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利西斯》巴黎诞生记
2022年07月14日 10:08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2年7月14日第2448期 作者:杨茜

■乔伊斯和《尤利西斯》的出版人毕奇(左)女士1922年在莎士比亚书店。 资料图片

  很多人都知道《尤利西斯》(Ulysses,1922)是爱尔兰作家詹姆斯·乔伊斯(James Joyce,1882—1941)的作品,但可能不知道的是,首部完整的《尤利西斯》是在巴黎出版的。2022年是这部作品诞生100周年,这对于《尤利西斯》当年的出版方——巴黎莎士比亚书店乃至整个法国文学界都具有特殊意义。

  从2月2日(英文版《尤利西斯》出版之日)到6月16日(布鲁姆日),莎士比亚书店连续举办朗诵活动,先后有100多名来自世界各地的作家、艺术家分别朗读了《尤利西斯》的片段,以示纪念。回首百年,这部代表英语文学的巅峰之作能够在巴黎出版,有多方面的原因。

  慧眼侠肠的女士

  1920年7月一个星期天的下午,来自美国的巴黎拉丁区莎士比亚书店店主西尔维娅·毕奇(Sylvia Beach,1887—1962)和同是书店店主的法国女子阿德里安·莫尼埃受邀参加一位法国诗人举办的晚会。晚会上,诗人向毕奇耳语:“爱尔兰诗人詹姆斯·乔伊斯在这儿。”这让她惊了一跳。

  原来,几个月前,乔伊斯和美国诗人艾兹拉·庞德(Ezra Pound,1885—1972)在意大利第一次见面时,庞德就劝他来巴黎。这时候,乔伊斯刚刚完成了《尤利西斯》的第十四章。他接受了庞德的建议。晚会就是为了给乔伊斯接风。

  当晚,在大家谈论文学的时候,乔伊斯溜到了另外一个房间,毕奇也来到了这个房间,并对站在两个书架之间的乔伊斯问道:“您就是伟大的詹姆斯·乔伊斯?”说话时她的声音都颤抖了。乔伊斯从书本上抬起眼看到这个娇小的美国女人,伸出细长的手并报上自己的名字。他的英语带着爱尔兰口音。他很帅,但是眼睛有问题,藏在厚厚的镜片后。她书店的名字(Shakespeare and Company,直译为“莎士比亚和公司”)让他发笑。他们就这样认识了。

  第二天,乔伊斯就来到了毕奇的书店。他们谈到了他的书稿在美国出版的情况。经庞德介绍,《尤利西斯》头几章于1917—1918年在美国一个先锋杂志《小评论》上连载,杂志老板也是两位女性,名叫玛格丽特·安德森(Margaret Anderson)和简·慧普(Jane Heap)。但负责书报审查的部门认为小说的内容淫秽粗俗,“腐化年轻人和挑唆邪恶”。作者甚至被起诉到法庭,《尤利西斯》被判决从此不能在英语国家出版。发表了该小说的几期《小评论》被勒令焚毁,杂志社被关门,出版人被逮捕。

  毕奇和莫尼埃已经听说了美国和英国都禁止这本书的出版,但是她们深知它的文学价值。法国是此时此刻可以自由出版这部作品的地方,因此毕奇提议,由莎士比亚书店来出版《尤利西斯》,尽管毕奇没钱也没有任何出版经验,但是莫尼埃给她当参谋。乔伊斯在这方面没起到什么鼓励的作用,他对毕奇说:“您一本书也不会卖出去的,这本书读起来令人厌倦。”

  英法两个版本先后面世

  1922年2月2日,英文版《尤利西斯》在巴黎问世。毕奇有意选择了这天,因为是作者的40岁生日。蓝底白字的封面设计让人想到希腊的国旗,彰显作品与荷马史诗《奥德赛》的呼应关系。首版1000册,预约售书。随后的14年里,《尤利西斯》重印了14次,卖出了2.8万册。很多是被拉芒什海峡对岸的英国人买去了,因为他们在英国买不到。美国对该书的禁令也给这部书带来了名声。据说萧伯纳(George Bernard Shaw,1856—1950)和丘吉尔都是较早偷偷买这部书的人。

  在出版过程中,毕奇也遇到了很多困难。因为作者有眼疾,所以他的手稿中有很多拼写错误,他自己也不能校正书稿。排版的工人又不懂英语,据说首版《尤利西斯》的错误有5000处之多。

  莫尼埃第一次读到《尤利西斯》后就决定出版法译本。1921年12月,英文原著还没有出版,翻译工作就已经开始了。法国作家、诗人瓦雷里·拉博(1881—1957)开始翻译小说中布鲁姆和两个酒吧女那段,并在一次讲座上朗读了这一段译文,让听众感受作品的音乐性。他也翻译了最后莫莉独白那一段,并在杂志上发表。1922年4月,他在一篇文章中宣称,乔伊斯是当今在世最伟大的英语作家,可以和斯威夫特(Jonathan Swift,1667—1745)、斯特恩(Laurence Sterne,1713—1768)和菲尔丁(Henry Fielding,1707—1754)比肩。他在美国所遇的封禁,就如同法国作家福楼拜(1821—1880)、波德莱尔(1821—1867)和美国作家惠特曼(Walt Whitman,1819—1892)所遭遇的一样。

  拉博的文章是对法国读者的导读。“詹姆斯·乔伊斯最了不起的地方,是作了通向这个时代的旅行,在这个时代,创造的力量来自于他自身的觉醒。”言外之意,无需到古代寻找精神的源泉。他还说:“显然,作者从未放弃对自己作品中人物的人性视角。这些人物不管具备怎样的优缺点,不管是卑贱还是崇高,他们是人。一个血肉之躯的人,走完他的一天。这就是我们读《尤利西斯》所看到的。”

  1924年,奥古斯特·莫雷勒(1820—1874)开始翻译全本的《尤利西斯》,1928年完成。拉博负责审阅,乔伊斯本人也参与审核工作。1929年,莫尼埃首次将完整的《尤利西斯》法译本出版。而直到1934年,美国对该书的出版禁令才解除。英国则要等到1936年。

  作为现代主义土壤的巴黎

  《尤利西斯》能在巴黎出版,除了两位女士的相助,还与巴黎的文化氛围有关。

  20世纪20年代,一战结束不久,英美经济的复兴和法郎的贬值使得巴黎成为深受人们青睐的世界之都。大量英语国家的游客不仅来了,而且留下不走了。在巴黎很容易找到英文报纸、小酒馆和音乐厅,这些异乡人在这里听着爵士乐、喝着咖啡、品着鸡尾酒。巴黎左岸集中了移民来的艺术家和拉丁区的穷学生。莎士比亚书店成为说英语人士的文化交流中心。老板毕奇和朋友莫尼埃不仅开书店,还为外国流亡作家提供收发信件的固定地址,并把他们介绍给法国的编辑和出版人。

  此时来到巴黎的作家有庞德、海明威(Ernest Miller Hemingway,1899—1961)、T.S.艾略特(Thomas Stearns Eliot,1888—1965)、亨利·米勒(Henry Miller,1891—1980)、斯科特·菲茨杰拉德(F.Scott Fitzgerald,1896—1940)、格特鲁德·斯坦因(Gertrude Stein,1874—1946)等。各种作品朗诵会、讲座也让法国读者发现了文学新大陆——美国文学及英语文学。当然,发现文学新大陆的还有法国作家,安德烈·纪德(1869—1951)、乔治· 杜亚美(1884—1966)、于勒·罗曼(1885—1972)和拉博等都是来参加交流活动的人。这些人大都属于“迷惘的一代”,第一次世界大战及其残酷的景象击毁了他们的青春梦想,但是在文学与艺术的交流中,他们找到了慰藉。

  乔伊斯本人作为爱尔兰流亡作家,到达巴黎后就被这样的环境包围。《尤利西斯》今天已经被视为现代主义文学的开山之作,但当初它就像一粒种子,需要找到适合它的土壤。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巴黎,现代主义在各个领域萌芽并蓬勃发展。新艺术、象征主义、表现主义、立体主义等在绘画、雕塑、音乐、文学方面互相渗透、影响。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家在巴黎相遇,享受艺术创作所需要的自由空气。

  乔伊斯1906年不甘都柏林保守的气息,为了摆脱家庭的束缚和宗教的限制,离开爱尔兰。先是在意大利的的里雅斯特,然后在战争中立区苏黎世教英语。他本人对欧洲文化感兴趣,他在家和两个孩子说意大利语,还说德语、希腊语和法语。他在流亡期间发表的作品《都柏林人》(1914)、《一个青年艺术家的肖像》(1916)等为他赢得了一定的声誉。他的作品风格更接近于易卜生等欧洲大陆作家,而非爱尔兰文学。

  1916年开始于苏黎世的达达主义,乔伊斯应该是看在眼里。不久,主张对传统文化全盘否定的达达主义又被超现实主义所取代。对现实的抛弃将人引向对神话的追求,对正统艺术的反感催生了戏仿。神话和戏仿于是成为这个时代的两大艺术趋势。

  《尤利西斯》套用了荷马史诗《奥德赛》的故事框架,传统线性叙事被神话体取代。客观叙事和内心独白混杂使用,显示了与19世纪文学的彻底决裂。当具有世界眼光的乔伊斯带着现代气息的《尤利西斯》抵达巴黎这个现代主义思潮的大本营时,巴黎和《尤利西斯》,正如水之于鱼,它们的相遇是偶然也是必然。

  《尤利西斯》对法国的影响

  《尤利西斯》在法国虽然没有遭到美、英那样的禁令,但是也并非一帆风顺。英文版出版后,批评的声音多于赞扬。直到1929年的法语翻译本出版,才获得了较多的好评。《世界报》的文学评论家罗伯特·康普用了整整两周时间才读完,读后的感觉是:“一片大海,一次大洪水……一本巨大的书,读完什么也没有留下,除了一个令人沉醉、眼花缭乱、疲惫的空间。就像读拉伯雷(1494—1553)后,既美妙又反感。”

  1929年的法译本后来在伽利玛出版社出版数次。直到2004年,新译本才由雅克·奥贝尔领导下的8人合作翻译,再次由伽利玛出版社出版。

  100年来,《尤利西斯》不仅让法国读者领略了乔伊斯的写作艺术,也通过影响法国作家,促进了法国文学的现代化进程。新小说派创始人阿兰·罗伯-格里耶(1922—2008)公开承认自己是因为乔伊斯才想写作的。同为新小说代表人物的克洛德·西蒙(1913—2005)说自己从乔伊斯和福克纳(William Faulkner,1897—1962)那里学会了阅读。法国当代小说家、评论家和结构主义流派代表人物菲利普·索莱尔斯是乔伊斯研究专家,他常常在自己的先锋杂志《原样》上登载关于乔伊斯的研究论文。拉康(1901—1981)17岁时第一次见到乔伊斯,他后来用乔伊斯作品的内容来阐释自己的精神分析理论。当代法国作家菲利普·弗雷斯特不认为《尤利西斯》是部“不可读”的书,他说每个人都能从中读到自己。

  为纪念《尤利西斯》出版100周年,包括莎士比亚书店在内的巴黎多处场馆都举办了相关庆祝活动,并在6月16日 “布鲁姆日”这天达到了高潮。一个世纪过去了,莎士比亚书店还在延续它的传奇。如果有一天你来巴黎,推荐你来这个网红打卡书店,虽然它更换过地址。但是一旦进入书店,你仍能感受到巴黎拉丁区的文艺氛围。想象一下乔伊斯的《尤利西斯》,就是从这里走出巴黎、走向世界的。

  (作者系北京语言大学汉语学院副教授)

责任编辑:陈静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