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25日,主题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的第四届中国考古学大会在西安举行。来自中国、德国、英国、意大利、巴基斯坦、乌兹别克斯坦、蒙古国、俄罗斯、日本、韩国等国家的800余名考古学者,围绕会议主题,开展多种形式的研讨。会议旨在展示中国考古学的发展现状和最新成果,助推中国考古学对外开放和国际学术交流,推动中国考古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不断完善,促进中国考古学的全面发展,增强世界不同地区古代文明比较研究,提升中华文明国际影响力。
陕西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赵一德表示,陕西是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是文物大省、考古大省,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亲临陕西文博单位考察指导,对文物考古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提出明确要求,为我们更好保护文物、传承文明、繁荣文化提供了根本遵循。陕西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贯通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历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深度参与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全面落实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八项行动和中国—中亚峰会涉陕成果,以更大力度做好考古发掘和研究阐释、考古成果转化和展示利用、考古开放合作和文化交流等工作;加快共建世界一流考古机构,持续发挥好西北大学中亚考古队等作用,努力让更多文物“活”起来,切实用文物考古讲好中国故事、陕西故事、丝路故事,为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贡献更大力量。
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李群表示,此次大会是新时代文物考古工作者用实际行动阐释弘扬中华文明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的生动实践。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考古工作的重要论述,充分认识考古工作的重大社会政治意义,自觉融入国家文化建设总体战略部署;要高度重视基本建设考古工作,认真落实“先考古、后出让”政策,协调推进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力保护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积极落实全球文明倡议、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大力推进考古领域开放合作,加快构建中国考古学开放发展新格局。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王昌林表示,近年来,中国考古工作者积极回应具有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的考古学问题,通过考古发掘和研究,向世界展现中华文明的伟大成就和中外文明交流图景。要坚定不移地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旗帜和灵魂,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考古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全面推进考古发掘和研究阐释工作,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上发力,在服务党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上着力,在回应人民群众对历史文化的关切上用力,推动中国考古学高质量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考古学人的智慧和力量。
考古学是一门利用出土遗迹遗物重建人类历史的科学,经过100余年来几代考古人筚路蓝缕、辛勤耕耘的考古学实践,实证了我国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陈星灿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肯定了考古学的重要学术价值和社会意义,极大鼓舞了广大考古工作者的工作热情,为新时代中国考古学的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第三届考古大会以来,中国考古学界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考古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考古和历史研究工作的要求,在系统总结中国考古学百年成就的基础上,深入思考考古学对国家发展的重大社会政治意义,进一步开拓创新,踔厉奋发,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新成绩。我们在考古学研究中,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把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运用到考古学研究中,将中国考古学学科发展与中国当代社会实际需要相结合,牢固树立大局意识,肩负起新的时代使命和社会担当,继续探索未知,揭示本源,讲好中国故事,努力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
古往今来,历代中国人民都用自己的行动维护着中华文明突出的统一性。面向未来,我国考古工作者不断深化研究,为传承和巩固中华文明突出的统一性贡献考古学力量。在专业委员会分组研讨环节,来自27个专业委员会的专家学者,围绕大会主题进行了564场精彩报告和交流研讨,重点展示中华文明早期起源、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与发展相关重要遗址的最新重大发现、前沿研究成果、多学科研究理论与方法。会议还配套举办了长安论坛和27场公共考古讲座。
中国考古学大会是中国考古学界规模最大、范围最广、规格最高的国际性高端学术会议。本届大会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文物局、陕西省人民政府指导,中国考古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陕西省文物局、西安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陕西省考古学会、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西安市文物局承办,陕西历史博物馆、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协办。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