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中国法学自主性与国际性高度融合
2023年10月16日 11:01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3年10月16日第2751期 作者:记者查建国 陈炼

  本报讯(记者查建国 陈炼)10月10—11日,由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和复旦大学主办、复旦大学法学院承办的第六届法学前沿论坛在沪召开。本届论坛以“中国法学的自主性与全球视野”为主题,汇聚国内法学各学科专家,聚焦中国法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建构和发展,以及“百年变局”背景下当代中国法治与世界秩序的互动关系开展学术研讨。

  中国法学要在“中国”与“世界”的二元结构下重塑自身定位,实现其自主性与世界性的深度融合,增强话语生产力的同时提高国际传播力。复旦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金力表示,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法学立足于中国法治实践,积累了丰富而深厚的理论成果,构建起具有中国立场、中国智慧、中国价值的法学自主知识体系。面向未来,我们既要“向内”为中国法学自身的高质量发展探索新思路、新范式,又要“对外”为中国法学走向世界舞台中央开辟新路径、新方向,推动中国法学“内外兼修”,实现自主性与世界性的有机统一,从而构建一个更加完备的中国法学自主知识体系。

  随着近年来国际形势日趋复杂,通过完善国际法治以增进人类福祉相较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紧迫。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纪委书记、副总编辑魏长宝表示,在此背景下的中国法学更加应当实现自主性与国际性的高度融合。一方面必须立足于中国法学自主知识体系建构,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同中国法治建设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传统优秀法律文化相结合,加强对习近平法治思想原创性贡献的系统性研究、对中华法律文明精华的学术挖掘、对中国法治实践的经验提炼以及对中国制度文本的学理研究。另一方面必须具备世界眼光和全球思维,加快构建对全球法治议题具有引领性和吸引力的法学自主知识体系,肩负起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与人类法治文明发展的中国法学使命,在推动国际法治创新与破解全球治理难题方面提出具有竞争力、实效性的中国理论和中国方案。

  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归根结底是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复旦大学法学院院长杜宇认为,我们既要重视解决中国问题、贡献中国方案,也应重视将“以中国为方法”的研究纳入世界性的研究传统之中,使其成为世界性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亟须持续凝聚中国法学界的智慧与力量,推动中国法学的繁荣发展。

  在正式研讨中,有专家表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中国民法内在体系价值备选库的意义,并细致地阐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何发挥社会效果功能与裁判促成功能。有专家认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并从内向、外向、全球三个视角阐述了国际法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发挥的作用。还有研究者从多个层次分析了我国编纂行政法典的基础,并在叙述中国式现代化对行政法典编纂提出的总体要求的基础上给出了法典编纂的个性方案。

  法治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成果之一,法治的精髓和要旨对于各国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具有普遍意义。与会专家均表示,在中国法学自主知识体系日臻成熟的同时,提高其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是当前中国法学界的共同愿景。作为法学人要持续为中国式法治现代化赋予更为优越、更具有普遍性和包容性的学理解读,在交流碰撞中产生智识火花,推动中国法学研究迈向更加辉煌的未来。

责任编辑:张晶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