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关系学术期刊的历史使命与学科发展
2024年02月22日 10:54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4年2月22日第2837期 作者:赵青海

  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是新时代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历史使命。作为高水平学术平台的学术期刊与“三大体系”建设密切相关,推动期刊建设与“三大体系”深度融合,学术期刊责无旁贷。2021年5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给《文史哲》编辑部全体编辑人员回信中指出,“高品质的学术期刊就是要坚守初心、引领创新,展示高水平研究成果,支持优秀学术人才成长,促进中外学术交流”。这不仅是对学术期刊的殷切期望与要求,也在一定程度上指出了学术期刊对学术体系建设的引领作用。

  学术期刊对学术研究的价值

  学术期刊对学术研究具有一定的引领作用。事实上,学术期刊对栏目和选题的策划,主要考虑的是选题的创新性及其理论或实践价值,旨在引领作者研究“真问题”。因此,作者应该多关注学术刊物定期发布的选题策划指引,或者多阅读、钻研有行业影响力的学术权威刊物的文章选题,积极将自身的研究兴趣与学术刊物的大体选题方向对接,从而使得自身的选题更加契合刊物的定位,提高投稿效率。学术期刊通常亦是通过这种方式来影响学术研究议程,推动学界填补学术研究中的空白,补齐研究领域短板的。

  学术期刊对优秀学术人才的成长起到一定的扶持作用。学术期刊不仅为作者提供发表平台,而且更在一定程度上参与了作者的研究论文生产过程。学术期刊在收到作者投稿时,期刊编辑部会对稿件提出意见,更会请相关领域权威专家对稿件提出评审意见,不管最后文章能否刊发,作者在与期刊编辑互动的过程中会将修改意见内化到研究议题中,从而提高自身的研究能力。此外,一些期刊还会组织学术研讨会,邀请青年学者参加,从而助其扩大学术交往范围,对其开阔学术视野、深化思考、启迪思路都将带来裨益。这些学术扶持对年轻学者的成长尤为关键。

  学术期刊对中外学者之间的交流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通过期刊举办的国际会议可以促进国内外学者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学术期刊使素不相识的中外学者“以文会友”,了解彼此观点,进而通过文章或学术会议进行学术对话,实现思想的交流或争鸣,推动中国学术声音的传播。

  除上述作用外,学术期刊还在一定程度上发挥学术评价的功能。它通过自身的评审制度以及其他相关专业机构的评价,使文章的质量及社会影响力得到检验。期刊作为沟通作者与读者的桥梁,也让广大读者通过下载、引用等形式对作者的研究成果做出评价。此外,学术期刊对学术规范具有一定强化作用。学术期刊是学术规范的主要执行者和重要维护者,其通过同行专业评审、查重等举措,将学术规范和学术道德监督贯彻其中,从而维护了学术研究的严肃性和纯洁性,推动树立良好的学术风气。

  国际关系期刊与学术体系建设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面对这充满不确定性和挑战的时代,学术期刊,特别是国际关系学术期刊队伍应主动担负起历史赋予的光荣使命,为中国国际关系学术体系建设尽责尽力。

  首先,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落到实处。国际关系期刊应积极主动引导作者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外交思想等为指导,分析国际格局、国际秩序的深刻变化,寻求解决当今世界面临的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为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言献策。与此同时,国际关系期刊也要坚持和发扬学术民主,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提倡不同学术观点、不同风格学派相互切磋、平等讨论。

  其次,推动中国特色国际关系理论体系建设。中国国际关系学界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的发展,已经从最初引进介绍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向建构中国的自主知识体系方向发展,初步形成国际关系理论的“中国学派”,但尚未形成系统化的中国特色国际关系理论体系。

  国际关系学界应秉承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立足中国、借鉴国外,挖掘历史、把握当代,关怀人类、面向未来”方针,推动中国特色国际关系理论体系的构建,形成既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同时又对处理当今及未来国际关系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理论体系。国际关系期刊应在选题策划、组织研讨、学术发表等方面予以支持和倾斜,充分调动国内外学术资源,多维度、多学科进行全面研究,助力中国特色国际关系理论体系的构建。

  最后,大力支持与时俱进研究新问题。国际关系期刊必须准确把握快速变动中的重大国际问题和核心议题,努力超越既有的思维定式,克服传统理论的局限,采取多学科协作方式构建理论体系,为研究国际关系新发展提供新的知识范式、阐释方法、理论框架。国际关系期刊要跟上时代变化和学术研究快速升级的步伐,瞄准学术前沿议题,鼓励支持学者对新的重大议题开展研究,为新的学术体系、学科体系构建提供平台支持和可能的方向引领。

  在快速变化的世界中,国际关系期刊要继续发挥学术引领作用,通过自身的平台优势继续为学术体系建设服务,使中国特色的学术体系建设行稳致远,使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更有作为。

  (作者系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国际问题研究》编辑部主任)

责任编辑:崔博涵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