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家精神的价值逻辑及其旨趣
2023年12月15日 10:37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3年12月15日第2795期 作者:袁利平

  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2023年9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致全国优秀教师代表的信中,从理想信念、道德情操、育人智慧、躬耕态度、仁爱之心、弘道追求六个方面深刻阐释了教育家精神。教育家精神是对教师职业精神和群体特征的高度凝练与时代表达,具有深邃隽永的思想内涵和鲜明的价值逻辑。教育家精神是指引教师个体价值追求的根本性标准要求,是塑造教师群体必须共同遵循的前提性价值规范,是彰显作为人类社会发展最高形态的类主体所应承担的终极性价值担当。

  教育家精神指引个体价值追求

  人类认识以个体认识为基础,而个体在本质上体现为人的本质的特殊性和具体性。价值追求在实践中产生、转化并得以升华,实践是价值追求的现实基础。不同行业的价值追求都有其内在要求和内容特点。教育家精神是对以优秀教师为代表的教育者在教育实践中所具有的价值追求的高度概括,为展现教师个体价值追求的理想抱负和意志品格提供了行动指南。

  一是蕴含个体价值追求根本遵循。教育家精神是在对现实中一个个教育家型个体价值追求认识的基础上抽象出来并使之上升为群体的人格画像,是被社会各界和广大教师普遍认同的共同价值品格。教育实践的丰富性决定了教师个体价值追求具有多样性,但这些个体价值追求不能是没有根据的偏离职业道德规范的杂乱无章的价值凝聚,而是要遵循教育家精神所反映的一代又一代师者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所展现出来的坚定理想信念、伟大人格和专业素养。只有这样,教师个体才能对教育事业的价值目标有根本遵循,并力图为实现其价值追求而砥砺前行。

  二是赋予个体价值追求内在要求。从个体与社会的关系来看,社会价值追求决定着个体价值追求的根本性质和内在要求,个体价值追求总是受制于社会的价值规范。教育家精神的价值理想、价值规范和价值导向赋予教师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和信念,具有强大的思想和精神凝聚力,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和价值追求。教师个体只有以教育家精神为价值追求,才能习惯性地按照价值规范的要求行事,内在地规范、约束和调节自己的行为与活动方式,从而将其活动导入合理预期的轨道。也只有这样,教师个体价值追求与教育家精神在本质上才能达成现实条件和具体内容的高度统一。

  三是指明个体价值追求志业承诺。教育家精神既是每位教师个体立身从教的价值指引,也是其价值追求的精神支柱。如何理解和践行教育家精神,最终取决于每位教师个体价值追求的层次。每位教师个体都应以教育家精神为志业承诺,将教育家精神转化为从教的理想信念与人生追求,坚定“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与抱负,以教育家精神为价值标尺,争做教育家精神的坚定信仰者和模范践行者,始终把从教报国当作自己终生为之奋斗的志业。

  教育家精神塑造群体价值规范

  群体是由若干个体按特定形式构成的认识主体。价值规范是指认识主体为实现自身理想,根据自身观念提出的能被社会群体诸成员认同并共同遵守的行为规则和标准。教师作为社会中的知识分子群体,其价值规范是教师从事这一职业所应认同和遵守的行为准则和道德原则,它反映和体现的是教师这一群体从教的内在要求、精神力量和信念支撑。教育家精神是对教师群体职业精神的高度概括,其精神特质与职业属性、责任担当以及时代需求相呼应,对塑造教师群体价值规范具有统摄作用。

  一是坚定理想信念,补足精神之钙。崇高的理想信念是人生的支柱和前进的灯塔。教育家精神既源于千百年来一代代师者的优良传统,又立足当前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把对广大教师的要求提到了全新的高度,为造就“数以万计的教育家型教师”提供了新的遵循。广大教师只有坚守“国家至上、民族至上、人民至上”的理想信念,才能以“国之大者”的担当将小我自觉融入大我,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引导学生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进而自觉把个体价值追求融入党和国家的教育事业中,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二是明确行知规范,夯实立教之本。知为行之始,行为知之成。教育家精神为教师群体的人格修养与精神成长提供了更为明确、更深层次的榜样示范和内在动力,它所蕴含的价值观是体现教师群体行动的共同标准,也是体现教师评估尺度的价值规范,更是夯实立教之本,激励和引导广大教师培根铸魂、启智润心、崇德尚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精神指南。广大教师要秉持勤学笃行、求实创新的躬耕态度,坚守三尺讲台,潜心教书育人,立志成为“言教”与“身教”、“经师”与“人师”相统一的“大先生”,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心系学生、心系教育,严以律己、甘于奉献,将自身打造为强国之师,真正成为中华民族“梦之队”的筑梦人。

  三是陶冶道德情操,汇聚兴教之源。“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者也。”道德情操既是广大教师为人师表必须坚守的第一要义,也是履行传道授业解惑职责而必须坚持的重要前提。教育家精神为提升教师社会地位和职业地位,进一步弘扬尊师重教社会风尚,形成优秀人才争相从教、优秀教师不断涌现的良好局面提供了强大精神指引和价值支撑。其中内含的道德观为教师群体确立了价值尺度和行为准则,必将为培养更多教育家和优秀教师起到价值规范作用。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每位教师都要牢记自己是教师群体中的一员,坚守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以教育家精神为人生高标,师垂典则、范示群伦,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为教育强国建设固其本、浚其源。

  教育家精神彰显类主体价值担当

  人是类存在物(马克思语)。人的类本质体现为人的本质的规定性和超越性。价值担当是作为类存在物的人在社会实践中内在灵魂之所在,也是支撑类存在物生生不息向前发展的核心动力。教育家精神不仅是对中国教育传统和教育精神的开创性传承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而且具有人类性价值和世界性意义,为类主体赋予了一定的价值担当。

  一是捍卫人类主体性,奠定价值之基。人类是建设和推动文明进步的主体,文明是对人类社会发展全方位的整体提升。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当前,人类正经历着以数字化为主的智能革命,科技创新对于人类文明进步的意义愈加重要。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和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所凸显的“仁而爱人”的育人理念,不仅仅是在教育过程中将人作为核心,更是在与技术相对的整体性意义上捍卫人类主体性。作为一个相互依存的整体,人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弘扬和坚守全人类共同价值,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则为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凝聚了价值共识、奠定了价值之基。

  二是坚持胸怀天下,涵养高远之境。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教师作为道的传播者、万民的教化者,义不容辞肩负着“以天下为己任而倡天下大利”之使命。教师没有大境界、大胸怀、大格局,就谈不上为学生指点迷津、引领人生航向。一个具备教育家精神的教师,不仅要“传道”,更要“弘道”,要具有胸怀天下的气魄、境界、视野和格局,善于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以世界眼光关注人类前途命运,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引领,从人类文明进步、世界百年变局、中国发展大势的高度审视当下教育,以“大道之行,天下为公”为志向,秉承“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精神追求,以胸怀天下的崇高情怀,确立为解放全人类贡献智慧和力量的远大志向,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三是聚焦以文化人,厚植幸福之本。“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以文化人是教育的优良传统,只有坚持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注重文化传承与创新,集聚整合育人资源,做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才能培养全面发展的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教师是人类社会知识生产和促进时代变革的关键人物,必须坚定神圣信仰和理想追求,以德育人,以文化人,立己达人,在深厚的文化积淀中寻根扎根、培根铸魂、启智润心。大道如砥,行者无疆。教育家精神就是要传承这种以文化人的弘道精神,指引广大教师立时代之潮头、通古今之变化、发思想之先声,积极为党和人民述学立论、立德树人,自觉地把文化自信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广大教师要扎根中国大地,放眼世界,秉持开放包容之心,以教育之力厚植人民幸福之本,以教育之强夯实国家富强之基,为教育事业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支撑。

  时代是精神之母,精神是时代之舵。教育家精神呼应了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的发展战略,体现了党中央和国务院从国家发展的高度重视教育、尊崇教师的战略眼光和大国情怀。“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广大教师要以教育家为榜样,心怀“国之大者”,争做“大国良师”,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并激发社会各界对教育家精神的思想共识和行动自觉。如此必将为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教育强国建设凝聚起更加磅礴的精神力量,也必将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更大内在力量。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习近平关于教育工作重要论述的思想体系研究”(19XKS011)阶段性成果)

  (作者系喀什大学南疆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责任编辑:张晶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