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中西文明比较研究
2023年05月22日 09:57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3年5月22日第2654期 作者:徐琛

  4月22—23日,由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主办的“中西文明比较研究暨刘家和先生从教7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举行。来自海内外多所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出版机构及新闻媒体的百余位专家学者参会,向刘家和先生表达敬意和祝福,并以中西历史与文明比较为中心展开学术讨论。

  刘家和先生长期致力于中国古代史、世界古代史、中外古史比较、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等领域的学术研究,是享誉海内外的历史学家,现任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中国世界古代史研究会名誉理事长。北京师范大学校长马骏在致辞中指出,刘家和先生对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的建设和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中西文明比较研究是历史学的重要领域,希望史学工作者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历史科学的重要论述,以刘家和先生为楷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加强对重大历史问题的研究,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历史学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作出贡献。中国世界古代中世纪史研究会会长刘景华代表研究会向刘先生表示祝贺,并高度评价了刘家和先生的学术成就;他还深情回忆了与刘先生的学术交往,表达了对刘先生的真诚敬意。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马克垚发来贺信,指出刘家和先生的学术研究是“会中西之同异,融古今之变化,成一家之言”。他还用“丽泽洋洋,愚庵煌煌,先生之光,山高水长”的诗句抒发了对刘家和先生的由衷赞誉之情。刘家和先生对参会人员表示感谢,他说,中国文化的宝贵遗产就在自强,自己要永远保持自强不息的精神,跟朋友们一道在史学界共同前进。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院长张皓主持了开幕式。

  第一,关于刘家和先生的治学路径。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廖学盛通过回忆与刘先生的交往,表达了对先生谦虚谨慎、献身学术的敬佩。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瞿林东表示,刘家和先生擅长在宏观背景中进行细微、缜密的研究,将中国问题置于全球背景下考察,体现了中国学者应有的自信心、责任心与使命感。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张广智认为刘先生是中西比较研究的先行者,他使中国学者能够以平等的姿态与西方学术大师对话。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郭书春回顾了与刘家和先生共同工作的经历,盛赞先生的学术热情和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赵世超、北京大学区域与国别研究院教授钱乘旦、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刘北成、北京师范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韩震、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韩东育、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教授黄洋、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徐建新、苏州大学柴德赓研究所教授柴念东先后发言。学者们从为人、为学、为师方面表达了对刘家和先生的敬意,认为刘先生是中国世界史领域的杰出代表,具备深刻的洞察力和严谨的逻辑思辨能力,继承了传统学术的优长,拥有贯中外、通古今、兼宏微、融史哲的学术理念,视野宽广深邃,为构建中国世界史知识体系作出了突出贡献,对后辈学者的研究极具指导和榜样意义。庆贺先生从教70周年,就是要学习、继承先生的治学路径,传承、发扬他的学术思想和观点。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张宏毅、周启迪等也参加了开幕式和会议的其他环节。历史学院党委书记耿向东主持了本场发言。大会发言后,学者们就主题分组展开热烈讨论。

  第二,关于刘家和先生的教育理念与成就。旅居海外多年的蒋苓女士深情回忆了跟随刘家和先生攻读博士学位的人生经历,对刘先生宅心仁厚、诲人不倦的高尚师德表达了由衷的感激和崇敬。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王大庆、北京印刷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崔存明等也以亲身经历讲述了刘家和先生关心学生、启发后辈、反思教育、以身作则的风范。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李红岩、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杨巨平、上海师范大学陈恒等学者认为,刘家和先生的学术方法是溯源性的比较研究,以探索中外文明之异同为职志,给世界文明的丰富性以及各主要文明的特质和发展路径以科学的说明。中国国家图书馆社会教育部全根先、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宋洪兵等学者讨论了刘家和先生学术研究中的核心概念——历史理性,认为理性精神贯穿着刘先生的学术思想,他对历史理性与道德理性的研究启迪了人们对中国历史进程的思考。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牛润珍从五个方面说明,刘先生对中西体用的成功把握堪称典范。

  第三,中国古代史的书写与史学思想。部分学者围绕中国古代史专题呈现社会风貌、审视历史书写、探析史学思想。吉林大学文学院许兆昌、江苏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王振红等学者关注历史书写及其与先秦史观之间的关系,通过对先秦经典中历史叙事的研究,探讨客观事实与主观意识之间的张力、基于特定目的对叙事形式的选择,反映了史学与经学、子学之间的联系,体现出中国传统史学的独特性。燕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张娜、山东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王若菡等学者梳理了先秦两汉时期诸子思想的兴起与传播、民众的认识与接纳、统治力量的利用与掌控,说明了先秦学术与政治需求的关系、对社会秩序的影响,展现了学术思想与历史发展的互动。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晁天义、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张昭军等学者聚焦中国史学思想的发展,探析现代史学家、思想家的史学思想及其对历史秩序的思考,强调在新的历史背景下,历史学不仅要认识传统研究路径的特点和价值,也应谨慎而充分地借鉴现代研究方法与成果,摆脱欧洲中心论,实现对不同史学思想的深入理解,回应现代社会对历史学的期望。

  第四,世界古代史的专题研究及中西比较研究的深化。与会学者就世界古代史与史学理论领域的学术问题展开讨论。中国历史研究院董欣洁、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杨共乐、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郭长刚、东北师范大学世界古典文明史研究所张强、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孟广林、复旦大学历史学系吴晓群、美国圣塔克拉拉大学宗教研究系陈宁等学者分别对世界文明交往、中西方古典文明、哲学观点、历史发展等问题进行比较,广涉历史文化的多方面内容,体现了中西比较研究的进一步深化与发展。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朱孝远、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董立河等学者进行了史学理论和史学史方面的讨论,提出传统史学如何面对当代挑战、中国史家怎样在世界史研究中体现中国特色的问题,显示了历史研究中传统与前沿的相互观照、历史与现实的紧密互动。

  李红岩主持了23日下午的大会发言。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张耕华、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世界史系教授裔昭印、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邹兆辰、东北师范大学亚洲文明研究院教授赵轶峰分别以历史书写的“取景”问题、古希腊奴隶制、刘家和先生的学术人生、历史意识与历史学为主题展示了自己的研究成果与心得。南通大学文学院唐明亮和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朱露川、吴愁三位青年学者汇报了小组发言情况。

  张皓在闭幕式上致辞指出,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中外文明比较研究中心在刘家和先生的带领下努力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历史学科也会以双一流建设为依托,不断加大优秀人才培养力度,深化优势学科,开辟新的学科增长点。他着重强调,新时代历史学工作者要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致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历史研究院的贺信精神,立足中国、放眼世界,充分发挥历史学鉴古知今、资政育人的作用,推动相关历史学科融合发展,以刘家和先生为榜样,努力把自己培养成学贯中西的历史学家。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

责任编辑:崔岑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