国和陆上周边国家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水政治问题,而且,无论是“丝绸之路经济带”还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都绕不过中东地区,该书无疑会对我国相关政策产生重要影响。

  不过,该书亦有不足之处。首先,作者在该书2020年初版“自序”中认为,“水政治”一词是美国政治经济学家约翰·沃特伯里(John Waterbury)在1979年出版的《尼罗河流域的水政治》(Hydropolitics of the Nile Valley)一书中发明的。但实际上,“Hydropolitics”作为一个合成名词,早在1976年就出现在费边·阿克(Fabian Acker)的《南部非洲水政治》一文中。经笔者的建议,该书在修订时采用了这一术语。其次,该书未能充分运用国际法协会(ILA)1966年通过的《关于国际河流水利用的赫尔辛基规则》、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1992年通过的《跨界水道和国际湖泊的保护和利用公约》、联合国国际法委员会(ILC)1997年通过的《国际水道非航行使用法公约》,对中东国际河流(国际排水流域、跨国界水、国际水道)水资源的分配、开发、利用和保护提出作者自己的见解。最后,作为跨学科专著,该书未能进行有机的观点整合与兼顾多学科的解决进路论证。当然,这有吹毛求疵之嫌,因为到目前为止,国际上对中东水政治研究(包括国别、流域、地下水等研究)的不同角度(包括航行、水电、灌溉等)的案例学术研究虽然占全部水政治文献的三分之一,但大多未能做到融汇各家之长,形成科学、理性且公平的对策建议。国际水政治,尤其是中东水问题的政治考察仍有相当大的探索空间。

  另外,水政治虽然总体上是个地区甚至主要是共享流域的国家间问题,但世界霸权国家的水政治渗透不容忽视。2021年4月,美国副总统卡玛拉·哈里斯(Kamala Harris)在芝加哥说:“我也参加过很多关于外交政策的会议,过去很多年,好几代人是为了石油而战,而在不久的将来,他们将会为水资源而战。”虽然历史上纯粹的“为水而战”确实在4500年前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上发生过,但近代以来,合作也已经成为解决国际水问题的关键词。中东的水资源极为匮乏,美国将来的外交政策会循着水源“为水而战”吗?其他国家(包括中东国家)会在未来进行夺水大战吗?对这两个问题的回答虽然超出了中东的地理范围,但该书用“利用水资源”“扩大水来源”“管理水资源”和“保护水资源”四章考察了中东国家解决水问题的各种政策与措施,或许能为读者提供一些重要的线索和启示。

  (作者系河海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南京大学中美文化研究中心兼职教授)

责任编辑:陈静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