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视野下的教育科研一体化发展
2023年10月31日 14:27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3年10月31日第2762期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扩大教育科研国际“朋友圈” 

  南航高度重视国际交流合作,今年召开的学校第十七次党代会专门提出了要注重国际化发展。当前,南航已经建立深层次、全方位、多维度的国际合作与交流体系,形成了体系健全、系统高效、特色鲜明的国际化办学机制,为不断提升教育对外开放水平,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南航智慧和南航力量。

  加强联合办学,在深度融合中培养国际化青年人才。高水平人才培养是全球高校的根本任务和历史使命,而培养具有全球胜任力的青年人才则是世界一流大学的首要责任。目前,南航与法国南特中央理工大学成立了联合学院,并与英国布里斯托大学成立了创新人才推进中心,与英国克兰菲尔德大学、英国伦敦城市大学、澳大利亚皇家墨尔本大学等海外大学建立了90余个校级合作办学、交流交换项目,瞄准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积极探索国际化高水平人才的联合培养路径与模式,探索推进项目交流和联合培养、专业培训和学位教育相结合的联合办学形式,不断提升国际联合办学质量。

  加强开放创新,在协同攻关中创新国际化科技成果。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时代大潮,世界高等教育肩负着推动科技进步、助力技术革新的重要使命。近年来,南航充分发挥学科专业特色,不断扩大国际科研合作“朋友圈”,获批教育部学科创新基地4个,承担国际科技合作项目近100项,与17个国家和地区开展合作与交流项目70多项,联合美国直升机学会等成立了“国际直升机教育联盟”,携手7个国家的13家机构联合发起成立“一带一路”智能无人机国际产教联盟,探索联合凝聚团队、联合共建平台、联合承担项目的国际科技创新体系,为解决全人类共同面对的问题和挑战贡献世界一流大学的智慧和力量。

  加强交流合作,在资源共享中打造国际化师资队伍。南航始终聚力打造一支具有全球视野和国际眼光的高水平师资队伍,注重发挥校校之间的学科优势、人才优势、创新优势和平台优势,依托全球大学校长论坛、海外院士讲坛、长江教育创新带国际合作论坛、暑期国际课程等品牌项目,邀请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克兰菲尔德大学、莱斯特大学等高校的专家学者常态化开展线上报告、参加学术会议,并通过交流访学、专项培训、项目合作、平台共建等多元化形式,不断深化师资队伍在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方面的交流互促,努力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提供坚实的国际化师资队伍支撑,赋能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全力打造南航国际创新港 

  南航国际创新港是南航以国际视野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工作,深化产教融合、科教融汇,积极探索产学研深度融合新机制、新模式的重要载体。2021年由南航与南京市人民政府、六合区人民政府共同启动建设,规划建设面积1200亩,着力构建“创新团队+研究院+实验室+创新平台”一体化有组织的人才培养、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社会服务深度融合发展新模式,着力打造高端人才引育高地、科技创新创业港湾、科教产教融合源泉、校地融合发展示范、体制机制探索特区,建设成为国内有影响力的空天科技、智能制造、能源动力等标志性技术创新策源地,更好服务支撑“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等重大战略部署,更好赋能强国建设。

  目前,南航国际创新港已入驻航空航天结构力学及控制全国重点实验室、江苏省先进复合材料技术与装备制造业创新中心、大飞机创新原联合实验室等创新机构,形成了高水平技术创新人才队伍和极具活力的区域科技创新中心,绿色智能制造技术与装备、机器人智能化制造技术与装备等一批高质量科研成果落地转化。

  7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强调,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不断以新技术培育新产业、引领产业升级。为在产学研深度融合上迈出更大步伐,努力为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高地提供坚实支撑,南航国际创新港将深入推动“三大基地”建设:

  坚持人才引领发展,共建高水平协同育人基地。深刻把握新发展格局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充分发挥大团队、大项目、大平台、大成果的牵引作用,引育更多高水平的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师,打造空天科技、智能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战略新兴产业创新人才集聚地。

  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共建高层次协同创新基地。不断强化创新能力发展的导向性,构建并完善南航国际创新港与地方、行业、企业多元协同创新的体制机制,围绕空天科技、先进制造、高端装备等领域,着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好以航空航天结构力学及控制全国重点实验室为牵引,以空间增材制造联合实验室等校企联合实验室为支撑的创新机构,着力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坚持开放赋能发展,共建高质量成果转化基地。紧密围绕国家战略、区域发展、行业变革需求,以南京长江工业技术研究院为孵化器,建立高效化、市场化、柔性化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和创新人才引育机制,重点建设智能制造创新园、空天科技创新园等园区,推动科技创新赋能地方经济产业发展,打造支撑区域发展的增长极和创新支点。

责任编辑:崔博涵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