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塑社会生活的伦理价值
2020年07月07日 08:21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年7月7日总第1961期 作者:王继创

  现实社会道德生活诉求彰显时代精神的伦理价值和理论学说。当代著名伦理学家阿拉斯代尔·麦金太尔认为,黑格尔是第一个理解到不存在永恒不变道德问题的思想家,提出“哲学是思想中所把握到的时代”。一定时代的社会生活又形塑着体现时代精神的伦理学理论。同时,一定时代的伦理学理论反映着它所在的那个时代的现实社会生活。四川师范大学唐代兴教授《伦理学原理》专著的出版,在历史与现实的交汇处致思“当代人类何以理性存在发展”这一基本问题,凝结着他对现实道德生活的致思理路,探寻我们生活时代的伦理精神,以期为现代社会生活论证其伦理学基础。

  面向现实境遇的伦理学

  现实社会道德或伦理环境的状况,事关人们如何生活的意识氛围。在一个公序良善的社会,人们往往明晰什么是应该,什么是不应该;什么是值得尊敬,什么是遭人厌恶。可以说,一个社会的道德境况影响着生活在其中的人们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和情感世界。从另一个侧面来看,社会道德环境铸造时代的道德人格,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

  就此而言,《伦理学原理》一书的学理阐释不是抽象思辨意义上的一般伦理学原理,它是对工业文明时代生存进程中“伦理—道德”解构困境的伦理学致思。正如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深刻地揭示的,人类历史在经历了漫长农业文明后进入现代工业文明,西方工业革命在推动人类奔向美好社会未来的同时,也把人类推向了“濒临毁灭”的危险境地。一方面,现代化开启了工具理性在价值诉求层面征服自然的实践进程,其后果则是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以致资源枯竭,自然环境生态“千疮百孔”。另一方面,现代性开启了“经济人”诉求物质主义社会的发展进程,物质至上、商品拜物教、消费异化使社会文化生态被“物欲横流”所裹挟。在上述背景下产生的“生境伦理学”,就是面对严酷的生存现实之思,寻觅生活实践中时代境遇的“道德形而上学”。

  伦理学应以揭示人的本质为己任

  马克思指出,“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凡是把理论引向神秘主义的神秘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种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地解决”。任何时代关于人性的睿智哲思,都是时代环境和现实人性影响的结果。现代生态科学彰显“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生态自然观,揭示了人在自然中的“角色地位”与人的“自然”本性。启蒙运动以来,西方伦理学阐释了人的生命意义在于“生生不息”的生成,并且朝向形塑个体人彼此的“生存竞争”与人的“求利”本性。马克思则在唯物史观的基础上,指出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进而揭示了人的“社会”性。因此,汇聚时代精神和人类文明走向的当代伦理学理论形态,应以历史与现实为基础,追问和总结关于人性的真实且全面的本质,从而指出现代性启蒙哲学中“经济人”与“道德人”的人性论独断。在此基础上,当代伦理学走向“生态社会人”的人性论,是符合时代生活的现实境遇的。

  就现代伦理学而言,功利论和义务论是西方伦理学理论的两种主要表现形态,构建具有时代精神的伦理学理论则绕不过对它们的批判与反思。《伦理学原理》一书通过对“人的伦理存在何以可能”的形而上学拷问,聚焦人的伦理存在的主体前提、自然基础、心灵动机和认知平台等论题;厘清人与自然的内在关联、人的存在的伦理定位、功利与义务的功能边界、责任与权力的对应关系、道德他律与自律的转换生成、知德与行德的知识论条件等议题;在此基础上系统建构现代伦理学的人性论奠基、存在论依据、知识论建构、心理学规律的逻辑呈现,并以探讨伦理学基本原理何以生成为目标。

  指引现实社会的道德生活

  亚里士多德认为,伦理学不仅引导人们学会认知道德,更应该帮助人们自觉地践行道德,由此,伦理学被誉为探讨人们如何行为的实践智慧。如果说,伦理学对“人在日常生活中其行为符合道德何以可能”的追问是道德形而上学的原理式研究,那么伦理学对道德规范问题的研究就是对“人的日常行为应该符合什么样的道德”和“人的日常行为如何才可做到符合道德”的道德“形而下学”的应用研究。

  就此而言,《伦理学原理》一书,一方面,从宏观的视野展开了道德规范的方向性研究,就当代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等方面,提出道德规范通达现实社会生活中具体实践领域的宏观路径和实际载体。另一方面,从具体社会道德实践领域提出道德规范实践的现实关切,探讨政治实践、经济生活、社会公共生活以及人、自然、生命共同体的共生道德规范,进而实现伦理学“形而上学”研究和伦理学实践“应用”指向的有机统一。

  除此之外,我们还应理性地认识到,人是道德的动物,但并不意味着人类天生就知书达理。伦理学要指引现实社会的道德生活,必须聚焦具体社会生活的社会公德、家庭私德和个体美德的理论形态与行为类型。在此方面,《伦理学原理》一书提出重新设计并完善体现时代精神特质的道德生活总德目、私德德目、公德德目,以及个体美德德目。正如书中指出,伦理学作为实践智慧之学,“是哲学达向实践的普遍方式,它肩负引导人如何经营道德生活和怎样追求美德人生的重任,其独特价值就在于以时代精神的启蒙方式,做大众生活的心灵导师”。在某种程度上,这个论断为人们日常生活如何符合道德提供了科学价值指引。

  综上所述,追问现代文明的伦理精神,形塑社会生活的伦理价值,是伦理学理论建构的必然使命。现实社会生活需要伦理学理论的合理引导,只有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的伦理学研究才能在道德生活实践中开启中国伦理学发展的新契机。也唯有如此,中国的伦理学理论研究才能真正寻找到理论自信。

  (作者单位:山西大学哲学社会学学院)

责任编辑:王宁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Baidu
map