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探讨国家安全体系建设
2023年11月28日 09:31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3年11月28日第2782期 作者:本报记者 张译心

  11月11日,由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主办的第三届国家安全与治理年会暨“国家安全与治理:理论、战略与技术”学术报告会在京举行。与会学者从多个维度深入探讨国家安全学学科体系建设、国家安全学如何服务国家安全战略和全球治理等议题。

  构建国家安全学学科体系

  加强国家安全学理论创新研究,构建国家安全学学科体系,是此次会议的焦点议题。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原党委书记程琳强调,要加强国家安全学顶层设计和战略规划,凝练国家安全学学科和专业领域;要树立危机意识、紧迫意识和责任意识,坚持问题导向;要积极勇于创新国家安全学学科基础理论;凝练国家安全学作为一级学科的特点;制定特色鲜明的国家安全学人才培养方案。国际关系学院国家安全学院公共管理系教授刘跃进认为,建设国家安全学学科,提法要准确,要符合逻辑;要构建中国特色国家安全学学科体系以及国家安全学自主知识体系;研究国家安全学要灵活变通方法,防止问题泛化。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党委书记黄宝印表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对于国家安全学学科高度重视,大力支持国家安全与治理研究院、国家安全计算实验室等平台的建设,力求为国家的安全体系建设作出贡献。

  国家安全学作为一门交叉学科应如何建设?其二级学科的方向如何设置?在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安全研究院院长陈岳看来,国家安全学学科要做到不同学科交叉融合,就要依托原有优势学科,各自做好本学科领域有关国家安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工作;专业师资相互合作,寻找共同点;在合作交流的基础上,产生新的融合性成果。此外,国家安全思想与理论、安全战略、安全治理和安全技术四个领域可成为国家安全学的二级学科。

  积极推进国家安全学理论体系建设是当前的重要任务。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国家安全学院教授唐永胜提出,要努力做专基础理论,做强应用理论,做通前沿理论,做深决策咨询。面对国家安全的现实需求,努力探索维护国家安全的内在规律。

  完善国家安全战略体系

  中国的安全理念和战略要有中国特色,要基于中国国情,锚定中国的发展目标走中国道路。吉林大学行政学院院长张贤明提出,国家安全在不同层次、场景中的逻辑和相关建设方法不同。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方长平认为,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显著特征包括领域的多样性、治理的联动性、整体性的大安全观、强调能力安全等。在构建国家安全风险监测预警体系当中,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国家安全学院副院长李丽华认为,应当重点关注国家安全风险监测预警体系的标准化、规范化、法治化。数智赋能以及技术在国家安全风险识别、监测预警、战略分析、制度建构、手段运用、保障渠道中发挥的作用等值得进一步研究。

  当前的经济发展呈现数字化、绿色化、区域化、服务化和安全化五大趋势,在经济领域加强安全研究十分必要。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副校长洪俊杰表示,从国家安全角度来看,要特别重视经济发展和安全的关系问题。在国家安全中,经济安全是基础,涉及供应链安全、通道安全、产业链安全、金融安全等诸多方面,实践中要处理好开放和安全的关系。

  南京大学亚太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毛维准提出,在实践中,基础设施建设与安全、国内治理、海外利益等方面都密切相关。在总体国家安全观框架下,基础设施建设面临的风险是系统而复杂的,涉及自然灾害、恐怖主义等人为破坏、基建功能退化、战争与冲突和泛安全化等,这些都需要特别予以重视。

  为全球治理贡献智慧

  当前,国家安全面临的重大挑战主要来自国际环境。外交学院副院长高飞认为,相互依存在某些条件下反而会成为相互攻击的武器。大国博弈的焦点在于国际秩序,随着中国实力的增长,原有国际秩序难以适应新的情况,这应该成为国家安全问题研究领域的着力点。

  会议在全球安全治理方面展开了多角度探讨。例如,法律战在国际法和国际关系领域是新颖概念。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涉外法治研究院副院长陈卫东表示,近年来,各国日益重视对混合战争的研究和使用。除传统的军事作战外,混合战争还重视通过经济战、金融战、科技战、信息战、能源战、舆论战和法律战打击对手,削弱和遏制对手的能力,最终实现战胜对手的目标。如果运用得当,非军事手段可以起到补充甚至替代军事手段的效果。清华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漆海霞通过统计数据发现,如果冲突的第三方有偏袒立场,反而容易促使冲突和谈成功。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院院长于铁军通过对日本国家安全保障体系的研究,得出日本国家安全保障体制已经运转起来的结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党委书记魏玲表示,新兴议题的出现和区域之间更为紧密的联系互动,使全球安全治理面临新议题。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安全与治理研究院院长戴长征表示,此次会议研讨视角多维,有关国家安全学的“学科”“学术”“学问”问题皆有涉及。作为交叉门类的一级学科,国家安全学学科建设已取得许多成功的探索经验。未来还需要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聚焦国家安全学理论创新研究,加快构建国家安全学学科体系,为国家安全建设贡献学术力量。

责任编辑:张晶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